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肾动脉狭窄

2023-09-17 02:38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肾动脉狭窄可通过症状、血压计检测等排除继发性高血压,CTA和磁共振可明确诊断,患者体位和体重等存在误差,可通过DSA检查,狭窄超过70%需手术治疗,分为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介入手术是首选,方法是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需要注意的是,肌性纤维发育不良和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球囊扩张后暂时不植入支架以观察效果。

分享:

435

相关推荐

肾动脉狭窄如何治疗?

肾动脉狭窄治疗方法比较多,现在最流行的治疗方法就是介入治疗。在X光透视下应用微创和介入的技术,应用球囊导管的扩张技术或者是支架的技术来治疗肾动脉狭窄,尤其是对肾动脉动脉硬化性的肾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维持的时间还是很长的。对于儿童或者是多发性大动脉炎这种病例的话,一般是不主张释放支架的,都是应用单纯的应用球囊导管去扩张来治疗肾动脉的狭窄。所谓球囊导管的扩张就是应用导丝和导管的技术,把球囊放到肾动脉狭窄的位置,然后给球囊加压。球囊在收缩状态很细。一加压力它就能够变粗,就能把狭窄的肾动脉给撑开,如果是动脉硬化性的肾动脉狭窄,有可能会回缩,或者是出现斑块的松动,我们还要给它释放一个支架,把它撑住,不要让它缩回来。这就是现在最流行的微创性的治疗方法。其它的治疗方法比如说是开刀做血管的搭桥手术这也是可以的,但是创伤性就比较大,因为肾动脉的位置是很低、很隐蔽的位置,开腹手术创伤是很大的,现在应用的就很少了。再有一种就是自体的肾动脉移植,要血管外科和泌尿外科联合来实施,把病人的肾脏整个取下来,把病变的血管剪掉、去掉,不把它放回原位了,要把它放在盆腔的位置,把各种血管和输尿管给他接好。把它换一个位置,他没有肾动脉狭窄了,就不会产生肾动脉狭窄相应的一些症状。

语音时长02:53''

崔世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17/07/10收听(33584)

肾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肾动脉狭窄最常见的三个原因:第一、动脉粥样硬化性的肾动脉狭窄。对于这一类病人,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这个方案目前国际学术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论,就是放支架和单纯用药物控制血压和抗板降脂治疗的危害和获益到底有什么区别。在国内做的比较多的是肾动脉的支架植入,它可以最有效地保护肾脏的血流,减低降压药物的应用,这是最明显的两个好处。第二、血管炎性病变。大动脉炎在中国是比较多见的一类疾病,它可以引起肾动脉狭窄。对于这一类病人,首选用球囊扩张来达到动脉的成形,但是否要用药物、球囊扩张,有待商榷。动脉扩张效果不好的时候,才提倡支架植入。第三、肌纤维发育不良。对于这类病人原来是跟大动脉炎一样仅做球囊扩张,但是近期欧洲的ESC指南里面提出,对于肌纤维发育不良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可以考虑Ⅰ期行支架植入。这是内因引起的肾动脉狭窄的三个治疗方案。对于外因引起的,比如非常明确的压迫性因素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比较典型的叫膈肌中脚压迫综合征首先要解除压迫,解除压迫以后,看肾动脉狭窄还存不存在。如果肾动脉狭窄还存在,考虑做血管成形,这个成形可以做腔内治疗,也可以做开放手术。开放手术主要是从主动脉向肾动脉好的地方做搭桥。当然,也可做自体的肾脏移植,但这两类手术都是比较大的手术,要考虑慎重。"

语音时长02:05''

宋小军北京协和医院

2018/05/18收听(98696)

什么是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顾名思义就是在肾的一种血管病变,它是肾动脉的主干或者是分支的血管有狭窄,狭窄分成轻、中、重不同的程度。轻度的话就是低于50%以下的狭窄,中度的话是50%-70%范围的血管狭窄。重度的就是70-99%的狭窄,也有肾动脉狭窄最严重的就是完全的闭塞,百分之百的血流不通了。肾动脉狭窄的病因的话,最常见的是动脉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硬化板斑块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血压、血脂、血糖控制的不好,它会斑块逐渐的增长。增长到一定程度影响到肾动脉血流了,就会造成肾动脉狭窄相关的一些症状,会出现会造成肾功能的损害或者肾脏的萎缩,这些都可以。最常见的一个病因。那么相对少见的病因是什么?是咱们叫做多发性的大动脉炎。多发性的大动脉炎是一种血管的炎症性病变,常见于年轻的女性和儿童,跟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不正常是有关的。多发性的大动脉炎既可以影响比如说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这些大动脉以外,很常见的是影响到肾动脉,造成肾动脉的狭窄。肾动脉出现炎症以后,造成一种狭窄。这种狭窄是一种炎症性的、斑痕性的狭窄。那么它和动脉硬化性的狭窄的这个病变的病因是不一样的。当然了,还有一些更少见的比如说是先天性的动脉狭窄,一种叫做肌纤维发育不良症,就是血管内的肌层和纤维层的发育不良造成的血管,串珠样的,有的地方扩张,有的地方狭窄,这是一种发育不良引起的,最常见的是这几种。

语音时长03:09''

崔世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17/07/10收听(3299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5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