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针灸科
手机浏览
苦用来燥湿,寒可以泻火,因此,去湿热的中药一般都有苦而寒的特性。最常用的去湿热的药物叫清热燥湿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黄芩:最常用的是黄芩,这个药清热燥湿,而且去火,可以清上焦的热;
2、黄连:常用的还有黄连,黄连可以清利中焦的热,去湿热,燥湿泻火;
3、黄柏:黄柏善于清下焦的热,有这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黄柏还可以清虚热;
4、胡黄连:胡黄连也是苦而寒的特性,入肝经、胃经、大肠经,有清热燥湿、去湿热、退骨蒸劳热的作用;
5、龙胆草:龙胆草苦寒,入肝经,可以清泻肝胆的火,具有泻火定精的作用;
6、秦皮:秦皮可以清热燥湿、清肝明目。
分享:
胃湿热可以服用...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9/06播放(40188)
胃湿热可以服用...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9/06播放(40188)
湿热下注就是湿热下注于下焦或下焦湿热的表现,通常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肾盂、膀胱等,因此... 霍则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23/07/18播放(54936)
湿热下注就是湿热下注于下焦或下焦湿热的表现,通常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肾盂、膀胱等,因此...
霍则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23/07/18播放(54936)
"在中药辨证分析准确的情况下祛除体内的湿热,一般2-3周就可以解决。但是对于身体基础素质比较差,湿热在体内缠绵比较久之类的人群,湿热可能需要去除时间更久。具体时间一方面取决于身体本身的素质,另一方面取决于生活习惯、生活嗜好、起居习惯和饮食结构等。如果本身是湿热体质,症状比较明显,同时又经常熬夜,起居不规律,在饮食结构上比较喜欢吃辛辣、油腻、肥甘厚味的食物,平时身体运动也比较少,这种情况下中药调理湿热,需要的时间就会更久。一开始症状有可能有改善,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身体不能够长时间地接受中药治疗和整个体质的调整,那么祛除湿热的治疗,周期就会更久,所以在中药辨证准确的情况下,结合自身的生活状态的调整,饮食结构的调整,清除湿热2-3周左右就可以改善症状。但是一般湿热体质容易导致复发,所以需要在治疗之后仍然保持长时间的生活饮食等方面的调整,才能够彻底改善湿热状态。"
曲健│大庆市中医医院
2023/09/26收听(46382)
"肺部湿热重可以用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进行治疗。常见症状有发热、倦怠乏力、胸闷气短,脘腹部胀满不舒服,咳嗽、咯黄黏痰,痰黏稠不好咳出,肢体酸软困重、咽喉肿痛、小便黄、大便黏腻,肛门有时会有灼热感,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可以用甘露消毒丹来进行清热解毒、利湿化浊进行治疗。甘露消毒丹常用的药物有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和射干等组成,也可以泡些中草药来进行利湿清热治疗,比如用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双花、连翘、鱼腥草等,再加上祛湿的药物,如炒薏米、陈皮、莲子等药物,具有燥湿健脾、化痰清热的功效,可以取其中一种或多种熬水喝代茶饮,也有清理肺部湿热的作用。"
樊茂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23/03/23收听(22627)
肺部的湿热重其实是痰热湿浊在肺内,凝聚成痰,这时需要服用清肺热、化痰的药物,如下所示:...
肺部的湿热重其实是痰热湿浊在肺内,凝聚成痰,这时需要服用清肺热、化痰的药物,如下所示:
刘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7/26播放(38660)
湿热,为中医医学术语,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中的两邪。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 张引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23/11/11播放(85408)
湿热,为中医医学术语,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中的两邪。
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
张引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23/11/11播放(85408)
"湿热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点,先天因素,多见于患者从小到大,一直身体比较虚弱,特别是脾胃功能差、肾亏不足,而出现生长发育慢、身体瘦弱的情况,这样的体质容易出现湿热内生。第二点,所处的环境过于湿热,而造成人体的内分泌代谢出现紊乱,使人体容易得相关的疾病,而造成脏器的亏损。第三点,湿热的产生跟精神压力大、情志调节障碍有很大的关系。当今社会竞争非常的激烈,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各个年龄段都会存在,时间长了会使人体的脏器出现问题而产生湿热。第四点,非常常见的饮食结构不合理,也伴随着不良的生活习惯,像过度的吸烟、饮酒,吃不健康食品,总是喜欢吃热量高的食物等。"
张天鹏│鸡西市人民医院
2019/06/16收听(31654)
湿热是中医的一个名词术语,中医说外感有六淫,有风寒暑湿燥火,湿邪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病邪,而湿热症是湿邪和热邪相兼夹的情况。湿热症也是现在临床常见的情况,如湿热症是湿热蕴结在体内,脏腑经络气结运行,气机不太顺畅,常常表现出来全身的湿热的表现。湿热症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头身困重,口腔里边黏液比较多,口里面发黏、发苦、发干,虽然有口干口黏的感觉,但是有的患者也不愿意饮水。另外往往会表现出湿性的黏滞的表现,比如四肢的沉重感,或者有些湿邪在外的表现,比如皮肤的湿疹,然后舌苔往往表现出来是黄厚的舌苔,另外脉象是滑数的脉象,这是我们临床中医常见的症状。我们主要除了可以在内脏表现以外,还可以流注到肌肤,基本上大多数的皮肤病往往会伴有湿热的情况。
2017/10/17收听(80630)
湿热为中医学特有的病机诊断名称,湿指体内有水湿之邪,易郁久化热,湿热之邪相互搏结,会导致人体出... 孙连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04/19播放(80232)
湿热为中医学特有的病机诊断名称,湿指体内有水湿之邪,易郁久化热,湿热之邪相互搏结,会导致人体出...
