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儿科
手机浏览
儿童灌肠危害较多,常见如下:
1、外伤性损伤:操作不当可使得肛门或直肠,出现外伤性损伤,儿童灌肠时不配合的情况下,出现哭闹、活动较多,可能医生操作过程中,会引起局部损伤;
2、微生态环境:灌肠可能影响肠道正常微生态环境,肠道内有正常菌群。反复灌肠会影响原微生态环境、排便与肠道状态;
3、其他危害:经常灌肠会使用药物,对血管或局部肠道壁膜,存在刺激和损伤等相关副作用。
儿童灌肠不作为首选必要方式,仅特殊情况,如严重便秘、不能口服药物,可通过灌肠方式快速给药,但不要作为常规首选治疗方式。
分享:
"儿童灌肠有以下危害:第一、退热药的灌肠应用,可以对各种代谢造成影响。第二、在某些时候可以适当的应用,如果高烧持续不退,大便又存在便秘,可以适当的1-2灌肠,但是长期的灌肠不适宜,可以损伤肠道的黏膜和神经。第三、对肠道有益的细菌定植会产生危害,影响肠道正常菌群的分布,一旦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的免疫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反而会加重感染。第四、长期的灌肠可以刺激肠道黏膜,产生耐受。"
艾方红│鄂州市中心医院
2019/10/09收听(85980)
儿童灌肠主要用于退热治疗,在孩子发烧的时候先测量体温,超过38.5℃可以考虑吃退热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都有很好的退烧作用,口服退热药以后半个小时左右体温呈下降趋势,一般一个小时左右体温下降1℃。孩子退烧有的时候口服退烧药效果差,可以配合物理降温,如果宝宝吃药困难,可以采用肛栓退烧的治疗方式。但是儿童灌肠是不推荐的,儿童灌肠的药物比较复杂,里面含有中药、退热药以及激素等,药物复杂就有一定的副作用。另外,灌肠可以导致孩子不适感,出现哭闹,灌肠还会损伤肠黏膜造成孩子的痛苦,所以儿童是不建议灌肠的。
张忠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20/09/09收听(82816)
"灌肠不能生硬,不能粗暴地灌肠,否则容易引起肛门的摩擦,损伤直肠黏膜。如果按照正确正规的方法灌肠是没有危害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掌握灌肠的温度浓度、流速以及压力和液体量。如果为伤寒的病人灌肠,溶液就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如果降温灌肠应该保留灌肠在30分钟以后再排出,排便以后记录体温。灌肠的过程中还要观察有没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的腹痛、心慌等症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立即处理。对于急腹症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禁忌。对于消化道出血的、妊娠以及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或者是肛门直肠手术后的病人,一般是不要做灌肠。操作的时候尽量少暴露肢体,防止受凉。 "
李春丽│烟台山医院
2018/05/17收听(87932)
通常是不主张患者经常灌肠的,但是在肠梗阻或者出现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的情况下,是可以行灌肠进行治疗的。灌肠的危害有如下几点:1、灌肠后会造成肠道内的菌群失调,此时会排出肠道有益的益生菌同时,也会对肠道的菌群造成2次感染,而引起菌群失调的情况出现。2、灌肠后会造成例如肠道黏膜的损伤和损害,通常灌肠液有甘露醇、硫酸镁或者肥皂水等,这些药液、化学液体长期对肠黏膜都会存在一定的刺激和腐蚀,因此不建议进行高位灌肠和长期灌肠。3、灌肠时因为有机械操作和操作时的粗暴,会对肠道黏膜和肛门造成一定的损伤。
徐珊珊│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19/10/25收听(81278)
"灌肠有什么危害?灌肠在我看来这种危害是非常少的,灌肠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治疗的作用。观察适用人群,第一个是大便不通,第二个是治疗作用的灌肠,第三个是诊断性的灌肠,这是最主要的灌肠目的,当然灌肠也有害处,因为灌肠是人为的将这些药物和液体灌到我们的肠道里面,让我们充分的吸收,达到治疗、通便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因为灌肠的力度过大,导致肠粘膜的损伤,出现肠道的疼痛、出血,第二个就是灌注的药物,药物对肠壁的损害,还出现肠道的黏膜性炎症,这种情况都是有的。总之来说,灌肠的危害一般都是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一般灌肠的危害相对来说比较少,因为我们医生灌肠的主要目的就是达到治疗的效果,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并不是去伤害肠道。然而这些并发的副反应,包括肠道的出血粘膜损害,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
