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病因

2019-07-04 16:11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还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后,大概70%的患者会患有慢性胃炎,其次慢性胃炎还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病人有胆汁反流因素,也可能会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经常饮酒的病人,酒精里面的乙醇本来就对胃黏膜有直接损害;其次长期使用一些药物的病人,使用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阿司匹林、芬必得、布洛芬这一类的药都可以直接损伤胃黏膜,引起黏膜损害;长期精神压抑的病人,比如有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心情不好的,也可能会引起黏膜损害,导致慢性胃炎。以下人容易患慢性胃炎:长期加班者,都市里面白领容易患慢性胃炎,可能跟他们长期加班熬夜,晚餐不定时,导致胃部负荷大,引发疾病有关;饮食无度者,这部分病人经常暴饮暴食,三餐也不定时,不吃早餐或者抽烟喝酒,都会引起消化道黏膜的损伤;不爱运动者,长期缺乏运动,就会导致胃肠蠕动功能和消化液分泌减少,导致一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部饱胀,在开车族当中有此症状者不在少数;长期奔波者,这类病人可能长期出差、旅游,就可以导致作息和饮食规律紊乱,导致胃肠道蠕动减弱,可能导致胃肠道症状;中老年人,中老年人因为随着年龄增大,消化道器官功能衰退,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和肺消化液分泌减少,引发一些胃部饱胀相关症状。这几类人容易患有慢性胃炎。

分享:

257

相关推荐

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慢性胃炎的病因包括以下几点: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经口进入胃内,一部分可被胃酸杀灭,另一部分则附着于胃窦部黏液层,依靠其鞭毛穿过黏液层,定居于黏液层与胃窦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凭借其产生的氨及空泡毒素,导致细胞损伤,促进上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菌体细胞壁抗原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多种机制使炎症反应迁延或加重,其对胃黏膜炎症发展的转归,取决于幽门螺杆菌毒株、独立宿主个体差异,还有胃内微生态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结果。二、十二指肠胃反流、胃肠的慢性炎症、消化吸收不良及动力异常等所致,长期反流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三、自身免疫,胃底腺壁细胞除分泌盐酸外,还分泌一种黏蛋白称为内因子,它能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使之不被酶消化,到达回肠后维生素B12得以吸收。当体内出现针对壁细胞或内因子的自身抗体时,自身免疫性的炎症反应导致壁细胞总数减少、泌酸腺萎缩、胃酸分泌降低,而内因子减少可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称之为恶性贫血。四、年龄因素和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老年人的胃黏膜常见黏膜小血管扭曲、小动脉壁玻璃样变性、管腔狭窄,这种胃局部血管因素可使黏膜营养不良、分泌功能下降和屏障功能降低,可视为老年人胃黏膜退行性改变。"

语音时长02:17''

苏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0/05/12收听(9218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6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