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消化科
手机浏览
治疗胃痛的穴位有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神阙穴、中脘穴、太冲穴,可以根据具体病情按摩不同穴位,具体如下:
1、肝胃不和病人肝气郁结、肝胃不和,平常急躁、易怒、焦虑、抑郁、情志不畅,可以按摩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上第一足趾和第二足趾之间凹陷处,按摩可以起到疏肝、和胃、止痛作用;
2、腹痛较急、腹部冷痛,可以按摩合谷穴、内关穴进行治疗;
3、脾胃虚弱,长期腹痛绵绵不休,可以按摩足三里穴治疗;
4、胃寒可以把手搓热放在中脘穴或神阙穴上进行针灸、按摩或艾灸进行治疗。
分享:
"胃痛时可平躺于床上,腹部放松,用五指指尖轻贴于腹部,上下颤动,颤动的频率以每秒3-4次为宜,用力应均匀、柔和,先从上腹部开始,逐渐缓缓下行至脐部,来回往复移动,如此颤动十余分钟,如听到肠鸣音,感受到肠气下行并排出,即已达到治疗效果。平躺于床上,从上腹部到脐部用指尖轻轻压迫,可按压多个治疗胃痛的穴位,如中脘、下脘、关元、神阙等,在这些穴位用指尖加力压迫和加强颤动频率,也能缓解胃痛。俯卧于床上,他人掌根揉按脊柱两旁的膀胱经,可经过胃俞、脾俞等多个对症穴位,可以采用艾灸以上腹部穴位或足三里等温经通络,均可缓解腹痛。"
江雪梅│海南省人民医院
2020/07/30收听(64082)
患者胃部疼痛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进行辅助治疗,常用的穴位是足三里穴、中脘穴、三阴交穴、内关穴等等,疗效都是不错的。特别是中脘穴,在临床中更接近于胃部,而且按压之后效果更加的理想,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四寸。临床中对于中脘穴进行按压,改善胃肠道的功能,治疗胃痛、胃胀、胃部不适,甚至出现恶心、呕吐都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可以健胃和脾,还可以通腑降气,很适合对于胃部的疾病进行治疗。对于胃部疼痛除了按摩穴位之外,应该尽早的做胃镜等相关检查,以排除严重的疾病。
张天鹏│鸡西市人民医院
2019/11/21收听(58102)
患者胃痛时所按的穴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梁丘穴:临床经常选择胃经的穴位治疗胃... 丁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05/15播放(52576)
患者胃痛时所按的穴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梁丘穴:临床经常选择胃经的穴位治疗胃...
丁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05/15播放(52576)
"胃痛可以按的穴位其实有很多,比如最常见的也会经常碰到的止痛穴位叫做合谷穴,合谷穴在手背的部位,这时可以用轻轻揉捏或者按压的方式进行按揉。另外有些病人会出现急性胃痉挛,这时候可以应用的穴位叫做梁丘穴,在大腿外侧侧腹肌下缘可以找到穴位,另外按摩梁丘穴的时候可以调理脾胃虚弱,急性胃痛发作时用点压的方式进行按摩,指尖用力左右两侧交替按压,直到感觉疼痛有缓解的时候可以。还有些因为气滞所导致的胃痛,可以按摩章门穴,可以有疏肝理气、调理脾胃的功效,也可以进行左右交替的来回搓动进行按摩。"
张强│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2019/11/13收听(36018)
"患者胃部疼痛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进行治疗,像常见的有合谷穴、天枢穴、足三里穴、中脘穴等等,这些穴位对于治疗胃痛,改善胃痛出现的恶心、呕吐等等一些症状,效果都很明显。比如天枢穴在肚脐左右两旁的两寸处,左右各一个,对其进行揉按、针刺,都是可以很好的刺激穴位,以治疗肚子出现的冷痛,以及改善胃部的血液循环,对于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胃部的不适感和疼痛感,都有非常大的意义。天枢穴也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来进行刺激,这样对于治疗患者出现的胃痛,也有很好的效果。出现胃痛个人建议尽早就医,因为除了胃病之外,还可以是心脏疾病。"
2019/11/28收听(12492)
"胃痛其实有很多穴位和方法去缓解,比如“肚腹三里留”,像足三里,对胃痛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也是胃经的合穴,是一个强壮的要穴。胃痛局部用穴有很多,比如中脘,是腑会,又是胃的募穴。另外,梁门是胃经上的腧穴,梁丘是胃经的郄穴,阳虚主痛,阴虚主血,可以很好的缓解胃疼。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也可以很好的治疗胃肠道疾病。还有背俞穴、脾俞穴、胃俞穴,或者在背部查到的反应点,这些位置都可以治疗胃痛。"
杜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0/08/13收听(24752)
