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感染疾病科
手机浏览
发烧即发热,腋温温度37.3℃或者37.3℃以上,算为发热。根据体温的度数,可以分为低热、中热、高热以及超高热,体温在37.3℃-38℃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40℃为高热,40℃-41℃为超高热。
发热的原因大多数是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非感染因素,比如肿瘤,特别是淋巴瘤、血液病也会引起发热。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也可以引起发热。
分享:
"当机体受到一定的病毒、细菌的感染的时候,这些病毒、细菌会产生很多的毒素,刺激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产生发烧的现象。在不同的部位测量体温,正常的体温范围是不太一样的,发烧的温度范围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如果在肛门测量体温,也就是在直肠测量体温,正常的体温范围是比较高的,在36.5-37.7度之间,只有体温超过37.7度,才算是发烧的温度范围。如果在腋窝测量体温,正常的体温是在36-37度之间,超过37度则是发烧的温度范围。如果在口腔测量体温,正常的体温范围是在36.3-37.2度之间,超过37.2度算发烧的温度范围。发烧的时候如果温度特别高,需要服用退烧药进行治疗,比如布洛芬混悬液。"
王阳阳│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2019/01/31收听(76762)
"通常讲的是有三种测量方法来测体温,一个是口腔测温,一个通过腋窝测温,还有一个是通过肛门测温。以腋窝测温为标准,发热的定义低热是37.5-38℃,中等程度的发热是38.1-39℃,高热就是39℃以上,超高热就是超过了41℃,也就是高热是39.1-41℃,超高热是41℃以上,正常体温一般可能36-37.4℃左右。"
王新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2020/06/11收听(30986)
"发热的范围一般是在37.3℃以上,一般不超过42℃。正常的体温应该是在36.5-37.3℃之间,所以超过37.3℃就认为是发热的情况。一般孩子的发热根据温度可以分为低热、中度热、高热和超高热,一般低热是在37.3-38℃,中度热一般是指38.1-39℃,高热是指39.1-41℃,超高热是指超过41℃。一般孩子的体温如果是在低热状态,尽量使用物理降温,像给孩子擦拭身体,或者是多喝一些温热的水,或者是使用冰贴、退热贴,都有降温的作用,像对中度热或者高热可以在使用物理降温的同时,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药物降温,像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都有比较好的降温效果。还有如果孩子出现超高热状态,也就是超过了41℃,一定要马上进行急救处理,因为超高热容易引起孩子出现热性惊厥,或者是引发孩子出现呼吸、心率的增快,代谢加快以后,容易引发孩子出现肝肾功能的损伤,需要紧急的进行降温处理的同时,对症进行治疗,所以孩子发热不同状态,所进行的处理方法会略有不同。"
王志新│中日友好医院
2020/07/22收听(45824)
正常来说,人体腋下体温超过37.3℃就表示机体出现了发热症状。按发热体温的高低将发热分为四个级别,37.3℃-38℃是低热,38.1℃-39℃是中等度热,39.1℃-41℃是高热,41℃以上是超高热。发热是常见的一种症状,引起发热原因有很多种,临床上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以感染性发热最为常见。机体发热体温在38.5℃以下时,无需应用药物缓解症状,只要适当应用物理方法降温即可,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洗热水澡、敷冰袋等。当机体发热体温超过38.5℃以上时,单纯应用物理方法很难有效缓解发热症状,必须及时应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与此同时也要积极查找发热的原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康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0/05/25收听(98802)
"发热按照高低可分为低热、中等热、高热和超高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37.3度-38度,中等热为38.1度-39度之间。高热为39.1度-41度。超高热是指体温大于41度,如果体温出现发热的情况,首先建议监测体温的变化,了解最高温度以及发热次数,看看有无规律性,同时38度以上及时退热治疗,口服或者肛塞退烧药,38度以下,37.3度以上可以通过多喝水,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进行物理降温,及时的行相关检查,明确发热的原因,以便对症治疗。"
童春堂│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05/02收听(20480)
"发热是指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机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一般正常成人腋下体温在36-37℃之间,如果腋下体温在37.3℃以上就可称为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其中以感染性发热最为常见。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不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局部性还是全身性,都可出现发热症状。此外,还可见各种非感染性发热,如抗原抗体反应、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等。按照发热体温的高低,临床上又将发热分为四级,低热是指37.3-38℃,中等度热是38.1-39℃,高热是39.1-41℃,41℃以上是超高热。"
