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晚上睡觉前总是哭闹怎么回事

2021-07-16 16:15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宝宝晚上睡觉前总是哭闹,要注意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具体如下:

1、生理性因素:宝宝白天可能活动量较大,兴奋度较高,晚上可能会在睡觉前出现情绪波动,出现哭闹。家长可以适当在宝宝睡觉前,让其情绪平稳,讲述比较温和的小故事,陪伴孩子入睡。另外,孩子可能睡觉前饥饿,或者过饱,可引起身体上的不适感,出现睡前哭闹的现象。如果孩子晚饭吃过早,可以在睡觉前1-2个小时,稍微给孩子喝一点奶,改善饥饿的情况。除外,孩子吃过饱,也可出现睡觉前哭闹的情况。还有环境过于嘈杂,环境温度不合适,可影响孩子睡前哭闹的现象;

2、病理性因素:部分孩子身体不适,如肠绞痛,孩子可能因为腹部不适,出现睡前哭闹的情况。另外,部分孩子维生素D缺乏,也容易在夜间睡眠时出现易惊、睡眠不安、入睡困难等情况。

宝宝如果出现反复睡觉前哭闹,必须找出原因,不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及时进行干预,避免孩子睡眠质量受到影响。

分享:

100

相关推荐

宝宝晚上哭闹不睡觉怎么回事

"宝宝晚上哭闹不睡觉的情况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因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若情况未好转,则及时就医。通常情况下,生理性因素可见于晚餐吃得过多、过饱,导致宝宝腹胀、不舒服。这时可以给宝宝顺时针的方向沿着肚脐按摩,也可以给宝宝口服益生菌,同时根据大便的情况也可以考虑是否是进食过多。第二个生理性因素可能是宝宝生长发育加快后,出现对钙吸收的影响,如果宝宝没有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则晚上会出现吵闹,甚至入睡时出汗多,还会伴随出牙晚、方颅等一系列的表现。第三个生理性因素可能是见于宝宝对牛奶蛋白的过敏导致的腹痛,会伴随着便秘或者腹泻的情况等。除此之外,对于病理性因素主要见于宝宝是否有其他的外科情况,比如肠套叠,它会出现大便有果酱样甚至血样的便,伴随着精神状况非常差,这时可以给予宝宝按摩和逗乐,如果没有缓解,可以去儿科就诊,排除病理性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如果一般方法处理不好,安抚也安抚不了的情况下,必须注意看小孩有没有缺钙的征象,或者可以先用益生菌类或者帮助消化的药物治疗,看看患儿的症状有没有改善,又或者查看宝宝肛门里面是否有小蛲虫,若有缺钙、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小蛲虫时,要及时到儿科就诊。"

语音时长02:06''

朱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2020/05/10收听(60894)

宝宝晚上睡觉哭闹怎么回事

"宝宝晚上睡觉哭闹,要区分是正常的啼哭,还是疾病所导致的哭吵,还是既没有器质性疾病,又超出正常范围的过度哭吵。正常的啼哭指的是正常婴儿在两周时每天哭闹两小时,六周左右到达哭泣高峰,可以达到三小时,然后逐渐减少,到三个月时大约每天总计一小时。哭泣主要发生在傍晚的时间,像喂养不当、喂养不足、过度喂养、不适当的吸吮都可以导致小婴儿过度哭吵。疾病所导致的哭吵要排除,包括急性疾病,像中耳炎的耳痛,还有腹泻的肠道痉挛、嵌顿疝和慢性胃食管反流,在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中可以排除,还有食物因素,像牛奶蛋白过敏,还有乳糖酶缺乏导致的乳糖不耐受,也会导致孩子出现哭吵。所以在排除了正常的啼哭和疾病所致的哭吵以外,还有一类是过度哭吵,往往是引起家长情绪焦虑,影响睡眠的主要原因,过度哭吵可以看作一类症状组合在一起的综合征,而不是特定的疾病。诊断标准包括每天哭吵持续三小时以上,一周至少有三次,而且持续三周以上,治疗主要是给予父母的心理支持,明白婴儿没有器质性的疾病。孩子的哭吵可能是情绪上的不适,但不是疼痛,可以减轻父母的担忧和焦虑,帮助家长排除一些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过度哭吵,给家长传递有关婴儿哭吵的知识,比如一天的正常哭吵时间会有几个小时,容易发生在傍晚和夜间。婴儿疲乏也容易出现哭吵,就是要睡觉会哭,家长不需要采取一些过度的措施,包括安抚和过多的喂奶。不良的应答方式也容易造成婴儿过度哭吵,过度哭吵是可以减少的,对于过度哭吵婴儿的父母可以改变照料方式。"

语音时长02:48''

熊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2020/05/29收听(3948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3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