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压的好用方法

2023-11-03 05:16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降血压没有特效方式方法,对于存在高血压的患者,比较好用的办法即规律作息结合生活方式干预改善,按时口服降压药物,可以较好预防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如果患者血压较高,通常较难依靠生活方式干预改善将血压控制达标,需要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两者结合,即生活方式干预改善、口服降压药物,才能将血压控制得更为稳定。

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较难依靠生活方式干预改善,将血压控制到130/80mmHg以下,则需要启动降压药物治疗,选择一线长效的降压药物,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才可以有效降低血压。目前比较优势的组合是地平类药物联合普利或者沙坦类药物,有助于稳定血压,药物副作用比较少,相对比较安全。

分享:

46

相关推荐

什么方法可以降血压

"如果血压已经达到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比如收缩压已经达到了140mmHg,和(或)舒张压已经超过了90mmHg,提示已经可诊断为高血压,此时主要的降血压方法有以下几种:1、药物治疗:最好的降压方法是听从医生建议服用降压药物,降压药物有很多种,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选择。因为医生会根据个体脏器的评估,选择一种或几种降压药联合治疗,以便血压达到相对安全的水平。当然,个体既往血压的值不一样,要求的标准也不一样,个体化治疗实际上是最正确,也是最安全的选择。对于高血压患者,除了要按时听从医生建议吃降压药物以外,千万不要因为各种原因,如偶尔测一次血压正常,主要是在降压药的控制下正常,不要因为该原因而随意停用降压药物,实际上血压反跳升高会造成靶器官损伤,比如可能会造成心脏、脑血管、肾脏的损伤,故药物调整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2、饮食调整:平时生活中一定要特别注意低盐、低脂饮食,主要是通过吃改善血压水平,低盐、低脂饮食主要是因为高盐饮食或动脉硬化,都是高血压发病的高危因素,不管血压为正常水平,或者已经达到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都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就是要低盐、低脂饮食。需要强调的是,低盐不是不吃盐,低脂饮食不是绝对不能吃肉,实际上不是如此,要忌油炸食品,也不要吃大鱼大肉,每天可以吃适量的肉,如此才有利健康。另外,要注意不喝酒,或者是尽量少喝酒,也不要吸烟。因为烟也会引起血压明显升高,对血管都有很坏的影响。3、管理情绪:不能随意激动,都会引起血压突然升高。4、注意休息:还有就是特别注意,工作压力大也不要忘了休息,有的患者可能会有熬夜的坏习惯,实际上对降压都有坏处。血压高的患者出现任何不适,一定要随时到医院里面救治。因为可能会出现各种相应靶器官损伤,此时及时就医是最正确的选择。"

语音时长03:09''

吴春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1/08/30收听(11440)

03:04

降血压的最好方法

降血压

盖鲁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06/09播放(30722)

02:04

有什么方法可以降血压

王智泉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2023/05/28播放(36969)

降血压的方法有哪些?

降血压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又分五大类,原则上老年人一般都用钙拮抗剂和利尿剂为主,年轻人都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者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为主的。但是这也分情况,也可能两种药物不够,必须得用第三种药物,需要把这几个药物搭配使用。这里要强调的话,就是冠心病的药物一定要坚持用,不能够自己随便停药了。很多的患者在问什么时候能够停药,当在用药的期间,血压<110/60mmHg的时候,来医院跟医生商量,是否可以减量停药,这是可以的。另外就是药物不是说吃上去之后不能停了,而是血压高让你不能停药,所以这是两个概念。药物的副作用远远小于血压高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所以一定要坚持用药,不要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不吃降压药物,导致自己有不可逆转的肾功能的影响、心脏的影响和脑血管的影响。再就是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的调整和运动的锻炼,还有就是比较好的精神状态,生活规律。年轻人比较容易出现生活方式的异常,比如睡眠很晚,生活不规律,吸烟、饮酒比较多,尤其是酗酒、大量的吸烟,还有就是体重比较高,因为吃的比较多,饮食不注意。所以饮食上要以低盐为主,自己的饮食习惯要以蔬菜的这样清淡的饮食为主,中间不是说不让吃肉,不让吃一点带脂肪的东西,一定要适度,什么都可以,但什么都要适量。另外就是运动,每天要有一个小时的运动量,一般来说低压的治疗,运动是非常好的一个治疗方法。再就是体重如果能减10斤,血压就会正常降10mmHg,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所以如果体重大的患者,应该是积极的把体重降下来。还有就是生活的规律性,就是一定要保证自己日常生活的节律要好一些,不要超过12点睡觉,至少是这样的。

语音时长01:47''

丁荣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17/07/10收听(3828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