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胃肠外科
手机浏览
胃镜报告提示息肉,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胃息肉不管胃底、胃体、胃窦息肉,只要在胃腔里面,均为黏膜隆起所致。
黏膜隆起有时为增生性息肉,有时候为腺瘤性息肉。另外,息肉大小可结合判断胃息肉严重程度。一般息肉如小于0.5cm,可以暂时观察;如果为0.5cm以上,甚至于更大息肉,情况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处理。但胃息肉并非为癌症,属于良性疾病,整体不严重,但某种情况下需处理。
分享:
"胃里长息肉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同时注意饮食调养:1、药物治疗,如果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的胃息肉,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四联法,即一种胃酸抑制剂、一种胃黏膜保护剂和两种抗生素。幽门螺旋杆菌消除后,胃息肉就可以消失。如果是因为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导致,,需要根据病情减少或停用该类药物。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取决于胃息肉的大小和类型,如果息肉较大,且有较高的癌变风险,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进行息肉切除。3、注意饮食调养,要做到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过饥过饱,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要吃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江雪梅│海南省人民医院
2020/03/05收听(92734)
"胃里长息肉的症状不属于严重性病症,目前在医学临床上,许多胃息肉病症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护理治疗等方式,都是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据相关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部息肉病变具有密切关系,对于此类病症患者,可以选用四联疗法的方式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常用药物类型有阿莫西林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埃索美拉唑、枸橼酸铋剂等。对于息肉组织直径超过1cm或以上患者,可以结合患者实际病症情况,考虑采取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切除法、胃部分切除术等创伤性治疗方式,进行根治性治疗,以降低患者发生恶性癌变的风险。另外,良好生活以及饮食护理措施,对于加速病情恢复,缩短治疗时长发挥着积极性意义,如清淡饮食方式、规律作息习惯、放松乐观心态等。"
周中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0/03/04收听(26856)
胃息肉也是胃病常见的一种类型,胃息肉往往同时伴有胃炎,为多种因素造成胃黏膜的异常增生性病理产物... 茹清静│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10/08播放(58222)
胃息肉也是胃病常见的一种类型,胃息肉往往同时伴有胃炎,为多种因素造成胃黏膜的异常增生性病理产物...
茹清静│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10/08播放(58222)
一般情况下,消化道的任何部位长有异物均需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是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如果诊... 龚镭│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3/04/27播放(90692)
一般情况下,消化道的任何部位长有异物均需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是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如果诊...
龚镭│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3/04/27播放(90692)
"胃息肉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大量研究显示,胃息肉的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胆汁反流、遗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常见原因,胃黏膜在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下,胃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导致息肉的形成,特别是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息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对胃息肉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因为质子泵抑制剂有抑制胃酸的作用,可使人体处于低胃酸状态及胃泌素血症,导致胃息肉,尤其是胃底腺息肉的发病率增加。胆汁反流,胆汁进入胃内可导致胃黏膜的炎性反应,大量胆汁可破坏胃内的酸性环境,从而形成胃息肉。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也可发生息肉。最后年龄、遗传及环境因素在胃息肉的形成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某些家族遗传性的胃息肉病。"
聂里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0/05/27收听(56830)
胃部出现息肉后患者应去医院找消化内科医生或者消化内镜医生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患者需注意改善... 康艳│山西白求恩医院 2023/08/30播放(74386)
胃部出现息肉后患者应去医院找消化内科医生或者消化内镜医生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患者需注意改善...