孙连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04/19播放(80232)
湿热的引起有外因和内因两大部分,主要决定于内因。内因是因为脾胃功能不好,脾胃比较弱、运化不好。... 冯淬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3/12/13播放(91510)
湿热的引起有外因和内因两大部分,主要决定于内因。内因是因为脾胃功能不好,脾胃比较弱、运化不好。...
冯淬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3/12/13播放(91510)
湿热的生成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脾胃的运化正常了湿气也就化了,需要做到的是:1、... 李淑芳│银川市中医医院 2023/12/03播放(85536)
湿热的生成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脾胃的运化正常了湿气也就化了,需要做到的是:
1、...
李淑芳│银川市中医医院
2023/12/03播放(85536)
"湿热引起的皮肤病包括湿疹、天疱疮、类天疱疮、带状疱疹、红斑狼疮、多形红斑、皮肌炎、硬皮病等。中医对于湿热引起的皮肤病可以异病同治,患者往往皮疹颜色较红,可出现伴随的症状,如口干、口渴,小便短赤、大便黏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常用治疗药物如下:1、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组成包括龙胆草、黄芩、知母、石膏、木通等;2、外用药物,比如用鲜马齿苋、黄柏以及黄芩等煎水冷湿敷2次\/天,20分钟\/次。"
韩宪伟│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9/04/14收听(21282)
引起宝宝湿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因素:如果宝宝生活在广州或者福建... 张玉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11/23播放(88482)
引起宝宝湿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因素:如果宝宝生活在广州或者福建...
张玉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11/23播放(88482)
由于人体有体质的差异虚实强弱之分,病邪侵犯人体的部位又有表里上下的不同,治疗方案也是不一样的。具体的方法应结合自身的临床表现,综合评估。如湿邪容易热化,而出现湿温,黄疸,热淋,痢疾,泻泄,痿痹等,对于湿热较盛者在临床治疗上,清热去湿,或清热燥湿,或利尿通淋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常用的有茵陈颗粒清热,利湿退黄,八正散,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用于湿热淋证。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用于湿温初或暑湿夹湿,湿重于热证。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用于湿热并重。二妙散黄柏胶囊,清热燥湿,用于湿热下注者。
彭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9/03/19收听(70320)
湿热证是中医特有的一个名词,主要指的是由于湿邪和热邪相互搏结,侵袭人体所引起一系列症状,比如皮... 孙连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05/04播放(41284)
湿热证是中医特有的一个名词,主要指的是由于湿邪和热邪相互搏结,侵袭人体所引起一系列症状,比如皮...
2023/05/04播放(41284)
脾胃湿热是中医的一个病症名称,脾胃湿热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脾胃功能的运化不良,是脾胃失和的表现。... 杜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10/12播放(32963)
脾胃湿热是中医的一个病症名称,脾胃湿热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脾胃功能的运化不良,是脾胃失和的表现。...
杜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10/12播放(32963)
湿热是中医一种常见的证候,常见于经常肥甘厚味、吃烧烤、饮酒等的朋友。湿热的症状常见的比如皮肤比较油腻,容易生痤疮,阴囊部比较潮湿,女性可能有白带增多,甚至有白带发黄,口干、口苦比较明显,舌苔黄腻,脉弦滑。湿热的症状结合脏腑,也就是脾胃有湿热,常常表现腹胀,大便沾马桶,甚至有臭味。湿热在肝胆常常有口苦发黏、身热,甚至有小便发黄,甚至有身体湿疹等。如果湿热在下焦,常常有小便淋沥涩痛、黄白带等。因此,湿热的症状也要结合中医具体的脏腑,部位是在体内何处而定。
疏欣杨│中日友好医院
2020/08/17收听(59838)
湿热的症状临床很多,湿热一般大部分跟脾胃关系较密切,因为脾主湿,脾主运化,所以有时脾虚的孩子容... 季之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023/11/06播放(64484)
湿热的症状临床很多,湿热一般大部分跟脾胃关系较密切,因为脾主湿,脾主运化,所以有时脾虚的孩子容...
季之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023/11/06播放(64484)
"湿热体质是表现以体型肥胖、面垢油光、胸满痞闷、不思饮食、身体困重、小便黄有异味、大便粘滞、病后缠绵难愈、易发生痤疮、湿疹、生殖系统方面炎症的这一类的疾病的一种体质状态。符合以上这几点的人群,我们基本上可以判定为湿热体质。我们中医有湿热体质跟寒湿体质的区别。湿热体质主要是热相比较明显,表现为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黄臭等临床表现。寒湿体质主要表现为口淡、小便清长、怕冷这些特点为主。"
冯志文│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2018/05/28收听(41826)
"湿热的调理应该根据不同的脏腑有不同的方法。首先湿热的产生多和脾有关,脾主运化,人体摄入的水、谷、饮食都通过脾的运化化为精微物质运送到全身各个脏器。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水、谷、精微不能运化为人体所需要的正常的津液,就会留而成湿,湿久可以蕴热,出现脾的湿热或者是脾胃湿热,会出现纳呆、便溏、口渴、舌红、苔黄腻。要健脾祛湿,健脾可以用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等,祛湿也可以用薏仁、赤小豆长期的煮水喝。如果是肝胆湿热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口渴、脾气急、大便干、舌红、苔黄腻,可以用清利肝胆湿热的药物,比如龙胆泻肝丸、柴芩温胆汤等等调理。"
2020/04/28收听(66168)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暖
播放次数:3.25万
播放次数:2.75万
播放次数:4.8万
播放次数:5.6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