向娟娟│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8/05/03收听(36082)
"灌肠治疗在外科、肛肠科中是比较常见、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灌肠主要用于便秘的治疗。如果出现慢传输型便秘,大便干燥,到肛门口以后大便难以排出,这时可以使用灌肠的办法,一般是用生理盐水灌肠。也可以通过灌肠治疗直肠的肿瘤,直肠癌、结肠癌,通过灌肠进行化疗。还有一些前列腺的疾病,也可以使用灌肠的办法。灌肠本身对身体没有危害,只是对黏膜的一种刺激,可以刺激黏膜炎症水肿。灌肠停止以后,它的危害就会消失。灌肠的危害主要是灌肠药物的刺激,特别是化疗药物,对直肠黏膜及其神经、血管都是有明显损伤,可以造成便意下降,甚至造成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减弱等。"
黄林峰│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8/07/02收听(61226)
灌肠的危害是比较小的,出现危害多数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来的,比如操作不当引起肠道穿孔、出血,这个是比较严重的危害,所以做灌肠的时候需要患者配合,由熟练的护士操作灌肠。灌肠的时候可能会肚子有不舒服的感觉,灌肠后大便次数增多,会将肠道内的食物残渣全部排除,甚至可能会有小肠液也会随之排出。导致暂时消化功能比较差,营养吸收少,但这些基本上只是暂时性的,等到灌肠后恢复正常饮食,基本上可以恢复正常。所以严格按医师要求去做好灌肠前的肠道准备,术后按医嘱交代饮食,一般没有明显的危害。
韩金利│哈尔滨二四二医院
2019/07/09收听(47662)
灌肠是不得已的一种治疗手段,对于便秘或者肠梗阻是治疗的方法,但越来越多的时候人想减肥、洗肠来保持青春、美丽,这恐怕不合适,灌肠有以下危害:第一、肠道是消化的器官,外界的东西进去有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第二、和操作有关,灌肠器进入肛门里面是否会戳破肠黏膜无法知道,液体烫不烫或者温度怎么样、会不会给肠道带来负担、有没有影响肠道的进一步功能都是未知数。所以如果要做灌肠,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正确的治疗,而不是想当然的去做。
李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19/09/18收听(30276)
"灌肠的危害是什么。一般排不出便才使用灌肠治疗。但是灌肠也有危害,比如如果经常性地通过灌肠的方式来排便,可导致肛门括约肌更加松弛,影响正常的排便反射。体质弱的人排便次数多,会刺激肠胃,引起肠内的菌群失调。灌肠的手法和操作如果不当,有可能造成肛门和局部的损伤,污染到尿道或者阴道,会造成感染,引发肠穿孔等并发症。如果灌入的液体过多,被肠道吸收,会引起心力衰竭、电解质失衡等。所以,灌肠的时候不要过频繁。"
袁庆玲│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2018/05/17收听(24916)
"灌肠是将药物通过直肠静脉吸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具体的危害也就是副作用如下:1、灌肠之后由于药物对直肠黏膜的刺激,小儿会形成腹泻以及腹胀或者胃肠消化不良的表现。通常需要口服助调整胃肠的药物,比如醒脾养儿颗粒或者蒙脱石散等来进行治疗才可以好转;2、灌肠之后由于药物直接作用到肠道黏膜,会造成肠道的菌群破坏,小儿可能会有便秘与腹泻交替存在,或者是经常会发生腹部胀气等情况,可以应用妈咪爱等活菌类药物进行调整肠道菌群。"
全香美│牡丹江市中医医院
2019/12/18收听(39176)
"小儿发烧灌肠对于孩子的伤害,首先是对直肠内的微环境的影响,直肠内有固定的生理环境,如果长期或者多次用药物灌肠,会导致直肠黏膜、直肠的酸碱度,还有直肠壁的分泌吸收功能和生理环境发生改变,损伤肠道。其次,是肠道内还有很多的细菌,很可能会随着灌肠液进入到肠道深处,造成污染,尤其是一些抗生素灌肠液,有可能会杀灭肠道内的有益菌群,造成体内菌群失调,继发感染而出现腹泻。小儿发烧灌肠危害很多,所以小儿发烧灌肠,一定要特别注意要综合评估小儿的整体状况,看是否可以耐受。"
马春花│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07/14收听(94506)
"灌肠治疗是肛肠科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灌肠治疗的疾病很多,可以解决疼痛的问题、小儿发烧的问题、前列腺炎的问题、肿瘤的问题。小儿发热灌肠,灌肠方法本身是没有什么危害的,主要是看灌肠的药物。灌肠药物是否对儿童有损伤,不适合使用。如果谈灌肠的危害,主要是看使用的管道和护士的操作水平。如果灌肠管比较坚硬,护士操作不规范,可以损伤直肠黏膜,引起出血的情况,可以引起直肠黏膜感染的情况。"
2018/07/04收听(78006)
"长期的灌肠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中的有益菌排出体外,导致肠道造成再次的感染。也可以损害肠道的黏膜,因为灌肠用的都是甘露醇硫酸镁或者肥皂水,这些药液对肠道的黏膜也是有一定的刺激和损伤。长期灌肠对肛门括约肌也会有损伤,所以不建议长期灌肠。灌肠都是用来治疗便秘或者手术前准备,还有就是食物和药物中毒,肠梗阻的疾病治疗。对于便秘的患者,建议多喝点水,多吃点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的喝点蜂蜜水,多运动多锻炼,最好还是不要灌肠。但是偶尔的几次灌肠危害性不大,能调理的疾病最好是通过平时的生活饮食习惯来调理。"