康艳│山西白求恩医院
2023/08/30播放(74386)
"胃息肉如果比较小,在0.2cm以下,这种情况可以随访观察,一般在1年或1年半左右复查胃镜即可。如果息肉比较大,在0.3cm以上或者1.0、0.8cm以下的,一般建议内镜下息肉切除,选择圈套器直接圈套电切,这种情况在临床中还是主张给予息肉切除,这种微创的治疗不仅仅恢复快,而且创伤也小,是目前比较推崇的一种治疗方法。如果息肉比较大,而且浸润到黏膜肌层或者黏膜下层,需要给予ESD手术对症治疗。这种治疗方法一般价格比较高,但是也是比较建议的治疗方法。对于其他的胃底和特殊部位的息肉,而且息肉比较大,大于3cm以上的建议外科手术治疗。"
王强│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2018/09/28收听(90290)
息肉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肠息肉临床较为常见,胃中的息肉是指在胃部的某个部位出现隆起。如果患者胃... 龚镭│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3/12/07播放(73478)
息肉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肠息肉临床较为常见,胃中的息肉是指在胃部的某个部位出现隆起。如果患者胃...
2023/12/07播放(73478)
胃息肉的治疗方法如下:1、肿瘤性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2、非肿瘤性... 曾志宇│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2023/11/27播放(84784)
胃息肉的治疗方法如下:
1、肿瘤性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
2、非肿瘤性...
曾志宇│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2023/11/27播放(84784)
胃息肉的主要症状与原发病变有关,具体如下:1、慢性胃炎引起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 刘文方│上海市同济医院 2023/10/12播放(92980)
胃息肉的主要症状与原发病变有关,具体如下:
1、慢性胃炎引起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
刘文方│上海市同济医院
2023/10/12播放(92980)
"如果胃镜检查发现胃内有息肉,原则上要取病理活组织检查,并在胃镜下摘除。胃息肉就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疾病,胃息肉主要分为炎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两种,目前认为胃息肉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特别是腺瘤样息肉的癌变率可高达25%-50%,因此一经发现就应该切除。对较小、没有症状,且经病理证实为炎性的息肉,也可暂不作处理,但要定期进行复查。目前普遍认为,直径<0.5cm的胃息肉,应进行内镜下切除,胃息肉常见的切除方法主要有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切除术、尼龙绳或橡皮圈结扎术。有胃息肉的人,还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和进行低脂肪、高纤维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海鲜或辛辣的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少饮酒,多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也有利于防止息肉的发生。"
刘谦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
2021/05/19收听(89096)
"胃里长息肉,第一种情况,如果胃里长息肉,病理显示是炎性或者增生性息肉,小于0.5cm的,我们可以随访。大于0.5cm的,建议做内镜下切除。第二种情况,息肉的性质如果是腺息肉,多半是指胃体腺增生导致的,可以密切随访观察大小,必要的时候可以做镜下治疗。第三种情况,腺瘤性息肉也是我们最常见的情况,它包括管状腺瘤性息肉、绒毛状腺瘤性息肉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性息肉,其中管状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约占到胃镜息肉的80%左右。这三种腺瘤性息肉,都有较高的癌变率,尤其是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极高,一般建议在内镜下切除。有蒂的给予高频电切,无蒂的息肉可以采取高频电凝、激光、氩气刀、EMR治疗,一般预后非常好。"
杜进璇│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2018/11/02收听(35004)
"胃里面长息肉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建议内镜下给予切除的治疗。息肉比较常见的是胃底腺息肉,其他还包括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以及炎性的腺瘤等等。以绒毛状的腺瘤癌变风险最高,胃底腺的腺瘤癌变风险较低,因此发现了息肉,给予内镜下切除即可。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预防和治疗息肉的形成,只能通过胃镜下的监测,一旦发现了息肉给予切除治疗。如果绒毛状的腺瘤不切除,时间过长可能会引发癌变,此外切除了息肉之后,需要定期的复查胃镜,因为息肉有复发的倾向,建议1-2年复查一次胃镜。"