"由于饮食不节,寒热失调,尤其是有慢性胃病的患者,经常会出现急性胃痛。当胃痛发作时可以按摩手腕内侧,腕横纹中点上2寸的内关穴缓解。另外,中脘穴、至阳穴、梁丘穴、足三里等穴位,也有缓解胃痛的作用。至阳穴位于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中脘穴位于任脉,在肚脐上4寸,梁丘穴位于髌骨外侧缘上2寸的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1指的位置。当胃痛缓解后应尽快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袁叶│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020/03/12收听(87198)
"治疗胃痛的穴位有很多,其中胃三针、中脘、足三里、内关,主治各种胃脘痛,情况如下:1、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的位置上,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必用穴,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均可取中脘穴为主进行治疗;2、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位置,“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调养脾胃的大穴,也是人体的重要强壮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3、内关穴:位于手掌腕横纹中央向上三指宽的凹陷处,取穴时用力下压,在肌腱内可触及穴位。中脘穴居胃腑之上,为局部取穴法,内关、足三里则为远道取穴法。中脘穴为胃的募穴,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募合相配,治疗腑病,内关通阴维,合于胃、心胸,可以宽胸理气止痛,三穴相配止胃痛效果显著。"
黄秋贤│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23/03/23收听(41086)
出现胃痛需根据胃痛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具体如下:1、胃痛属于突发剧烈撕裂样疼痛,... 刘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2023/03/25播放(51780)
出现胃痛需根据胃痛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具体如下:
1、胃痛属于突发剧烈撕裂样疼痛,...
刘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2023/03/25播放(51780)
治疗耳鸣的穴位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局部取穴:局部取穴主要是耳周围的穴位,耳周围... 丁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08/28播放(37776)
治疗耳鸣的穴位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局部取穴:局部取穴主要是耳周围的穴位,耳周围...
2023/08/28播放(37776)
"治疗抑郁症的穴位,包括百会穴、四神聪穴、神门穴等,具体如下:1、百会穴:为督脉上的穴位,有显著的清头散风、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益气的功效。2、四神聪穴:可调神(治神),有健脑、醒脑、开窍的作用,是治疗神志病和脑病的要穴。3、神门穴:心经的原穴,中医认为心主神志,该穴是手少阴心经,经脉所注之穴,是心脏元气所过和流止的原穴,能补能泻,对心的虚证、实证均可取之,功效清心泻火、养血安神,是治疗抑郁症的要穴。另外,抑郁症还应该配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2021/06/01收听(46088)
可治疗头痛的穴位,具体如下:1、太冲穴:位于脚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处,为肝经... 霍则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23/06/12播放(67576)
可治疗头痛的穴位,具体如下:
1、太冲穴:位于脚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处,为肝经...
霍则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23/06/12播放(67576)
治头晕的穴位有风池穴、百会穴、曲池穴、合谷穴、三阴交穴,以及腹部的关元穴、气海穴等,可以按摩、... 黄世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3/08/22播放(62790)
治头晕的穴位有风池穴、百会穴、曲池穴、合谷穴、三阴交穴,以及腹部的关元穴、气海穴等,可以按摩、...
黄世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3/08/22播放(62790)
痛风分急性期和慢性期,按摩、针灸等穴位治疗对急性期痛风并无较好的缓解效果。只有在慢性期,才可行... 金笛儿│中日友好医院 2023/04/12播放(87426)
痛风分急性期和慢性期,按摩、针灸等穴位治疗对急性期痛风并无较好的缓解效果。只有在慢性期,才可行...
