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要吃什么药

2023-12-28 16:36播放 : 27622

手机浏览

视频内容

睡眠障碍时可选用两类药物,一类是西药,一类是中成药,具体如下:

一、西药:

1、苯二氮䓬类的药物:西药主要指的是一些苯二氮䓬类的药物,比如常用的舒乐安定(艾司唑仑片)。艾司唑仑片是最常用的药物,也是很多中老年患者愿意去选择的药物。此外,还有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等苯二氮䓬类的药物都可选用;

2、褪黑素:褪黑素其实在国外比较流行,但国内用得比较少。因为很多患者认为,褪黑素应该没有起到深睡眠的效果。但国外使用褪黑素已经非常流行;

3、新型的睡眠药物:新型的睡眠药物包括常用的右佐匹克隆,还有思诺思(酒石酸唑吡坦片),即唑吡坦类药物,很多患者在用唑吡坦。此外,还有扎来普隆,但扎来普隆只能让患者快速入睡,对睡眠的深度并没有太多的帮助。上述几类新型的睡眠药,各有优、缺点。优点在于副作用不大、成瘾性不强,改善睡眠的作用比较好;缺点是药物的价格,可能相对贵一点,比阿普唑仑、艾司唑仑、苯二氮䓬类药的成本贵一些,不是很多老年患者所能承受,所以各有利弊。

二、中成药:

还有一大类就是中成药,比如一些枣仁安神(枣仁安神胶囊),还有一些安神类的药物都可以使用。此外,现在用得比较多的药物,除了上述安神制剂,还有乌灵胶囊。乌灵胶囊用于睡眠障碍的患者,也没有问题。

分享:

87
同科室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相关推荐

睡眠障碍用什么药

"睡眠障碍的药物分为几大类,临床上用的比较多。首先、尽量选用副作用比较小的药物,如果是非处方药物,在市面上现在比较多的是褪黑素,或者是具有褪黑素功能的保健品,如脑白金。第二、非苯二氮卓类的镇静类药物,这类药物的特点快速,比如吃完药物之后5-10分钟就会起效,但是起效时间短,一般是2-3小时或者3-4小时,如果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话,可能会造成药物性的早醒,也就是大概睡到2、3点钟就会不自觉地醒过来,而且因为已经睡了一觉,可能再次入睡会相对比较困难,所以这一类药往往用于倒时差或者急性的短期失眠。第三、苯二氮卓类的药物,目前市面上用的最多最广,但是副作用是非常大的,也就是各种安定。特别要提醒老年人,一般不建议使用氯硝安定类的药物,它有非常强的肌肉松弛的作用,老年人有很多的心脑血管伴随症状或者糖尿病,晚上会不自主地起床,因为肌肉松弛很容易突然摔倒,造成骨折,甚至朦朦胧胧的情况。第四、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主要适合用于具有情绪问题、睡眠不好的病人。第五、针对相对比较重的顽固性失眠,伴有精神症状的,可以加用小剂量的新型抗精神药物,但是特别强调是非常小剂量的,因为大剂量的抗精神药物,可能会加重病情的进展,或者是增加心脑血管猝死的风险。"

语音时长02:10''

尹又上海长征医院

2018/04/18收听(66490)

什么是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说法,作为疾病的诊断,它往往含糊不清,但总的来说,睡眠障碍其实是指在睡眠和觉醒过程中,出现一切的功能障碍,都称之为睡眠障碍。从表现来说,主要有四方面,第一、是在睡眠过程中,睡眠的启动过程出现问题,最主要的是失眠,病人睡不着、入睡难,需要很长时间,一般超过30分钟,这种就称之为入睡困难,就符合失眠的这种状态;还有在睡眠的过程中,也叫维持状态中出现问题,可能病人老容易醒,这叫浅睡眠,维持不了深度的睡眠,这也属于失眠的状态。第二、属于睡眠和觉醒的过程,我们所谓生物钟被打乱,这种乱也可能是按点睡不着,但醒的还特别晚,我发现好多从事脑力工作者或者年轻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夜里特别有精神,白天倒没精神,属于生物钟的紊乱。因为人的昼夜是非常分明,人体的卫气和营气运行是按照昼夜的阴阳来进行的,白天的气,要运行在你的体外,那属于卫分;晚上的气运行在营分,营在体内,如果这种运行紊乱,那生物钟就被打乱,这时睡觉也会出现一些颠倒的情况。第三、是老想睡、嗜睡,嗜睡这种状态也算睡眠障碍的一种,往往这种状态,除了年纪特别大的人,有时候会出现老打瞌睡的情况,年轻人一定要注意排除疾病,比如有的人代谢减退,比如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这种人就会老想睡觉,低代谢状态。当然,其他的还有脑部的一些病变,神经的一些病变,或有的人全身的病变,有些病变会导致嗜睡这个症状,一定要排除一些疾病。第四、和睡眠有关的不正常的现象,比如有人梦游,夜里他出去活动,还能看见路,但是他又不能跟你沟通,所以叫梦游症;还有的夜里会磨牙,大脑可能有部分神经还在兴奋状态,咔咔的磨牙;另外,还有的人会做噩梦,他一夜一夜的噩梦,这个怎么解释?它属于睡眠过程中的不良表现,也属于睡眠障碍,因为它本身会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甚至使睡眠成为一种比较可怕的情况。所以按照症状,基本是这四方面。

语音时长03:16''

葛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17/12/05收听(4667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5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5)第 00017 号
中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43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4)3718-184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5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