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手机浏览
血小板是血液中比较常见的细胞,主要用于止血、预防出血,还有维持血管的完整性等功能。血小板抗体通俗理解,就是血中可能除有血小板以外,还有专门用来攻击血小板的物质,这种物质通常认为是血小板抗体。一旦病人身体中出现血小板抗体,患者的血小板都是低下或减少的情况。血小板抗体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身抗体,一种是同种抗体。自身抗体是由于患者的自身疾病产生的抗体,这些疾病可能是免疫异常或累及到免疫系统的疾病,包括风湿结缔组织病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涉及到血液系统的造血系统疾病,包括淋巴瘤、白血病,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自身抗体。同种抗体通常见于输注不合血小板以后出现,输血血型相合指的是红细胞上面的ABO抗原,血小板抗体不作为常规检测输血。
分享:
"血小板抗体是指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发生紊乱,产生了针对自身血小板的糖蛋白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的破坏,因为血小板的糖蛋白上结合血小板抗体以后,经过血液循环,经过脾脏过滤时,会被脾脏内的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并被吞噬,出现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如果减少的速度大于骨髓向外释放血小板的速度,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就会越来越低,最后出现血小板数量严重减少,病人可以出现皮肤黏膜的出血、鼻腔牙龈的出血,严重者甚至出现颅内出血,这就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理。血小板相关抗体不仅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还可见于其他的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但是在其它的免疫性疾病中,血小板抗体的浓度往往是比较低的。"
刘加强│日照市人民医院
2018/10/09收听(82054)
血小板相关抗体是诊断出血性疾病的条件之一。90%左右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中,血小板相关抗体是阳性的,它多见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可以阳性,但是它的滴度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的治疗:首先可以给予糖皮质激素进行减轻抗原抗体反应治疗。再就是可以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封闭抗体,减轻反应治疗为主。如果激素治疗有效,可以在血小板升至正常之后继续口服,逐渐减量。针对糖皮质激素无效的患者,可以行脾切除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以上问题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治疗请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盛秀云│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05/08收听(81472)
"血小板抗体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主要是针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因为大部分患者可以发现抗血小板抗体,所以对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要注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可以血小板抗体呈阴性,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可以出现血小板抗体的阳性,有时候检测本身还有假阴性和假阳性,因此,不能把血小板抗体当做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唯一标准。事实上,对疾病的诊断要根据病史的资料、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诊断。"
2018/10/04收听(62190)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意义。现在临床上在做的血小板抗体主要包括两种:1、诊断免疫性血小... 程洪波│江西省人民医院 2023/05/14播放(58434)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意义。现在临床上在做的血小板抗体主要包括两种:
1、诊断免疫性血小...
程洪波│江西省人民医院
2023/05/14播放(58434)
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就是指在筛查试验中发现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相关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是人体自身免疫平衡紊乱时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能特异性地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结合,导致血小板在血液循环中,经过脾脏时在脾脏中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在临床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大部分人都能够发现血小板相关抗体的阳性。正因为如此,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可以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且糖皮质激素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相关抗体的产生,减少脾脏对血小板的破坏,同时还能够增加血管致密度,减少出血的情况。发现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要注意是否患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19/05/24收听(62506)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平均直径2-3微米,体积8立方微米,呈两面微凸的圆盘状。血小板是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没有细胞核。正常成人循环中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9/L,平均寿命7-14天。老化的血小板易在脾脏、肝脏和肺内被破坏、吞噬。活化聚集的血小板在释放全部内容后,可自行解体。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参与止血、促进凝血、参加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血小板参与下列疾病的病理过程,如血栓栓塞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恶性肿瘤等。
