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普外科
手机浏览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很常见,分为三大类。一种是最常见的胆固醇息肉,还有一种是炎性息肉,而腺瘤性息肉少见。胆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往往跟高脂肪餐,饮食不规律有关系。腺瘤性息肉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在临床上,胆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治疗,如果病人没有特殊症状,一般建议病人每半年左右检查一次,如果病人有右上腹隐痛,推荐病人吃一些消炎利胆的药物。但这些药物只减轻症状,不能根治。
分享:
"目前临床上并无治疗胆囊息肉的特效药物。胆囊息肉指的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大部分的胆囊息肉可以不用处理,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对于有以下高危因素者,应该考虑行手术治疗。一、胆囊息肉合并有明显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者。二、单发直径>1cm的胆囊息肉。三、无蒂或基地部较宽,考虑为腺瘤样息肉。四、患者年龄>50岁。五、连续B超检查胆囊息肉逐渐增大时。六、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该着重注意,是否是胆囊恶性病变的出现,应该考虑行手术治疗。目前上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应该送病理检查,明确病理诊断。如果为恶性肿瘤,需要根据检查结果做进一步治疗。"
梁昌富│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2018/06/04收听(110)
胆囊息肉一般指在彩超检查的时候,胆囊黏膜向胆囊壁突起的息肉样增生的东西,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 张家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2023/03/26播放(58438)
胆囊息肉一般指在彩超检查的时候,胆囊黏膜向胆囊壁突起的息肉样增生的东西,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
张家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2023/03/26播放(58438)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隆起性病变,分为假性息肉和真性息肉。假性息肉比较小,无需特别处理,也不用服药... 王攀│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3/01/04播放(57356)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隆起性病变,分为假性息肉和真性息肉。假性息肉比较小,无需特别处理,也不用服药...
王攀│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3/01/04播放(57356)
"对于胆囊息肉的患者,如果出现胆囊炎的症状,可以考虑口服消炎利胆片或者舒胆片等药物。如果是胆固醇样的息肉,还可以考虑口服熊去氧胆酸,3-6个月,但是应当定期复查影像学以及监测肝肾功能。其余的腺瘤样的息肉以及炎性的息肉口服药物是没有明显效果的,可以给予定期彩超随访观察。但是如果胆囊息肉的直径超过1cm,短期内迅速增大,胆囊息肉基底部较宽厚,合并有胆囊结石,反复出现胆囊炎的患者,特别是年龄超过50岁,有潜在癌变的患者,应当考虑选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这也是胆囊息肉目前最为公认的手术方式。必要时,术中还需要行快速病理检查。如果是胆囊癌还需要给予扩大性的切除,如肝脏的楔形切除和所属区域的淋巴结清扫。"
金鑫│枣庄市中医医院
2018/05/10收听(43132)
"胆囊息肉属于发生于胆囊壁的一种良性疾病,发生原因考虑和胆囊壁的炎症反复的慢性刺激相关,促进胆囊黏膜的增生隆起,也称作胆囊壁的隆起性病变,病人也会有右上腹疼痛,进食油腻的食物、高胆固醇的食品之后会导致症状的加重,疼痛可以向右侧肩背部放射,发作时也会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表现。反复发作的胆囊炎应该及时选择手术治疗,而对于单发的胆囊息肉,应该定期的随访和观察,因为病变大于1cm,并且基底部增宽,不除外有恶变的可能,所以必要时也需要将胆囊切除。平时也要注意合理的膳食,多进食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
黄坤│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
2019/03/25收听(86302)
在临床上,如果患者胆囊上长息肉,可以进行手术切除或者随访观察。手术治疗也有严格的手术适应征,如果患者的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cm的单个病变,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如果患者的年龄超过50岁,连续B超检查发现患者胆囊息肉增大,也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如果患者的胆囊息肉为腺瘤样息肉或者基底宽大,也是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如果患者胆囊息肉合并有胆囊结石或者胆囊壁增厚,也是具有手术切除。如果患者没有以上情况时,可以不必着急进行手术,但是应该每六个月复查B超一次,可以动态的观察患者胆囊息肉的变化。需要注意胆囊息肉可以发生恶变,所以一旦患者怀疑有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时,需要积极的给予手术治疗才好。
焦占江│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9/03/27收听(60918)
"胆囊息肉如果没有临床症状,直径小于1cm,可以给予定期彩超随访观察。同时日常生活中应当避免高脂食物的摄入,避免饮酒。如果是胆固醇样的息肉,还可以考虑口服熊去氧胆酸。如果直径超过1cm,单发病变,并且基底不宽大,胆囊息肉短期内迅速增大,合并有胆囊结石或者胆囊壁明显增厚的患者,可以考虑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这也是目前处理胆囊息肉最公认的手术方式。如果不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术中还需要输入快速冰冻检查,根据快速病理的结果来确定最终的手术方式。对于胆囊癌的患者还需要作扩大的切除,如肝脏的楔形切除以及淋巴结清扫术,这样才能够延长生存期,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必要时术后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化疗。"
2018/05/10收听(70848)
"胆囊息肉大部分为胆固醇结晶引起,这种息肉为早期的胆囊结石,一般表现为胆囊炎症状,主要为消化系统症状,表现有呃逆、腹痛、腹胀、反酸、消化不良。患者服用利胆药及制酸剂,症状会有所缓解。如果息肉慢慢有增大的趋势,表现为明显的胆囊结石症状,如腹痛、肩背部放射痛。有些息肉表现为腺瘤性息肉,这种息肉为癌前病变,随着时间的增长胆囊壁会有增厚,炎症比较明显,患者可能表现有全身系统症状,如消瘦、黄疸、发热,需要引起注意,建议早期手术。针对胆囊息肉的不同类型,我们应该引起警惕。"
何宗全│铜陵市人民医院
2019/03/03收听(81298)
临床发现的多数胆囊息肉无明显临床症状。良性胆固醇样胆囊息肉和血脂高、脂肪肝、肥胖存在一定关系;... 冯宪光│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2023/10/04播放(79644)
临床发现的多数胆囊息肉无明显临床症状。良性胆固醇样胆囊息肉和血脂高、脂肪肝、肥胖存在一定关系;...