2020/10/22收听(27240)
发热是指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一般来说正常成人腋下体温在36-37℃之间,如果腋下体温在37.3℃以上,就可以称为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其中以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无论是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还是局部性、全身性,都可以出现发热症状。此外,还可见各种非感染性发热,如抗原抗体反应、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以及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等。按照发热体温的高低临床上又将发热分为四级,低热是指37.3-38℃,中等度热是38.1-39℃,高热是39.1-41℃,41℃以上是超高热。
2020/08/24收听(57456)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指在腋温下体温不超过37.3℃。如果超过37.3℃,既达到发热的标准,如果人的体温在37.3-38℃之间属于低热。如果人的体温在38.1-39℃之间时属于中度发热,体温在39.1-41℃之间属于高热,超过41℃属于超高热。当患者出现发热的症状时,应该积极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是由于什么疾病而出现的发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如果患者是因为胆囊炎、阑尾炎出现的发热,需要考虑手术的治疗。如果患者是因为急性肾盂肾炎而出现的发热,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治疗。"
郭福莹│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2020/11/06收听(61338)
"人体正常的温度一般在36.2-37.5℃之间。根据测量的部位不同得出的体温的数值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腋下的体温在37.2℃以上。就是发烧的温度;如果耳朵里的温度在37.5℃以上,也是发烧的温度;如果是肛肠所测得的温度在38℃以上,也可以称作发烧。所以不同部位所测出来的温度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发烧的时候,还要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物理降温或者是用药物配合降温等。"
李恒│济南市中心医院
2018/07/30收听(86692)
发烧即发热。对于婴儿的温度来讲,一般来说,婴儿正常的体温应该是在36-37℃之间。体温如果超过... 肖娟│北京协和医院 2023/05/06播放(40552)
发烧即发热。对于婴儿的温度来讲,一般来说,婴儿正常的体温应该是在36-37℃之间。体温如果超过...
肖娟│北京协和医院
2023/05/06播放(40552)
通常情况下,在发烧持续24小时后,体温一般达到峰值,通常会出现体温最高的状态。在发烧前驱期,即... 徐珊珊│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23/08/06播放(71606)
通常情况下,在发烧持续24小时后,体温一般达到峰值,通常会出现体温最高的状态。在发烧前驱期,即...
徐珊珊│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23/08/06播放(71606)
"发烧一般在停止寒颤时温度最高,发烧早期时候即体温上升期,会出现全身发冷、发抖、寒颤、颤抖现象。发烧早期有时盖两床被子均不能缓解,属于体温上升期,等寒颤停止时往往体温最高,一般高于39℃以上。有时寒颤期可能在0.5-1小时之间,因此一般在高热、寒颤过后温度最高。在寒颤期需及时增加衣服保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尤其是年龄较小婴幼儿,容易出现高热惊厥。如体温在39℃,可进行物理降温,联合口服解热镇痛类药物或肌注解热镇痛类药物。发烧患者最好能查血常规检,确定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一般机体发热体温在38.5℃以下,患者无需服用降温药物,适当用物理方法降温即可。若体温超过38.5℃,可适当服用解热镇痛药缓解症状,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与此同时,还需积极查找发热原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有效治疗。"
肖惠珍│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20/07/14收听(96248)
"发热一般在38.5℃以上可以吃退热药,其他的药物要根据引起发热的病因才进行决定。一般对于孩子出现发热超过38.5℃以上,孩子容易引发出现热性惊厥,也可能造成孩子身体的酸痛或者身体的不适,再有长时间的发热可能引发孩子脱水或者出现电解质紊乱,所以一般建议是在38.5℃以上,可以给孩子服用退热的药物,在38.5℃以下尽量使用物理降温。但是引起发热的病因是什么,不同的病因所使用的药物会不同,并不是单纯的根据孩子的温度进行处理的,像有些孩子虽然是低热状态,但是病情反复发作不能控制,如果找到病因是比较严重的像结核感染,这个时候虽然温度不高,也要针对结核要进行正规的治疗。也有些孩子体温可能很高,除了退热处理,其他的药物可能并不需要过多干预,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就能自限。所以对于孩子的发热,除了退热药物的时候,是根据孩子的体温进行服用的,其他治疗的药物要根据引起孩子的发热的病因,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跟温度并没有明显的关系。"
