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化疗后发烧如何物理降温

2019-06-20 14:39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肿瘤病人出现发热需予以重视,并明确其原因。肿瘤患者发热的原因首先考虑感染,肿瘤病人身体抵抗力较差,易出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导致发热,这时需予以重视;其次是药物的副作用引起的,如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可引起药物性发热,故使用药物时需注意。另外癌细胞的转移,如肿瘤转移至下丘脑,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可产生中枢性发热,需通过脑部CT或磁共振确诊。还有肺部损伤,特别是放疗病人,可引起肺脏的损伤,导致放射性肺炎或激活病原微生物,从而引起发热。除此之外,化学药物可产生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性发热。放化疗后发热的物理降温方法,首先需多喝水,保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的抵抗力更好,同时接受正确的治疗,有效控制肿瘤,缓解发热现象。此外,可用酒精或温水擦拭身体、冰袋冰敷身体、灌肠降温等物理降温方法,带走身体多余的热量,以降温和缓解其不适症状。

分享:

343

相关推荐

发烧后如何物理降温

"发热后如何物理降温,很多发热患儿家长在就诊时常常得到这样的答复,体温低于38.5℃,回家物理降温。然而如何进行科学的物理降温,不光是很多家属,很多临床医生也不能准确的回答。下面我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解:第一、局部冷敷,常用的有冰袋,其原理通过接触传导达到降温的目的,放置的部位通常为患儿的前额、头顶,或者是颈部、腋下、腹股沟。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如果出现苍白、发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防止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或者冻伤,30分钟后测量体温并记录。需长时间冷敷者,应休息一个小时再重复使用,给予局部复原休息的时间。许多患儿家长常问能不能在手心脚心贴退热贴,这种方法其实是错误的,患儿发热是其末梢循环不良,因而出现身上发烫、手脚冰凉这种情况。第二、温水擦浴,是常用的一种全身冷疗的方式,原理就是温水接触皮肤,通过蒸发传导作用,增加机体散热,达到降温的目的。通常盆内可以盛32℃-34℃的温水,擦浴前将冰袋置于头部,以防止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头部充血,加重头痛。热水袋置于足底,可避免患儿寒颤以及不舒服,松开床尾盖被,不可过多暴露,脱去衣服,浴巾铺身下,然后将浸湿的小毛巾拧至半干,缠于操作者手上,以离心方向进行擦拭。"

语音时长02:29''

石计朋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2018/03/13收听(3930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1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