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
手机浏览
急性脑梗很少可以通过CT的平扫检查出来,因为有时候在较长时间内均和正常无差别,所以CT平扫只能帮助排除脑出血,但是可以借助打药做灌注,减少CT发现异常时间。核磁共振中的DWI弥散序列,在脑梗发生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检测出来,前后左右对比之后,可以发现病变区域相比于正常区域明显变白,这时便能够确定为脑梗死。
分享:
"脑梗做CT能够检查出来。脑梗病灶在CT上显影需要在起病后的24小时,这是因为在脑梗发病的超早期和早期阶段,病变部位的脑组织尚未完全坏死,在核心梗死区的周围还存在缺血半暗带,而尚未完全坏死的脑组织,在CT上可不表现为低密度影。因此,在CT尚未出现脑梗低密度影的这段时间内,是抢救濒临坏死脑组织的黄金时间。通过静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以及血管内治疗的手段,可以挽救缺血半暗带,从而使脑梗病人的神经功能得以部分恢复。如果患者的头颅CT已经看到低密度影,则说明脑组织已基本坏死,不存在缺血半暗带,则不能进行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
刘仕翔│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01/22收听(27140)
"CT检查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脑梗患者,如果是轻型脑梗,在6小时或者12小时之内,在病理的变化不是特别明显的情况下,CT的检查不清晰,也就是脑梗病人在6小时之内或者轻症的脑梗在12小时之内,CT检查不出来。对于重症的脑梗患者,12小时以后可以在CT上显影,所以一般的脑梗要12小时或者24小时以后,在CT上检查的时候,可以有明显的病灶的显现。如果6小时之内,要想检查出轻症的脑梗病灶,核磁可以做到,一般来讲,CT不太容易做到,所以CT检查有局限性。如果怀疑是脑血管病,在急性期之内,CT的检查可以排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也间接的使临床患者的诊断得到排除。排除了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以后,就是缺血性的病变,在临床上很大可能就可以诊断为脑梗,可以进行脑梗的针对性治疗,对患者也有很大的帮助。"
黄世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1/05/24收听(38294)
"脑梗患者CT检查多少钱,取决于就诊的医院。如果就诊于二级医院,头颅平扫CT大约为200元左右。如果就诊于三级医院,颅脑CT平扫为250-300元,如果进行强化CT扫描,大约为1000元左右。颅脑CT检查是脑梗塞最常规的检查手段之一,早期进行检查,有助于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对于脑梗塞的患者,颅脑CT检查于24小时后显影。有些患者发病6小时内也可能会出现特征性的变化,比如可以出现脑沟消失,也可以出现豆状核区灰白质分界不清楚等。对于脑梗死的患者,CT检查主要适用于大脑半球以及基底节区病变的检查,因为小脑、脑干梗死,颅脑核磁检查具有明显的优势。"
袁俊丽│邯郸市第一医院
2019/01/17收听(82466)
脑梗,能够做CT检查出来。头颅CT平扫,是脑梗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能够早期识别脑梗死与脑出血。脑梗死发病后24小时内,头颅CT检查无明显的病灶;发病24小时以后,梗死区可以出现低密度病灶。在脑梗死的超早期阶段,发病6小时以内,头颅CT可以发现一些轻微的改变,比如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皮质边缘以及豆状核区灰白质分界不清、脑沟消失等。发病两周左右,脑梗死病灶处,由于水肿减轻和吞噬细胞浸润,可能与周围正常组织等密度,CT上难以分辨,临床上称为模糊效应。
2018/11/19收听(46362)
头颅的CT可以看出脑梗。在磁共振问世之前诊断脑部有没有问题,脑出血还是脑梗死主要靠头颅CT扫描... 李书剑│河南省人民医院 2023/03/22播放(40379)
头颅的CT可以看出脑梗。在磁共振问世之前诊断脑部有没有问题,脑出血还是脑梗死主要靠头颅CT扫描...
