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出生后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

2023-08-08 09:58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小儿出生后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包括创伤、感染、败血症、颅内感染、低血糖、惊厥、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积水、胆红素脑病、中毒等,出生后因素所致脑瘫占10%-15%。虐待儿童或意外创伤可导致钝性外伤,伴有颅骨骨折、摔倒,或为使婴儿安静剧烈摇晃,可导致摇晃婴儿综合征的发生。在1岁前由于大脑皮质毛细血管及神经突触的长轴突被牵拉、剪切、撕裂,都会导致严重的痉挛性四肢瘫,预后较差。交通事故所致脑部直接损伤或继发性脑肿胀,如果损伤部位为一侧,可导致偏瘫。如果损伤发生在左侧,除运动障碍外,还会导致语言障碍。此外,很多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儿童主要功能障碍为共济失调,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儿童多数1年内会有实质性进步,极少数需在后期通过手术矫治。痉挛等继发性损伤,大多在损伤后3年内可得到持续改善,但早期四肢痉挛也可能转变为后期肌张力障碍。

各种感染所致的永久性,非进展性中枢神经损伤应被诊断为脑瘫,出生前及新生儿期感染最多见。90%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儿童会导致智力低下和耳聋,50%会发生脑瘫和运动障碍。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导致智力低下非常普遍,15%可能发展为脑瘫。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具有较高的死亡率,30%-60%的幸存者留有包括脑瘫在内的神经系统后遗症,30%-50%的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最终会导致脑瘫。此外,重金属及有机磷农药中毒、镰状细胞贫血、重症先心病等也与脑瘫发生相关。

分享:

397

相关推荐

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肿瘤的发生没有明确的单一因素,常是多种因素协同的作用,这里着重说一下胆囊癌的高危因素。第一条是胆囊结石。有超过80%的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结石患者胆囊癌的发生率是非结石患者的13.7倍,特别是结石体积大于3厘米的,风险是结石体积小于1厘米的10倍。第二条就是胆囊的慢性炎症。胆囊慢性炎症与胆囊肿瘤密切相关,胆囊慢性炎症中黏膜病变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特别是陶瓷胆囊及胆囊萎缩、钙化、功能丧失。第三条是胆囊息肉。约有50%的成年人患有胆囊息肉样病变,但其中多数为假性息肉,癌变几率极小,但是如果有如下特征,就具有较高的癌变倾向:第一条是息肉大于一厘米;第二条是息肉小于一厘米,但合并结石;第三条是息肉增长速度过快,超过每六个月三毫米。同时对于年龄大于50岁的胆囊息肉患者应该警惕一些恶变风险,并定期复查。第四条是变异及遗传。具有胰胆管汇合异常的先天变异的胆囊患者,其胆囊癌发生率更高,如果有胆囊癌家族史的患者,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第五条是胆道系统感染。慢性炎症有增加组织恶变的风险,这一条同胆囊慢性炎症。第六条是肥胖及糖尿病。肥胖即BMI大于30,并且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胆囊癌风险增加。最后一条是年龄,胆囊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逐渐增加。"

语音时长02:08''

马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17/09/21收听(4764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0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