管延蒙│潍坊市人民医院
2018/10/25收听(50594)
"血小板是血液里面的一种血液成分,它是体内最小的血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只能存活14天,血小板的直径只有2-4μm,厚度约有0.5-1.5μm,是有折光的扁圆形小体。正常时呈圆盘状,有时可以伸出伪足,在类似染色的血涂片上,血小板常三五成群,大小不均,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形状,无核,淡蓝色的胞浆,含有紫红色的颗粒。有人将其划分为大、中、小和变形等4种类型,中型约占40%-50%,血小板由最大的细胞,骨髓中成熟巨细胞胞核发育而来。它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的功能,它的数量增多与减少,可以提示某些疾病的存在。"
2018/05/07收听(52832)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正常的组成成分,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出血或者出血之后止血,血小板的正常范围100×10^9/L-300×10^9/L。血小板数量或者功能的异常都会引起临床上明显的症状。例如,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可以有明显的出血情况,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另外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的晚期等都可以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增高是由于血小板的粘滞性增高,因此容易发生血栓或者栓塞性疾病。血小板增多的患者血小板的功能往往是明显缺陷的,因此,血小板升高的患者还可以出现出血,最常见的有原发性的血小板增多症,另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感染、大量出血、恶性肿瘤也可以见到血小板升高。
王艳军│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12/06收听(40094)
"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浆细胞又叫效应B细胞。B细胞就是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属于白细胞。比如体内的B淋巴细胞,在受到外来的物质,如注射的乙肝疫苗刺激后会转变分化成为浆细胞,产生专门针对乙肝病毒的蛋白质。这个起刺激作用的乙肝病毒就作为抗原,浆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就叫抗体。当乙肝病毒再次进入机体后或者被别人传染后,抗体就会马上识别出,就会做出反应,消灭外来的乙肝病毒,保护人体不得乙肝。抗体不都是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有时候还会危及人的生命。比如对青霉素严重过敏的病人,第一次接触青霉素后不会过敏,但接触后会产生一种抗体,当再次接触到青霉素时,抗体就会起到坏作用,可以导致病人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病人会有生命危险。"
潘永利│郑州人民医院
2019/01/29收听(22650)
抗体指的是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所产生的蛋白质,有时候可以成为保护性的抗体,比如在注射乙肝疫苗以后,人体可以产生乙肝的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体可以让身体免遭后续的乙肝病毒感染,因为可以结合掉乙肝病毒。但有的时候抗体并不是保护性的抗体,只是机体感染过的标记,还是以乙肝病毒为例,比如乙肝的核心抗体也就是HBcAb,仅代表机体过去或者现在感染了乙肝病毒,是机体感染过的标记。其他抗体的检测也可以成为诊断感染病的指标,比如丙肝抗体的检测可以用来诊断丙肝的感染。
徐京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0/03/30收听(56794)
"目前临床上很多疾病的检测都要抽血化验是否有抗体来帮助诊断,抗体通常是外源性的病原体进入人体之后,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物质。通过检测抗体可以知道人有没有感染过这种病原体,或者是否正在感染。另外,一些免疫接种疫苗也会刺激人产生抗体,对这种病原体起到一定感染的保护作用。如果检测没有抗体,通常说明没有接种过疫苗,或者没有感染过这种病原体。例如乙肝表面抗体的阴性,就说明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者疫苗已经失效需要重新接种。巨细胞病毒抗体或者风疹病毒抗体阴性,说明人是没有感染过这种病毒。"
聂志扬│北京医院
2019/08/22收听(42390)
"抗体是由各种抗原激活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进一步分化成熟为浆细胞而产生的,是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抗原可以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微生物的表面的蛋白可以作为抗原激活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第二、可以是致敏原,这种致敏原进入到体内之后可以产生抗体IgE,等到再次接触过敏原的时候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第三、先天存在的,比如ABO血型的抗原,所以针对ABO血型的抗体也是先天存在的,一般是IgM抗体,对于病原微生物进入到体内之后可以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IgM抗体,另一种是IgG抗体,IgM抗体出现早,代表现症感染的指标,而IgG抗体出现比较晚,有些IgG抗体可以长期存在,有些可以短暂存留,所以有些病原感染之后可以终身免疫,不再得第二次,但有些IgG抗体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暂,只是短暂的免疫,还可以再得第二次,所以抗体本身是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侯凤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0/09/18收听(18474)
血小板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主要有以下几点:1、形成血栓:血小板容易黏附... 张彩骥│烟台毓璜顶医院 2023/09/17播放(50944)
血小板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形成血栓:血小板容易黏附...