苍天慧│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2020/02/21收听(60902)
"灌肠和打针哪个危害大,并不是说哪个危害大,而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比如小孩发烧了,就给他吃退烧药。如果吃退烧药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可以用退烧针。比如温度在38.5℃以下,属于低热。低热可以进行物理降温,多喝水,用温毛巾擦拭患儿脖子,无论是大人或者是小孩,可以擦擦腋窝、腹股沟、大腿内部等等。可以采取清淡的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以及油腻性的食物,青菜、水果、牛奶都是可以吃的。如果是灌肠,它也是根据情况,比如对于肠炎以及拉肚子,因为肠道吸收的比较好,所以还是建议用肠道给药灌肠,所以要根据情况选择。"
2018/05/28收听(186)
灌肠会有一系列的危害,比如说在灌肠过程中,患儿会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的腹痛、心率加快、气急,这个时候应该立即停止灌肠,所以在灌肠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第一、就是灌入的灌肠液,不能够过快过猛,以免刺激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第二、就是在更换灌肠器械的时候,要防止空气进入,引起腹胀。第三、如果使用小容量的灌肠器械,那么液平面要距离肛门低于30cm。第四、要避免直肠内的液体返流。小儿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体质比较差,所以我们灌肠液不能太热,以免烫伤肠道。
2018/07/14收听(65328)
消化道出血灌肠后的危害有时比较严重,有的在灌肠后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加重的情况,出现新鲜血便或者出血至停止过程当中再次出现血便的可能。由于灌肠量以及灌肠液比较多造成肠道壁压力过高,也容易导致出血、穿孔的可能性。因此对于消化道出血灌肠一定要采取严格的限制或者禁忌,出血比较明显时尽量不要进行灌肠。在治疗上必须要采取灌肠,也可以采用温盐水,少量、适量的进行低压灌肠,其能够有效保证消化道出血患者灌肠的安全。
李常月│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2020/04/09收听(29680)
"输液的危害比较大,一般情况下如果机体有病,能不吃药最好不吃药,有些病可以通过自身的条件达到治愈,如果自身的条件不能够使机体的疾病好转,可以先口服治疗,如果口服治疗没有效果,可以肌肉注射,或者是灌肠。输液是对机体危害大的一种治疗方式,长期的输液有可能导致机体的血液中形成小分子物质,进而引起机体的血栓或者是肺间质纤维化。"
禄文博│临洮县中医院
2018/04/18收听(48760)
灌肠与打针是两种方法,谈不上哪个危害更大。中医、西医都有自己的灌肠方法,灌肠可以对肠道内局部产... 彭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3/03/28播放(47927)
灌肠与打针是两种方法,谈不上哪个危害更大。中医、西医都有自己的灌肠方法,灌肠可以对肠道内局部产...
彭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3/03/28播放(47927)
"小儿的发烧灌肠一般是没有太大的危害,但是也有可能会损伤肠黏膜的屏障,他的肠道菌群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可能会降低肠道的免疫力。所以发烧的时候我们还是尽量选择口服药物退烧或者静脉药物退烧。但是如果发生烧比较急骤,起烧比较快,那可以通过灌肠退烧。灌肠退烧一定要注意,让孩子保持在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当中。"
董中茂│徐州市儿童医院
2017/10/24收听(68162)
现在小儿发热时候,很多地方大夫喜欢给孩子灌肠治疗,这种做法医学界暂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危害如下... 张晓伟│石家庄市中医院 2023/06/15播放(57736)
现在小儿发热时候,很多地方大夫喜欢给孩子灌肠治疗,这种做法医学界暂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危害如下...
张晓伟│石家庄市中医院
2023/06/15播放(57736)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暖
播放次数:3.25万
播放次数:2.75万
播放次数:4.8万
播放次数:5.6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