冯宪光│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2023/10/04播放(79644)
"一般胆囊长息肉,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是及时的复查彩超,看胆囊息肉的大小以及有无近期增大的情况。胆囊息肉一般分为胆固醇性胆囊息肉以及腺瘤性的胆囊息肉,对于腺瘤性的胆囊息肉,部分患者有可能发生其它变化,转变为恶性的可能,所以对于腺瘤性的胆囊息肉,尤其是单发的胆囊息肉,建议患者每半年或者1年复查上腹部彩超,测量胆囊息肉的大小。如果是1cm以下,可以继续观察,如果超过1cm,建议患者及时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且在术后将胆囊送至病理科,病理染色切片之后判断息肉的性质以及有无恶变的情况。手术后1周,患者应适量进食油脂类食物,利于胆总管内胆汁的排泄,避免形成胆总管结石。"
邢文军│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2018/11/12收听(28528)
胆囊息肉是否严重需要根据息肉的性质进行判断。胆囊息肉一般在B超检查时可发现,但B超无法区分胆囊... 龚连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23/10/20播放(94004)
胆囊息肉是否严重需要根据息肉的性质进行判断。胆囊息肉一般在B超检查时可发现,但B超无法区分胆囊...
龚连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23/10/20播放(94004)
"胆囊长息肉并不严重。胆囊息肉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胆囊病变,大部分胆囊息肉是非肿瘤性息肉,可以定期随访观察,发生癌变的几率非常小。另外,胆囊息肉很少引起临床症状,比如胆囊炎或者胰腺炎等,一般也无需口服药物或者进行手术治疗。但对于节段型胆囊腺肌症以及腺瘤的患者,还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其癌变的几率相对较高,特别是腺瘤,是一种癌前病变,应当及时考虑进行手术治疗。目前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主要是息肉直径超过1cm,单发广基息肉,近期增长较为迅速或者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原则上胆囊息肉一般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而对于高度怀疑已经发生癌变的胆囊息肉,还应当采用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即使进行腹腔镜手术,在手术切除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保持胆囊的完整性,避免癌细胞在腹腔内播散转移。"
2019/01/30收听(60144)
"如果患者彩超检查提示胆囊息肉,需要鉴别患者是胆固醇性胆囊息肉,还是腺瘤性的胆囊息肉。一般单发胆囊息肉多考虑腺瘤性息肉可能性大,如果是多发性的胆囊息肉,考虑胆固醇性息肉的可能性大。但这只是临床经验判断,无法确诊,具体确诊需要手术后的病理检查予以诊断。如果患者查胆囊息肉及直径小于1cm,此时建议患者继续予以观察,每半年或者一年复查一次上腹部的彩超。如果复查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cm,此时建议患者积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且在手术之后将胆囊送至病理科行病理染色切片检查,判断胆囊息肉的性质以及息肉有无其他病变的可能。患者手术之后一周应适量进食鸡蛋、牛奶、瘦肉等油脂类食物,利于胆总管内胆汁排泄,避免形成胆总管结石的可能。"
2018/11/12收听(69580)
患有胆囊息肉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息肉的初始大小、数量,以及每次复查时的大... 施宝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2023/07/06播放(71236)
患有胆囊息肉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息肉的初始大小、数量,以及每次复查时的大...