张彩骥│烟台毓璜顶医院
2023/09/17播放(50944)
血小板没有了,就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严重减少,用普通的血液测量仪无法测出血小板存在。这种情况下,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体内产生大量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使血小板在外周血中大量破坏,并且骨髓当中的巨核细胞不能正常发育、成熟,不能正常生产出血小板,就会引起血小板数量严重减少,有时候会出现血小板测不出的情况。其他的疾病,如重型再生障性贫血,由于骨髓造血功能接近完全衰竭,也会出现血小板测不出的情况。这些情况都表明病情非常严重,病人往往会出现严重出血的症状,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的出血点、瘀斑,鼻腔、牙龈出血,有时候甚至会因为颅脑出血而死亡。
2019/02/12收听(83746)
血小板增多,就是指血小板的数量超出了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一般每毫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是10万到30万,如果超过了每毫升30万个就是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包括两大类原因:第一类是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各种感染,以及外伤手术等等,这种情况下,一般血小板增多是短暂性的,诱发因素去除后,血小板的数量就会逐渐降至正常。第二种情况就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的就是各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的数量可能会出现异常增高的情况,往往每毫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会超过100万个,病人会引起血栓或出血性疾病,往往需要给予羟基脲、干扰素等药物治疗。
2019/04/30收听(45630)
血小板比积是外周血中全部血小板容积占全血容积百分比,是一个比值,与血小板数、血容量变化有关。当... 王谷云│海南省人民医院 2023/10/11播放(67664)
血小板比积是外周血中全部血小板容积占全血容积百分比,是一个比值,与血小板数、血容量变化有关。当...
王谷云│海南省人民医院
2023/10/11播放(67664)
"没有血小板是指体内血小板数量严重减少,在临床上引起血小板严重减少常见的疾病有: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产生了针对自身血小板的抗体,导致血小板在外周血中过度破坏,同时还伴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情况,这时候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是非常低的,有时候甚至为零。同时病人还会出现明显出血的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的出血点、瘀斑、鼻腔牙龈出血以及内脏出血等等。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也会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情况,有时候也可以测不出血小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除了血小板减少以外,还伴有严重的贫血、感染等一系列症状。三、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以后,病人进入骨髓抑制期也会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情况。"
2019/02/20收听(72704)
血小板偏高,即血小板计数偏高,一般是两个含义,一个叫原发性,一个叫继发性:1、原... 欧晋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3/11/10播放(84594)
血小板偏高,即血小板计数偏高,一般是两个含义,一个叫原发性,一个叫继发性:
1、原...
欧晋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3/11/10播放(84594)
"血小板增高,就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超过40万\/mL。血小板增高的原因有多种:如果血小板是轻度的增高,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感染、肿瘤性疾病、溶血引起的血小板增高,一般在祛除诱因以后,增高的血小板数量就会逐步降低。另外,如果血小板数量严重增高,如超过100万\/mL,常见于各种骨髓增殖性的疾病,最常见的就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还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早期,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这些骨髓增性的疾病,由于造血干细胞无序增殖,凋亡不受控制,出现血细胞异常增高。血小板异常增高,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例如形成血栓、引发出血等,需要及时处理。"
2018/11/16收听(28762)
血小板聚集就是指血小板之间能够通过纤维蛋白原作为桥接,互相连接在一起的能力。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是血小板发挥止血功能的重要基础,血小板聚集功能只有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才能保证人体既发生血栓性的疾病,也不会出现出血性疾病。如果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常见于血栓前的状态和血栓性的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静脉血栓形成。人工心脏和瓣膜移植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往往增强,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降低常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波立维以后,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也会出现下降明显。
2019/03/28收听(29356)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谢晓玲
播放次数:8.64万
山西大医院 王涛
播放次数:3.76万
北京宣武医院 惠吴函
播放次数:4.8万
烟台毓璜顶医院 马俊杰
播放次数:3.3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