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般根据药物作用的特点分成四大类,这个分类已经有些年头,差不多用了30年,用罗马数字把它标成Ⅰ、Ⅱ、Ⅲ、Ⅳ类:
1、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作用是阻断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的钠离子通道,有膜稳定作用,能够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的速率和幅度,能够减慢传导速度,延缓动作电位的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对近期的膜电位没有影响。另外,再根据药物对钠离子通道阻滞作用的不一样,又分成三个亚类,统称叫做ⅠA、ⅠB、ⅠC,ⅠA类的药物主要是适度阻滞钠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负荷时间,基本上可能是1-10s,主要是延长不应期为主,这一类药物包括有奎尼丁、普鲁卡因等。ⅠB类药物主要是轻度阻滞钠离子通道,负荷时间常常不到1s,主要是降低自律性,这类药物主要包括有利多卡因、苯妥英钠,也有美西律等。ⅠC类药是明显主持钠离子通道的,所以钠离子通道负荷时间一般都在10s以上,主要是减慢传导性,药物主要包括有普罗帕酮,还有氟卡尼等;
2、Ⅱ类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主要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起步电流,还有钠离子电流以及L型钙离子电流增加,表现简单的四项的舒张期速度,并且降低动作电位时间,还减慢传导性,主要包括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即心得安、氨酰心安、倍他乐克药物;
3、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抑制钾离子流动,药物主要包括胺碘酮、索他洛尔、溴苄铵等;
4、Ⅳ类药是钙通道拮抗剂,是阻断钙离子通道的,主要包括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