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怎么治

2023-05-07 19:18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膀胱输尿管反流是由膀胱输尿管连接部解剖或功能异常所致。正常人体尿液是由肾脏产生,从肾盂、输尿管进入膀胱。通常在膀胱与输尿管交接部位存在抗反流机制,若此处出现问题,则会导致尿液从膀胱反流到输尿管或肾盂,即膀胱输尿管反流。绝大多数反流是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其中反流性肾病是因为输尿管反流与肾内反流加上反复尿路感染所导致。细菌会因为反流直接侵袭到肾脏实质,导致肾实质损伤。另外细菌可能会导致肾盂炎症,从而刺激肾盂形成瘢痕、失去正常弹性、出现积水等,若不及时控制最终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总而言之,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反流性肾病的治疗目的为制止尿液反流与控制感染,进而防止肾功能损伤。具体治疗可分为以下两方面:

1、内科治疗:即在急性尿路感染控制后给予持续性小剂量的抗菌药物预防治疗,以保持尿液呈无菌状态,即使尿液出现反流也可避免肾实质损伤。其中预防剂量为抗生素常规全日剂量的1/2-1/3,在睡前口服一次,另需定期到医院复诊,评估反流情况,以调整方案与明确用药时间;

2、外科治疗:程度较轻的膀胱输尿管反流会随年龄增长自行缓解,但膀胱输尿管反流严重或者经正规内科治疗无效,此类患者仍然出现反复尿路感染或者肾瘢痕情况,通常建议手术治疗。

分享:

155

相关推荐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怎么治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尿液由膀胱向输尿管,甚至肾盂逆流,从而造成小儿上行性尿路感染的一系列综合征,如果患有这种疾病,建议尽快去正规综合性医院儿科就诊。一般来说,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征发病率虽然很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大一部分可以自愈。但已有肾瘢痕形成者不能消失,5岁以下出现肾反流的患儿预后多不佳,治疗方案有:一,防治尿路感染,对于伴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征的患儿,尿路感染复发率更高,因此疑似有症状或无症状的尿路感染,都可以引起肾损伤,近年来,对小儿尿路感染的患者已广泛采取复方新诺明长期预防疗法,长期服用无明显副作用,而且还可以控制复发,促进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征的消失,预防量一般是治疗剂量的1/2-1/4,每天1次,可以睡前服用,预防用药应当在6个月以上,或服药至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征消失,停药后每半年需要进行血生化检查以及血压检测,每2-3年应当检测一下IVP。二,如果存在以下几种表现,应当进行外科手术治疗:1,感染不能控制;2,肾有瘢痕形成;3,肾有回流现象;4,肾功能异常;5,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征病情逐渐加重;6,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征病情持续两年以上。三,对尿道扩张和利尿,注意并处理膀胱下梗阻,可以做间歇性尿道扩张,通过大量饮水利尿疗法等进行治疗。不要相信一些偏方和秘方,也不要相信一些虚假广告,以免上当受骗。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治疗请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语音时长02:14''

徐亚光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05/03收听(15622)

什么是反流性肾病

"反流性肾病是间质性肾病的一种,以肾表面的不规则粗大瘢痕、受累肾盏杵状肥大和扩张变形、受累皮质萎陷退缩、膀胱输尿管反流为特征,以往称为慢性萎缩性肾盂肾炎。反流性肾病的病因是输尿管、膀胱反流。膀胱输尿管反流是尿液通过不健全的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的反流。生理状况下,输尿管最后一段的活瓣机制能防止这种反流。当该机制解剖功能完整性受损,即可导致原发或继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从而引起反流性肾病。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临床最为常见,多见于小儿,为膀胱黏膜下输尿管段的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膀胱黏膜下输尿管段过短、膀胱三角肌组织发育不良等等。随着小儿成长,膀胱肌部发育完善,反流都会消失;继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可继发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膀胱颈或尿道梗阻、膀胱高压、神经性膀胱、膀胱肌无力、膀胱结核及膀胱手术后引起输尿管损伤等等。反流性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尿路感染和发生于排尿时的胁腹疼痛。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可达60%到90%之间;蛋白尿的发生率在30%到60%之间,也可为反流性肾病的首发症状。蛋白尿通常在严重瘢痕形成数年后出现,提示膀胱输尿管反流已导致肾小球病变,为预后不良指征。"

语音时长02:28''

张敬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17/07/12收听(4621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6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