苏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0/05/28收听(27944)
"胃里长息肉往往都是行内镜检查所发现,它表现为在胃黏膜的表面一个隆起样的改变,表面是光滑的。胃息肉是一个良性病变,但是可以根据病理的不同,预后也是不同的。它的具体病因有可能是跟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或者长期运用质子泵抑制剂,胆汁反流以及一些食物或者遗传环境相关。胃息肉的病理可以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如果小于1cm往往都是不会癌变的,但是如果增生性息肉进行性增大大约2cm,往往就有癌变的可能。胃底腺息肉往往是不会癌变的,但是近些年报道个别患者及罕见病例出现了癌变,但是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几率是在所有的息肉中最高的,所以一旦怀疑腺瘤性息肉应该积极的予以切除,以免癌变。"
宗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20/05/04收听(27530)
"胃部息肉主张手术切除掉,然后定期复查。胃部息肉病变性质不同、病理类型不同,预后也不同,一般胃部息肉分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比如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这些腺瘤有可能发展成胃癌,所以必须定期复查并及时内镜下切除。如果是胃底腺息肉、炎症性息肉以及错构瘤性息肉,这些息肉大部分是良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很小,不用特殊的处理。"
周国建│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2020/01/23收听(30440)
胃里长息肉并不是癌症,胃息肉属于一种良性病变。胃息肉的形成,多是由于胃黏膜遭受到来自食物或胃酸的反复刺激,从而对胃黏膜造成的损害。胃黏膜在损害后,可以在黏膜表面形成浅表的溃疡,而溃疡在反复修复的过程中,造成了胃黏膜的增生,从而形成了息肉。胃息肉由于是一种癌前病变,因此一旦发现胃息肉,建议最好手术摘除。建议患者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以监测是否再有新的息肉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去除造成胃息肉的各种病因,也就是对因治疗,从而预防胃息肉的形成。
闫春│青岛市市立医院
2019/11/10收听(83218)
胃息肉是非常常见的消化科疾病,类型比较多,但大部分都是炎性息肉。炎性息肉跟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有... 周雷│中日友好医院 2023/01/25播放(58114)
胃息肉是非常常见的消化科疾病,类型比较多,但大部分都是炎性息肉。炎性息肉跟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有...
周雷│中日友好医院
2023/01/25播放(58114)
胃是消化道器官,其中的息肉按照类型不同,部分息肉可能会发生癌变,主要是上皮性质的息肉,由上皮增... 陆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2023/01/11播放(50130)
胃是消化道器官,其中的息肉按照类型不同,部分息肉可能会发生癌变,主要是上皮性质的息肉,由上皮增...
陆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2023/01/11播放(50130)
"胃里长的息肉大多数情况属于良性病变,不过息肉本身有恶变可能,长期存在胃腔或肠腔之内,由于食物等外界的刺激,会导致良性的息肉呈现恶变的倾向。当息肉相对较小,在两厘米以下,或者息肉有较长的蒂,可以通过胃镜将胃息肉从黏膜下切除。如果息肉较大,不能够通过胃镜切除,应及早在腔镜或者是开放手术的支持之下将息肉切除。息肉切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息肉的出血和癌变的可能,早期切除可以很好地预防息肉恶变。因此一旦发现胃部的息肉,尤其是较大的息肉,应及早进行手术切除。"
曹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2020/06/24收听(17548)
"胃内长息肉,即胃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不会癌变的。其性质多为炎性息肉或腺瘤性息肉,部分可能为间质瘤,前两种情况是否治疗,需要看息肉的大小以及是否引起症状。如果息肉直径小于5mm,或没有症状,可以考虑暂时先不治疗,每半年复查胃镜看息肉的变化,再定下一步的治疗。如果息肉超过5mm,则建议行手术治疗,手术后需要取息肉的标本进行活检。间质性的腺瘤是一种可能会癌变的息肉,一旦明确,需要尽早做手术。"
乐湘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中心医院
2018/11/04收听(13300)
济南中心医院 李成真
播放次数:3.65万
南医大深圳医院 王芳
播放次数:5.22万
烟台毓璜顶医院 冯立民
播放次数:2.84万
北京医院 王薇
播放次数:7.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