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
消化内科
手机浏览
胃息肉变成胃癌一般跟大小相关,需要长到3-4cm,大概需要长5-10年才能变成胃癌。
多数胃的息肉都是增生性息肉或者胃底腺息肉,变化速度比较慢,变的时间也比较长,还要取决于胃息肉的其他种类,比如神经内分泌肿瘤、泌酸腺的肿瘤,有可能很小就已经出现泌酸腺癌的表现,此时也是息肉的形态,也叫胃息肉,取活检以后发现是泌酸腺癌,这种只要长出来就可能有变化,所以此种变成胃癌的时间可以是几个月,甚至半年就会出现变化,所以还存在特例。
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变的机会比较少,但是如果是有低级别瘤变或者是腺瘤的情况,还是要小心。因为低级别瘤变或者腺瘤有可能也是需要5-10年有可能有变化,跟大小没有关系,有可能很小就会有变化。
所以排顺序最常见的是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其次是腺瘤或低级别瘤变,第三就是泌酸腺的胃息肉样改变,还有黏膜下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它们的变化是10-20年有可能变成胃癌。
分享:
胃息肉是胃内良性的病变,胃癌是恶性病变,也就是恶性肿瘤。胃息肉是胃黏膜局部隆起以后形成的,有可能颜色与正常胃黏膜是一样的,胃息肉有可能比较大,顶端是发黑、发暗的,胃息肉不会出现转移等情况,但也有可能导致胃出血,所以患者也有可能会出现黑便。胃癌是胃恶性肿瘤,病灶比较大,可能是凹陷性的,也有可能是肿块型的,在病理检查的时候能够发现癌细胞。胃癌比较容易出现肿瘤转移,比较常见的有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或者腹腔内种植转移等。对于胃息肉来说在胃镜下切除就可以,切除以后也要送病理检查。胃癌明确诊断以后通常需要行肿瘤根治手术,并且根据术后的病理决定是否需要化疗。
汤大纬│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0/04/03收听(22450)
有时候胃癌要和胃息肉相鉴别,两者的性质完全不一样,胃癌属于恶性肿瘤,胃息肉属于良性病变。有一部分胃癌可能是从胃息肉进展过来的,也就是胃息肉时间长,有可能息肉发生癌变也就是进展成胃癌。胃癌形态比较多,通常质地比较硬,有可能呈肿块型或者溃疡型、浸润型等等,会出现上腹部隐痛、胀痛等不适的症状,有可能会有黑便等等。胃息肉通常是胃内黏膜有隆起以后形成的,息肉质地比较软,没有上腹部的症状,可能是在胃镜检查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
2020/04/04收听(37920)
胃镜检查主要是发现病变、疾病,胃息肉与胃癌在胃镜下的区别具体如下:1、胃息肉是一... 陈冻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2023/12/01播放(62642)
胃镜检查主要是发现病变、疾病,胃息肉与胃癌在胃镜下的区别具体如下:
1、胃息肉是一...
陈冻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2023/12/01播放(62642)
"胃镜观察胃息肉与胃癌的生理结构,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进行区别、判断。首先,在胃息肉与胃癌的外形上进行比较,胃息肉的表面是比较光滑的,而胃癌表面则是凹凸不平的,其新颜色多呈深红色。其次,胃息肉属于良性的病变,在通过正规的治疗后是可以完全康复的,基本不会再复发,而胃癌是属于恶性的,最容易导致病变。虽然胃息肉属于良性病变,但是平时饮食不注意或者休息不规律,经过反复的刺激,最后也会容易诱发胃癌。所以,患有胃息肉的患者一定要加强注意,必要时去医院进一步就诊。"
张晶晶│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2019/08/19收听(91656)
一部分胃息肉可以转变成胃癌,在临床上要引起重视。胃息肉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向胃腔内发生的隆... 邓立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12/11播放(32481)
一部分胃息肉可以转变成胃癌,在临床上要引起重视。胃息肉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向胃腔内发生的隆...
