最新肝衰竭诊断标准

2023-04-18 09:56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2018年制定的肝衰竭诊断标准中指出,肝衰竭分为4种临床类型,主要如下:

1、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中指2周之内发生二度以上的肝性脑病,同时伴有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同时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活动度≤40%,胆红素升高超过170μmol/L;

2、亚急性肝衰竭:指患者肝衰竭发生在2-26周时间段内,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活动度<40%、进行性黄疸、胆红素升高170μmol/L以上,或者每天胆红素升高17.1μmol/L,同时患者可以伴有腹水、肝性脑病,甚至肝肾综合征;

3、慢加急性肝衰竭:指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活动度≤40%。同时伴有肝性脑病、胆红素升高,或者胆红素可以超过170μmol/L,患者可以伴有腹水以及肝肾综合征;

4、慢性肝衰竭:指肝硬化基础上,逐渐发生肝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活动度≤40%,或者出现逐渐升高的胆红素,每天胆红素升高17.1μmol/L,患者伴有腹水、肝性脑病,或者肝肾综合征。

所以新的肝衰竭指南,主要指患者出现肝功能的各种功能衰竭,包括凝血功能障碍、消化功能障碍,以及肝脏转化胆红素代谢功能障碍,并且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或者继发感染等。

分享:

34

相关推荐

肝衰竭的诊断标准

肝衰竭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和一些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判断。急性肝功能衰竭就是急性疾病在2周以内出现Ⅱ度以上的肝性脑病,并且表现出极度的乏力、纳差、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短期内出现胆红素的上升,胆红素是每天上升17.1u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一般是在40%以下,肝脏体积进行性缩小。亚急性肝功能衰竭主要是急性起病,在2-26周之间出现下列的表现,主要是患者出现极度的乏力,高度的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患者的黄疸出现进行性加重,总胆红素大于171umol/L,或者是每天上升的幅度大约17.1umol/L,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或者是INR小于1.5,并且排除其它原因。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是指的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遇到某种诱因,发生了急性或者亚急性的肝功能衰竭,它的表现主要是出现明显的乏力、高度的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黄疸是进行性的加深,总胆红素大于171umol/L,或者是每天胆红素上升的幅度大约17.1u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或者INR大于1.5,可以伴或者是不伴肝性脑病,伴或者是不伴出现腹水。慢性肝功能衰竭,主要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的减退。出现了总胆红素达到171umol/L以上,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或者是INR大于1.5。肝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在肝功能衰竭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是由于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有非常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所以这个时候取肝组织病理,一定要注意风险。

语音时长02:33''

马素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8/04/26收听(4632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7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