施宝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2023/07/06播放(71236)
"患者胆囊息肉的情况,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胆囊内的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以及炎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多是由于患者体质的问题,另外患者体内胆固醇含量过高,如患者经常进食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以及动物的内脏等。这样会引起体内胆固醇含量过高,进一步引起患者胆囊内的胆固醇性息肉的形成。腺瘤性息肉主要和遗传以及患者的体质有一定的关系,炎性息肉主要是由于患者胆囊内存在炎症或者微结石、小结石,反复刺激胆囊壁之后而引起。胆囊息肉具体的分型需要在手术之后,将胆囊以及胆道息肉送病理科进一步检查确定性质,在手术之前都没有办法确诊。另外在手术之前,患者应定期复查上腹部的彩超,看胆囊内胆囊息肉直径大小的变化。如果胆囊息肉超过1cm,建议患者及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手术之后做病理检查。如果小于1cm,没有临床症状,患者也可以先进行观察。"
2019/05/15收听(96872)
"对于胆囊息肉的患者,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胆囊腺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以及胆囊炎性息肉的可能。对于患者的治疗,一般在手术之前没有办法判断患者胆囊息肉的具体性质。对于多发性胆囊息肉,多考虑是胆固醇性息肉的可能性比较大。此时患者如果暂时没有手术意愿,而且平常没有症状,可以考虑适度的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进行积极的治疗。一般建议以进口的优思弗为主,服用的时间为1-3月左右。期间患者应在治疗一个月以后,查上腹部的彩超,看患者胆囊息肉有没有变小。如果胆囊息肉有变小,建议继续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果胆囊息肉没有变小或者进一步增大,患者就要积极考虑进一步手术治疗。对于胆囊息肉,根据其直径大小的变化而考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一般对于1cm以下的胆囊息肉,患者可以继续观察,半年或者一年做彩超检查一次。如果是胆囊息肉的直径超过1cm,就要积极考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且在手术之后将胆囊常规送病理科行病理检查。"
2019/06/04收听(11702)
为什么胆囊会长息肉?原因如下:1、胆汁分泌过多引起胆囊息肉。胆囊息肉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胆汁分泌多,当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容易被胆汁腐蚀,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而久之使得胆囊壁不能愈合,形成胆囊息肉。2、饮食不规律引起胆囊息肉。饮食与胆囊息肉的产生存在巨大的关系,因为胆囊中的胆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患者如果饮食没有规律,尤其是早上经常不吃早餐,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从而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3、社会环境因素引起胆囊息肉。现在社会的生活及工作压力都比较大,经常使人情绪出现较大的波动,容易被激怒,情绪抑郁等,还有强大的工作压力,使得部分人群经常熬夜加班,生活不规律的人都容易患胆囊息肉。4、不爱运动引起胆囊息肉,运动量少也会导致结石的产生。专家指出,如果很少运动,一方面不利于钙质吸收,会增加尿液中的钙盐成分,产生胆囊息肉。另一方面人体腹壁会松弛,导致内脏下垂,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而淤积,从而形成胆结石。5、食物偏油引起胆囊息肉。白领族因为工作繁忙,应酬比较多等原因,大鱼大肉的几率较高,容易暴饮暴食,这正是胆囊息肉的重要诱因,因为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会增加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形成结石。动物内脏、肉类代谢也会产生尿酸,导致结石。
宋杰│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05/11收听(61952)
胆囊上面长息肉,多数情况无法自愈,但有少部分可能会因为血脂水平的降低,起到消散的作用。胆囊息肉... 梁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23/04/13播放(37669)
胆囊上面长息肉,多数情况无法自愈,但有少部分可能会因为血脂水平的降低,起到消散的作用。胆囊息肉...
梁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23/04/13播放(37669)
一般胆囊长息肉也叫胆囊息肉,大多数的胆囊息肉是没有症状,一般直径不超过1cm,只要3-6个月定... 咸国哲│山东省立医院 2023/11/15播放(33757)
一般胆囊长息肉也叫胆囊息肉,大多数的胆囊息肉是没有症状,一般直径不超过1cm,只要3-6个月定...
咸国哲│山东省立医院
2023/11/15播放(33757)
"胆囊长息肉有多方面的原因,一般息肉分炎性息肉和真性息肉两种。炎性息肉多和高油脂进食、肥胖以及胆囊壁的炎症有关,多为胆固醇结晶,这种患者定期复查胆囊息肉甚至有缩小的趋势。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不需要特殊治疗。腺瘤性息肉多由胆囊反复炎症刺激,造成胆囊腺瘤样变,局灶性增生隆起,这种息肉为真性息肉,为癌前病变,一定要定期复查。这种息肉和炎性息肉不好区分,如果在复查过程中,这种息肉短期内明显增大或直径超过一公分,蒂宽,则高度怀疑腺瘤性息肉,必要时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明确病因。"
2019/06/26收听(54768)
山东省立医院 李春友
播放次数:2.17万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攀
播放次数:2.95万
广东省中医院 陈君千
播放次数:3.42万
北大人民医院 王东
播放次数:6.3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