邓立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12/11播放(32481)
区别胃癌和胃息肉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胃镜检查,在胃镜下取病理明确诊断。胃息肉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 任莉莉│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023/03/11播放(84984)
区别胃癌和胃息肉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胃镜检查,在胃镜下取病理明确诊断。胃息肉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
任莉莉│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023/03/11播放(84984)
胃息肉的复查尚无确切的时间表,一般视息肉切除情况而定。如果为1cm以上的息肉切除,需半年到一年... 王晋涛│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2023/04/10播放(85076)
胃息肉的复查尚无确切的时间表,一般视息肉切除情况而定。如果为1cm以上的息肉切除,需半年到一年...
王晋涛│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2023/04/10播放(85076)
"胃息肉的复查要根据息肉的病变特点来决定,如果病人是一种腺瘤样的息肉,建议立刻进行手术切除,也可以择期进行手术切除。切除完息肉以后建议病人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来进行一次复查,如果没有再长,我们可以将复查的时间推迟到两年甚至更长;当然也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来决定,如果病人年纪比较轻,复查的时间可以相应久一点;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以保持一到两年做一次胃镜筛检;对于有恶变倾向的肿瘤,有不典型增生,复查的频率就会非常高,建议病人一个月到三个月就要来复查一次。"
王珣│武汉市武昌医院
2017/08/25收听(97122)
胃息肉多久复查,需要根据胃息肉的病变特点来决定。胃息肉分为很多种,如果是腺瘤样的息肉,需要立刻进行手术切除,也可以择期进行手术切除,但必须要切除。切除完建议病人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复查一次胃镜。如果没有再长,可以将复查的时间推迟,比如由半年推迟到一年,由一年推迟到两年,甚至更长。当然,得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决定,比如年龄、症状。如果病人年纪轻,复查的时间也可以延长一点。如果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要保持到一到两年,至少做一次胃镜复查。如果有胃病倾向、不典型增生的,复查的频率可能会高一些,三个月到半年都要进行复查。
李光振│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2018/05/09收听(53608)
"胃息肉的复查并没有明确的复查时间表,具体多久复查一次,要根据个人的病情以及医生的判断、指导为准。如果切除的息肉比较小,6-12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息肉大于2cm,3-6个月左右复查一次。如果息肉超过3cm或者更大,最好在手术切除后1个月复查一次。具体检查的时间除了与息肉大小有关外,还与息肉的多少、部位以及年龄、体质、恢复状况有关系,不可以一概而论。所以患者要积极和医生进行沟通,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的复查,并且保持随时候诊的状态。"
周中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0/01/29收听(57424)
"良性胃息肉会变成胃癌,也就是胃息肉会发生癌变的情况,其包括肠道息肉也会发生癌变。胃息肉属于胃癌的癌症疾病,其中腺瘤性胃息肉癌变的几率非常高,特别是直径>2cm的广基息肉。而炎症性胃息肉的癌变率比较低。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建议患者当发现存在胃息肉或者其他消化道息肉时需要及时配合专科医生行手术治疗。对于息肉的治疗,目前选择用的是内镜下息肉电凝电切除术,其属于微创手术,术后预后良好。术后患者还需要配合医生使用抑酸、促进黏膜修复、预防感染等药物治疗,具体可以咨询专科医生。"
陈和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中心医院
2020/05/08收听(60242)
胃癌和胃息肉的症状可能相似,也可能会有区别。如果胃癌体积比较小或者早期胃癌,可能与胃息肉的症状相似,一般表现上消化道的反应,比如反酸、嗳气、打饱嗝、腹部隐痛、胀痛等,一般需要做胃镜才能够将两者区分。胃癌一般是胃内有溃疡性病变或者隆起性的病变,可能病变质地比较硬、脆,可能表面有出血。胃息肉通常是胃黏膜局部有隆起以后形成,息肉的颜色和胃黏膜颜色可能一样且质地比较软,需要进一步的鉴别诊断。一般要取病理检查,因为病理检查能够完全确诊胃癌或者胃息肉。患者胃癌病灶比较晚可能会导致腹部疼痛感增加,可能出现周围淋巴结转移导致患者背部疼痛。
2020/04/02收听(15876)
"胃息肉有发展成为胃癌的风险,但风险可大和可小,不可一概而论。胃息肉是指胃黏膜突出于胃腔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不同大小和病理类型胃息肉,癌变风险也不同。一般直径大于1cm的胃息肉,癌变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通常建议进行胃镜下切除。根据病理类型,胃息肉又可分为再生性胃息肉和肿瘤性息肉两大类。其中再生性胃息肉又叫增生性息肉,此类最为常见,但极少恶变。肿瘤性胃息肉中最常见胃腺瘤,也就是腺瘤性息肉,恶变风险相对比较大,特别是直径大于2cm的胃腺瘤,恶变率多可高达25%-72%,一旦发现,应该立即进行手术切除。以上说明胃息肉有恶变成胃癌风险,故医学专家建议,40岁以上有长期慢性胃病患者,应该定期做胃镜检查,切除可能存在的胃息肉,预防发生癌变。"
何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
2021/05/17收听(91296)