2020/07/20收听(55664)
"人体的温度在不同部位测量有不同的正常值范围,因此判断发烧的温度也有不同。如果是测量的腋窝温度,体温超过37℃以上就考虑是有发烧的情况。如果测量口腔温度,体温超过37.2℃以上才考虑是发烧。直肠温度是最接近人体深部温度的,直肠温度如果超过37.5℃则考虑是发烧的情况。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是腋窝的温度来进行判断。如果腋窝温度在37.1-38℃之间属于低烧,38.1-39℃之间属于中等程度发热,39.1-41℃是高烧,超过41℃以上则是超高热的情况。在测量温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足够的时间,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温度的读数。"
聂志扬│北京医院
2019/09/12收听(74266)
"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判断一个人是否发热,最好是和自己平时的体温相比较。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体温是36-37℃之间。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时候,口腔的体温是在36.3-37.2℃之间;肛门内的体温是在36.5-37.7℃之间;腋窝的体温是在36-37℃之间。按照发热的情况,分为低热,低热在37.3-38℃之间;中等度热是在38.1-39℃之间;高热是指39.1-41℃之间;超高热指的是41℃以上。"
2018/09/18收听(86524)
"一般是在体温达到持续发热期的时候,是这一次发烧的最高温度,因为发烧有三个过程,就是体温上升期、持续发热期和体温下降期。体温上升期的时候体温有一个不断往上攀升的过程,所以只有达到最高点,不再继续增加的时候,也就是持续发热期,这是体温最高的时候。还有体温下降期,这个时候体温逐渐下降。多长时间能够达到持续发热期并不固定,有人的体温上升期发展比较快,很快就达到了持续发热期,也有人相对来说攀升的比较慢。不同的阶段临床症状会有些区别,在持续发热期,孩子会表现明显的燥热状态,而在体温上升期却表现寒战、发冷的症状,在体温下降期主要就是出汗的表现。"
2021/01/25收听(18594)
"体温的测量,不同的方法,对于发烧的定义有所区别。如果是腋下测量的体温,体温37℃以上认为是发烧。如果是口腔测量的体温,一般37.3℃以上认为是发热。如果是肛门测量的体温,体温超过37.7℃是发热。此外,对于一天的体温的波动,如果超过了1.2℃以上,也认为是发热,因为正常人一天的体温会有所波动,所以正常人体温也可以出现腋下超过37℃。对于腋下测量的体温37-37.5℃之间,不一定都是病理性的发烧,如果是午后4-6点钟,即在一天中体温最高点测量的,完全可以出现37℃以上的体温。所以这个区间的体温,如果伴有发烧症状,比如有头疼、畏寒、肌肉酸痛,属于病理性的发烧,如果没有任何的伴随症状,不除外是生理性的发烧。"
侯凤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0/10/29收听(93376)
"发烧的温度对于在不同的部位测量体温,定义也不一样。比如如果在腋窝测量体温,正常体温在36.0℃-37.0℃之间,只要体温在该范围之内就算是正常体温,超过37℃一般就算是发烧的情况。但是对于婴幼儿而言,体温往往稍微比人体正常体温较高,所以如果稍微超过37℃,也并不算是发烧的情况。如果是在口腔测量体温,正常体温在36.2℃-37.2℃之间,超过37.2℃才算是发烧症状。如果是在肛门,也就是直肠测量体温,正常体温在36.5℃-37.7℃之间,体温超过37.7℃就算是发烧的情况。出现发烧的时候先不要过于紧张,往往体温在超过38.5℃的时候,才建议口服退烧药,比如布洛芬混悬液。"
2019/03/01收听(64770)
"人体发热时,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分析,如果体温大于37.3℃,且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可提示发热的出现,如果出现明显的体温升高,则需要进行系统的评估,明确引起发热的原因。临床中引起发热的疾病多种多样,对于急性起病而言,大多与感染相关,需要进行相应的病原学以及抗感染治疗。如果为非感染因素所导致,则需要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的处理,因此出现发热时明确病因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张宗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19/08/09收听(38348)
"发热时按照发热的程度可以分为四级,为低热、中度发热、高热和超高热。临床上测量体温,可以在口腔舌下、腋窝以及直肠探测体温。一般临床上,把口腔温度超过37.5℃定义为发热,腋窝下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2℃,所以腋窝下温度超过37.3℃定义为发热,直肠温度较腋窝下温度略高。一般以发热的程度小于38℃定义为低热,中度发热是38-39℃,高热是体温是39-41℃之间,超高热是体温超过41℃以上。引起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各种感染性疾病,例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其它肿瘤性发热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
薛宏丽│辽宁省人民医院
2021/05/04收听(60948)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暖
播放次数:3.25万
播放次数:2.75万
播放次数:4.8万
播放次数:5.6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