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及全身不舒服又查不出毛病是心理疾病吗

2023-03-15 07:12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胃胀及全身不舒服却查不出病因,顾名思义是指患者感觉到身体不适,包括胃不舒服、出汗、心慌、描述不清楚等,但是检查时进行胃镜、心电图等等,或者是做CT、核磁却发现不了疾病证据。患者为此反而到处寻医、到处就诊,服用了不少的药物却不能解决问题。针对此病是否需要就诊于心理医生,答案是应该进行心理治疗,因为心理疾病有一种类型称为躯体形式障碍,相应症状和躯体症状是一样的,通过现代医学手段却查不出器质性的证据,也就是疾病证据。但是病人由于非常痛苦而到处求医,可以称之为逛医行为,一定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目前的医学手段没有办法解释人的躯体症状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通过现代医学证明,全身不舒服却查不出病因的患者恰恰是需要就诊于心理科,因此出现此种情况时,建议病人一定要到心理科就诊,通过进行抗抑郁治疗可能会获得较好的疗效。

分享:

309

相关推荐

心理疾病有哪些

"心理疾病是由于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于人而造成脑功能障碍,从而破坏了人脑功能的完整性和个体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所致。精神病的基本症状是精神活动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以致不能维持正常精神生活,甚至做出危害自身和社会集体的行为。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或者神经症、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儿童青少年疾病、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相关的心理疾病都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心理疾病在学术上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严重程度,大致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等。另外,针对患者的年龄结构和不同年龄段可分为:一、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如多动症、精神发育迟滞、口吃、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儿童抽动症、儿童退缩行为、品行障碍、儿童选择性缄默、偏食、咬指甲、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恐怖症、儿童情绪障碍等等。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如考试综合征、学习逃避症、癔病、强迫性神经症、网络综合征等等。三、成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工作适应疾病、职业性心理疾病、性心理疾病等等。四、针对中老年的,如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痴呆、老年期谵妄、退休综合征等等。除此之外,可按照疾病的性质和发病原因划分为:一、不良习惯及嗜好,如偷盗癖、纵火狂、神经性呕吐、物质依赖、洁癖。二、神经症,如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性神经症、癔病、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三、生理心理疾病,包括躯体形式障碍,如躯体化障碍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等。四、症状性精神病,如药物引起的精神障碍、肝脑综合征、肺脑综合征等等。五、心理生理障碍,包括心因性心理障碍,如适应障碍、反应性精神病、感应性精神病、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恐缩症、迷信引起的精神障碍、忧郁症、病态怀旧心理等等。六、人格障碍,包括精神病和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等。七、心境障碍,如躁狂症、抑郁症等等。八、偏执性精神病,如医源性精神病、旅途精神病等等。九、周期性精神病,包括家庭因素引发的精神障碍,如丧偶综合征等等。"

语音时长04:06''

李晓凤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2020/07/29收听(34468)

01:32

心理疾病好治吗

梁军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2023/08/23播放(25444)

感冒了全身不舒服什么原因

"感冒了全身不舒服,这个是由于病原体侵入到人体以后引发的大量增殖对身体的消耗,由于这个时候其他的外感病状还没有完全出来,其实这会儿也是治疗感冒的一个最佳的时间点。如果要是在身上不舒服的这段时间我们来帮助身体来驱除病邪,就能让感冒在这一层级就好转,而不会进入到更深的阶段,也不会更重。具体怎么做呢?首先,它最重要的是需要休息,不管什么情况,就是找一个地方能睡尽可能睡觉。如果不能睡,哪怕躺好了闭眼假寐都可以,这样让身体处于一个放松,然后没有能量消耗的这么一个状态,身体就是能全力以赴去抵抗病原体的侵入来把它驱出去。在睡觉的之前,最好是大量的喝一些水分或者汤液、汤汁类的东西,要补充水,因为感冒好的时候经常是出一身汗,病好了或者是发烧了,一出汗烧退了,这个时候都需要水分的代谢,也就是身体用水分来把感冒的垃圾毒素排出去,所以一定要大量的补充水分,而且最好是有一些维生素类的东西。如果有水果的话吃一些水果,榨果汁也可以,实在不行补充一点,直接补充一些维生素C。还有就是需要一些能量,可以用牛奶,主要含有糖分的,像果汁里面含有糖分。像这些东西补充完以后,但是不要吃得过饱,吃得很撑的话影响睡眠了,这个时候再休息,感冒经常在这一阶段就好转了。"

语音时长01:56''

刘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0/04/15收听(1580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5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