"不是所有的胃息肉都会发展成胃癌,临床上胃息肉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突起、隆起或乳头状组织。胃息肉在早期的时候症状多不明显,患者没有任何表现,当有症状时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等,腹痛多以上腹部的隐痛为主,患者对疼痛的位置不能准确的描述。如果为息肉大于1cm,癌变的几率就会升高,临床上建议进行手术切除。根据病理类型可以将胃息肉分为胃底腺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不同类型的胃息肉病因不相同,癌变发生的几率也不相同。其中胃底腺息肉几乎没有癌变的风险,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几率最高。如果检测是腺瘤性息肉,并且大于2cm,癌变的几率就非常高,一定要进行手术切除。"
李振凯│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2019/10/14收听(89108)
胃息肉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临床研究表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使用质子泵抑制... 曾志宇│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2023/04/02播放(99610)
胃息肉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临床研究表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使用质子泵抑制...
曾志宇│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2023/04/02播放(99610)
"胃息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家庭遗传因素,往往父母是胃息肉患者,其子女的胃息肉发病率要高于普通的人。第二、炎性刺激,这类息肉属于炎性息肉,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用抗生素后,例如甲硝唑可导致扁平、发白的息肉并且数量较多,不需要治疗,停药以后可慢慢恢复。第三、考虑是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以后导致的,质子泵抑制剂减少了胃黏膜腺体分泌胃酸,改变了胃黏膜的酸碱值,是发生息肉的原因之一。第四、增生性息肉,由于局部异物刺激或者手术切口,有可能会引发息肉,息肉是可复发的,当患者查有息肉发生则需按照时间进行复查。"
陈志芬│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2020/04/30收听(17628)
"胃息肉是胃部常见的良性病变,主要是胃黏膜出现赘生物,表现为胃黏膜层的良性病变,胃息肉目前病因不明确,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或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有进食了刺激的药物和食物,导致黏膜出现赘生物。胃息肉可以通过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进行明确诊断,同时可以做组织病理活检,明确其病理类型,常见的胃息肉类型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症息肉等,对胃息肉的治疗可以通过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的状态。此外,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可以给予抗幽门螺杆菌的四联药物疗化,可以明显降低息肉的发生率。"
2020/09/09收听(26940)
胃息肉是指生长在胃粘膜表面的乳头状的突起物,在息肉较小时没有症状,多由胃肠道的钡餐检查、胃镜或... 莫伟文│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2023/09/23播放(60414)
胃息肉是指生长在胃粘膜表面的乳头状的突起物,在息肉较小时没有症状,多由胃肠道的钡餐检查、胃镜或...
莫伟文│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2023/09/23播放(60414)
"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生长出来不同形态的增生组织,按照病理类型可以分为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胃底腺息肉最为常见,临床表现绝大多数病人没有症状,有症状也是非特异性,可以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多见于多发、息肉比较大的病人,对于有胃息肉的病人建议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对于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等,有可能存在癌变的风险,因此建议尽快给予切除。此外息肉容易复发,建议切除之后定期复查胃镜,一旦发现息肉应再次给予切除。"
苏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0/05/18收听(89806)
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长出的隆起性病变,一般情况下胃息肉没有症状,往往是在胃肠道造影或者胃镜检查时... 李进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2023/01/22播放(61830)
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长出的隆起性病变,一般情况下胃息肉没有症状,往往是在胃肠道造影或者胃镜检查时...
李进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2023/01/22播放(61830)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暖
播放次数:3.25万
播放次数:2.75万
播放次数:4.8万
播放次数:5.6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