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023-05-29 15:07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龋病的临床表现包括3个方面,即颜色的变化、龋洞的大小和深度,以及龋坏给患者造成的自我感觉的症状,或者敏感疼痛的症状。龋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临床表现有比较大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1、浅龋:即牙齿最外面的釉质层龋坏阶段,这时龋洞比较小,在颜色上会有咖啡色、黑色的表现,但是没有临床症状,不会有冷热酸甜的感觉;

2、中龋:龋坏进一步发展波及到了牙本质层,龋洞会更大,同时仍然是黑色或者是咖啡色的颜色,这时会有冷热刺激的症状。食物嵌塞之后,也会有比较明显的疼痛感觉,但是不会有自发性疼痛,也不会有夜间性疼痛;

3、深龋:龋坏波及到了牙髓组织,这时会有比较明显的冷热刺激疼痛,甚至还可能有自发性疼痛、夜间性疼痛,是急性牙髓炎的表现。

所以龋病的临床表现,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在颜色和龋洞的大小、深度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龋坏应该尽早加以治疗,同时要养成定期口腔检查的习惯。

因为龋坏在最早期时,可能没有临床症状,往往被忽视。所以建议0.5-1年进行一次临床检查,及时发现早期浅龋并加以处理,避免龋坏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分享:

5

相关推荐

导致龋病的因素一般有哪些?

"龋齿发生的真正原因,现代医学也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统一认识。目前认为龋齿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宿主、微生物、饮食和时间四种主要因素,医学上面称为四联因素,缺少任何一种因素的参与都不可能发生龋齿。宿主主要是指人体自身,微生物是指口腔内的致龋细菌,饮食是指含糖类比较多的食物,时间是指发生龋齿的作用时间。概括起来,龋齿发生的原因就是每个人的口腔中,在正常情况下会存在很多种细菌,其中数量较多的是产酸杆菌和变形链球菌,它们都属于产酸细菌。当产酸细菌和食物成分中的碳水化合物作用的时候就会产生酸,这些酸与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发生反应就会使牙釉质表面脱钙、软化,于是就出现了龋洞。但是龋齿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从开始到能够看出有洞,大概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另外,宿主的情况不同也会有区别,有些人比较注意口腔卫生,牙齿的钙化程度比较好就不容易发生龋齿。有些人牙齿排列不整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又不注意好好刷牙就容易发生龋齿。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糖类,其中,蔗糖在食物中最丰富,它引起龋齿的作用也是最强的。当进入到口腔以后,细菌就直接利用这些糖类大量的繁殖产生大量的酸,最后腐蚀牙齿表面。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多吃糖类会使牙齿产生虫牙的原因。"

语音时长02:11''

朱毅男长沙市口腔医院

2018/01/24收听(7255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7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