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胎记和血管瘤的区别

2023-04-26 16:26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平时俗称的红胎记即鲜红斑痣,鲜红斑痣与血管瘤有相似,也有不同。血管瘤与鲜红斑痣在初期发现时,可能都是小红斑,而两种疾病的治疗、预后及疾病转归,均有明显不同。所以临床上血管瘤与鲜红斑痣需仔细鉴别,其实两者根据病史,以及临床表现,可以明确诊断。

1、鲜红斑痣:鲜红斑痣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网扩张畸形,常在出生时出现,好发于头、面、颈部,以及躯干,或者四肢,表现为边缘清楚,而不规则的红斑,按压红斑处,会出现褪色或不完全褪色。红斑颜色可以随着气温、情绪等因素而变化,随着年龄增长,不能自行消退,红斑颜色逐渐加深、增厚,并出现结节样增生。临床上可以分为粉红型、紫红型,还有增厚型,通常在1岁之内需与婴幼儿血管瘤区别诊断

2、血管瘤:鲜红斑痣和血管瘤早期都可表现为红斑,但婴幼儿血管瘤特征是出生后有迅速生长过程。通常在出生后6个月内为早期增殖期,生长速度较快,明显隆起皮肤,形成草莓样斑块、肿块。6-9个月为晚期增殖期,少数患儿增殖期会持续到1岁后,瘤体会在数年后消退。若婴幼儿出生后,发现其身上有红斑,可以暂时观察,查看有无上述表现。如果红斑在患儿出生6个月以内,迅速生长、增厚,则考虑为婴幼儿血管瘤。

分享:

36

相关推荐

红色的胎记和血管瘤的区别

红色胎记学名鲜红斑痣,属于血管瘤中的一种。皮肤血管瘤是一大类血管组织的良性肿瘤,属于错构瘤范畴。血管瘤是血管组织的错构瘤,由新形成过度生长的血管所组成,有时可合并血管畸形的发育异常,是一类良性肿瘤。鲜红斑痣在出生后已存在,为一到数片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鲜红色或紫红色斑,表皮光滑、边缘清楚、压之褪色,有的斑上有血管性结节状、疣状赘生物。其损害常为单侧,多位于面、颈部,也可泛发、累及半侧身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大小后稳定并不再扩大。本病按其发生部位分为项部鲜红斑痣、中线型鲜红斑痣以及位于三叉神经区的鲜红斑痣。其分为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也叫毛细血管瘤,好发于出生后1-3个月的婴儿。皮肤损害可以分布面、背、头皮、颈部。表现为高出皮面呈草莓样、半球状或分叶状的肿瘤,从黄豆到杨梅大小,最大直径可达6cm,色泽鲜红、质柔软、境界清楚、易压缩。皮损生长缓慢,可在数年后停止发展并逐渐自行消退。自行消退多发生在患儿5岁左右,如7岁后仍未消退则很少有消退的可能。海绵状血管瘤在出生时或出生后数周发病,常位于头、颈部,也可以见于其他部位。损害通常为圆形或扁平状,色鲜红或深紫色,触之呈海绵状,柔软而富有弹性,挤压后可以缩小。

语音时长02:59''

汪晨中日友好医院

2020/03/13收听(1655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5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