李书剑│河南省人民医院
2023/03/22播放(40379)
"脑梗用核磁检查比较好,因为24小时以内的脑梗,在CT上有一部分不显影。在核磁弥散加权成像上脑梗2个小时后就可以显影,能评估病变位置以及病变大小,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以及活血化瘀等治疗。同时核磁检查没有辐射,CT是利用X线成像的原理,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脑梗急性期的患者做CT好,脑梗后遗症期的复查,核磁检查也较CT更明确。因为CT检查时,特别是后颅窝病变会有颅骨伪影,并不是能充分的显示清楚,核磁对延髓、脑桥、小脑病变都能显现清楚。"
刘月姮│大庆市中医医院
2020/02/11收听(17096)
90%的脑梗可以通过CT检查来查出,也有两种情况通过CT检查会看不出来,包括梗塞过小、脑梗急性... 林力│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2023/12/07播放(31644)
90%的脑梗可以通过CT检查来查出,也有两种情况通过CT检查会看不出来,包括梗塞过小、脑梗急性...
林力│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2023/12/07播放(31644)
"在临床上脑梗塞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卒中疾病,其诊断主要是依靠影像学上的CT、核磁等检查进一步明确。但是对于急性期的脑梗塞患者而言,比如患者在发病24小时之内,有时通过CT往往无法明确本次的责任病灶,此时可以通过核磁的弥散加权成像,明确患者具体的部位和范围。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可以在早期通过相关的CT间接影像,比如通过岛叶模糊征、中动脉高密度或者局灶性的脑组织水肿等影像,结合患者相应的临床表现可以进行初步的诊断。脑梗患者可以导致脑组织坏死,所以一般往往在24小时之后可以给予患者进行CT的复查,明确患者具体的梗塞部位,同时对指导下一步的治疗给予有益的辅助。"
解洪明│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
2019/08/26收听(16386)
"首先可以肯定的回答,颅脑CT是判断脑梗死常见的一种颅脑影像学检查方法,但要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合理选择,临床上一般发病时间少于7-8小时的临床患者,颅脑CT经常不能很好的显影,但超过8小时之后也不是全部能够显影的,要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体征判断。如果梗死面积较大或梗死灶水肿比较明显,可以出现相应的颅脑CT影像学表现。如果梗死面积较小或水肿较轻,如在脑干或者小脑部位出现脑梗死,颅脑CT常常也不能很好的显影,这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判断。所以,与患者沟通时一定要跟患者做好解释,一定要根据患者的临床发病时间加以选择。"
谭绍超│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
2018/12/15收听(58028)
"脑梗后,在急性期,做CT检查应该是24-48小时CT上才能看到病灶,所以急性期做CT检查显然是不合适的,不能及早的发现病灶。做核磁共振检查,尤其是弥散成像,DWI可以发现很早的病灶,一般发病之后7个小时之内出现的病灶,在弥散成像上DWI已经显影了。所以急性期脑梗建议的检查还是核磁共振,做核磁共振能够及早发现病灶,使得患者能够及早的明确诊断加以治疗,有利于患者的一个抢救和治疗。"
国红│北京医院
2019/12/25收听(36470)
脑梗塞的表现主要为低密度病灶,如果出现梗塞后出血时,可以在低密度病灶区出现高密度病灶,一般于发病24小时后显影。一部分患者也可能会早期出现特征性的变化,比如发病6小时内可以出现脑沟消失,也可以出现豆状核区灰白质分界不清楚等。对于脑梗死的患者,发病后一般常规进行颅脑CT检查,排除出血后应给予脑梗死相应的治疗。脑梗死的患者主要为急性发病,常常于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起病,可以表现为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左侧病变时也可以出现言语功能障碍。如果患者为额叶病变,也可以出现精神症状。如果基底动脉系统梗塞时,可以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平衡障碍、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严重的患者也可以出现意识障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2019/01/16收听(73360)
对于脑梗死的患者,颅脑CT平扫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不同发病时期,颅脑CT表现也不完全一样。一、超早期,发病6-8小时之内,主要检查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出血,在颅脑CT影像上没有明显的改变,当发现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局部脑组织肿胀、脑沟消失时,可能提示急性大血管的闭塞或者大面积的脑梗死。二、发病24-48小时之后,颅脑CT局部梗死区就会出现低密度灶,并出现周围水肿的情况,发现脑沟消失、周围组织受压等,持续7-10天。三、发病两周左右的时候,我们称为模糊效应期,一般颅脑CT难以分辨正常的脑组织及病变组织,之后病灶会逐渐液化、坏死,最终形成空洞。一个月以后,在CT上可以看到软化灶。
王高临│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9/01/09收听(59338)