金笛儿│中日友好医院
2023/04/12播放(87426)
"治疗失眠的穴位,临床上常可以选择百会穴、四神聪穴、头维穴、曲差穴、太阳穴、安眠穴、翳风穴、伏白穴、天冲穴等穴位。如果患者是由于心脾两虚所导致的失眠,可以给予患者配合通里穴、神门穴以及少海穴等穴位。如果患者是由于肝郁气滞所引起的失眠,可以给予患者配合列缺穴、孔最穴、曲泽穴、天府穴、劳宫穴等穴位。对于治疗失眠,采取针灸治疗时需要中医师给予辨证,根据患者的舌苔、脉象以及伴随症状进行辨证,然后选择穴位进行治疗,常用的穴位治疗主要以头部穴位为主。"
刘月姮│大庆市中医医院
2020/02/23收听(67966)
"针灸治疗肩周炎其实有很多的穴位,比如肩周的穴位,比如肩颈、天宗、秉风、肩贞、臂臑、肩髎,都可以治疗肩周炎的,包括阿是穴,局部阿是穴也是可以治疗肩周炎。如果想做远端的治疗,可以分析病人到底是哪条经脉的病变,累积了哪条经的筋,如果累积了阳明的经筋,可以取三间。如果是少阳的经筋比较重,可以取中主。如果在太阳绕肩胛部的,可以取后溪,腿部也可以,比如条口透承山,是治疗阳陵型的,阳陵透阴陵这个是治疗少阳型的。再有阴陵透阳陵,是治疗太阴型的,就是疼在腋窝区域的,都是可以做的。"
2020/06/22收听(90190)
"头疼仅仅是症状,它不是疾病的病名,头疼是伴发于很多疾病的,因此治病就要对因去治疗。中医讲治病必求于本,不可能说头疼一个穴就能搞定或几个穴就能搞定,因为它太复杂了,比如高血压病的这种头疼,首先来说要以降压为主,就是说风池、百会、合谷、太冲以及曲池、三里、三阴交,这是一组头疼的腧穴。虚性的也可以头疼,比如气血不足的时候头蒙、头疼,既可以用气海、关元、天枢、中脘、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进行这种补益的方法,也可以从背腧穴调,用五脏腧,肺腧、心腧、膈腧、脾腧、肾腧、大肠腧也可以调。还有一些头疼是一种神经性的头疼,要尽量去找到这种神经的卡点,放松这个区域,这个时候就需要去局部去寻、去摸、去找,找到这个点。因此,头疼它不是几个穴能够完成的,一定要分析病情,对因治疗,才能够规规矩矩的去治疗这个疾病,才能有疗效。"
2020/06/26收听(55550)
"治疗胃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抑酸的药物,比如雷贝拉唑胶囊、奥美拉唑胶囊,1次2粒,1天1次。2、促进肠胃动力的药物,莫沙必利胶囊或者伊托必利片,1次2片,1天3次。3、改善胃肠功能,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比如铝碳酸镁片,1次2片,餐后嚼服;康复新液,1次10ml,1天3次。4、中成类的药物,比如气滞胃痛颗粒,1次4粒,1天2次;蒲元和胃胶囊,1次4粒,1天2次。如果胃痛反复不见缓解,而且用药物治疗仍不见缓解,可以考虑给予止痛的药物,比如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次10mg,1天1-2次。如果药物治疗不见缓解,需要完善胃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针对胃镜的检查结果对症治疗。"
王强│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2018/10/10收听(38636)
"治疗上牙痛的穴位,要看看哪条经脉入上齿。从灵枢经脉得到结果,就是足阳明胃经一条经脉,起于旁约太阳支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颊口,说明足阳明胃经入上齿,大肠经的人下齿,也就是治疗上牙痛的穴位主要考虑是足阳明胃径。上牙疼的局部,看位置靠哪,比如承浆、夹承浆、迎香、颧髎、耳门、听宫一带,看牙疼的牙是前牙还是前磨牙还是后磨牙,看一下位置,在这一条水平线上可以有压痛点,会有阿是穴,是可以局部用穴。另外在经脉的远端,取远端的腧穴,比如内庭,上病下取,可以治疗牙疼,包括陷谷和冲阳都可以治疗压痛。如果是牙龈的肿,曲池、颌骨也是常用的配穴。"
2020/07/07收听(46808)
"在穴位里头治牙疼的穴很多,局部的腧穴,如人中可以治疗上牙附近的疼痛,包括颧髎穴,耳朵的耳门、听宫,它都有治疗牙痛的作用。再有下牙的承浆穴,以及大迎和颊车,它也有治疗下牙局部的作用。另外,在循经的远端也有很多治牙疼的穴位,比如说最典型的那就是合谷穴,它对上牙疼的效果比较好,可以按压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这个上面比如说偏历穴,它的络穴里边就记载了也可以治疗牙痛,以及曲池也可以清热,而治疗牙痛。胃经的胃经的荥穴、内庭穴也可以治疗牙疼,局部远端的腧穴都有治疗牙疼的效果。"
2020/06/26收听(56290)
北大人民医院 迟骋
播放次数:1.08万
北京医院 刘晓
播放次数:6.06万
北大人民医院 冯淬灵
播放次数:2.36万
播放次数:4.8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