"脑CT检查时要注意脑部不能活动,如果脑部活动时可能会出现伪影,影响检查结果。颅脑CT检查主要用脑血管疾病检查,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出血患者颅脑CT检查为高密度病灶,脑梗死患者颅脑CT检查为低密度病灶。部分脑梗死患者,发病24小时内可能会颅脑CT检查不显影。24小时后,患者多可出现病灶。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即刻会出现高密度病灶。如果是考虑脑肿瘤,一般进行颅脑CT强化扫描。强化扫描需注射造影剂,应嘱患者检查前空腹,如果患者对其过敏时要慎重。"
2019/08/01收听(17786)
"肺气肿大多数就是通过胸部CT来诊断出肺气肿的,但是建议患者除了胸部CT之后,还去做肺功能的检测来评估肺气肿到底严重程度如何,有没有影响肺功能,如果出现影响肺功能的肺气肿,一定要通过药物治疗。如果患者仅仅有肺气肿,没有症状,肺功能也很正常,可以暂时不必用药。但是要注意避免引起肺气肿加重的因素,比方一定要戒烟,一定要避免空气污染等等。如果有些人在体检的时候出现肺气肿,通常到了医院来之后,就去查肺功能,然后评估肺功能如何,如果肺功能比较糟糕,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时候,就建议患者用药。如果患者肺功能还可以,建议患者暂时不要用药,但是要戒烟,避免粉尘的吸入,避免空气污染物的暴露,这个时候就可以让肺气肿发展的慢一点或者不发展。以上问题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治疗请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李锋│上海市胸科医院
2018/07/06收听(36986)
CT指的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X射线扫描,来对人体的内部器官进行检测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CT一般是横断面扫描,能够观察脏器的各个不同层面,层距在0.5-1厘米之间不等。一般根据脏器的所属成分不同,CT成像的密度值也不同,比如骨骼因为其含钙较高,在CT上呈现为高密度。脂肪、肌肉等软组织,因为含水量较多,在CT上呈现为低密度。当有出血时,在CT上也呈现为高密度,但CT值相对于骨骼要低一些。CT检查迅速方便,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病最常用的检查手段,特别是对脑出血敏感度非常高。
唐黎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19/07/25收听(44578)
CT检查没有绝对的禁忌症,各个部位各种病变,都可以通过CT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如头颅神经系统,可... 隋言宾│烟台毓璜顶医院 2023/07/08播放(60248)
CT检查没有绝对的禁忌症,各个部位各种病变,都可以通过CT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如头颅神经系统,可...
隋言宾│烟台毓璜顶医院
2023/07/08播放(60248)
病人到放射科或CT室做CT检查,也需要做准备:1、要有心理准备,有些病人心理非常... 曾金光│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23/04/13播放(74276)
病人到放射科或CT室做CT检查,也需要做准备:
1、要有心理准备,有些病人心理非常...
曾金光│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23/04/13播放(74276)
CT是一种非常先进,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检查手段。可以针对人体的大部分部位、器官病变进行检查以... 王樱花│宜春市人民医院 2023/12/02播放(69642)
CT是一种非常先进,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检查手段。可以针对人体的大部分部位、器官病变进行检查以...
王樱花│宜春市人民医院
2023/12/02播放(69642)
"CT的检查流程如下:首先患者到临床科室,找临床医生开具相关的检查申请单,受检者凭申请单缴费后,到相关的CT室进行登记;登记后,根据指引到对应的检查室等待,等叫号后,受检者进入CT检查室,技术员对受检者定位,定位后操作机器,选择合适的参数及扫描部位,对受检者进行扫描;扫描后受检者离开CT室,在前台附近等候;受检者的图像传输到后台PACS系统,由后台的诊断医生查看图像写报告。"
宾俊杰│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9/07/29收听(90384)
"CT检查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1、患者是否需要空腹,这与患者的检查部位是有关系的。如果患者做的是腹部的CT检查,那么需要患者在检查前禁食、禁水。如果患者做的是除了腹部脏器以外的其他的CT检查,是不需要进行特殊的胃肠道准备的。2、在做CT检查之前,患者需要摘掉所做部位附近的金属物品,以免在检查的过程中产生伪影。3、在检查的过程中患者必须配合医生保持不动或者是配合呼吸。4、女性患者在做CT之前一定要排除怀孕的可能。5、对于不能够配合做检查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做镇静处理。"
刘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
2020/12/23收听(40836)
河南中医一附院 孙彦琴
播放次数:2.3万
三亚市人民医院 周辉
播放次数:3.43万
西安交大附属二院 乔鸿飞
播放次数:4.99万
山西医大第一医院 王洪胜
播放次数:4.9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