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疲劳综合征

2023-10-24 00:50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疲劳综合征是指在没有任何病因下出现的反复发作,及发作持续很长时间的慢性疲劳,属于一组症候群。除了疲惫症状外,还有许多其他症状,如感冒、咽喉痛、头痛、失眠、焦虑等。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建议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疲劳后,才能确诊为疲劳综合征。

分享:

128

相关推荐

疲劳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现在确实不清楚,归纳有这么几条可能是有关系的。第一个是社会和心理应激的问题,因为疲劳综合征不光是累,往往还有一些心理上的累,好多人说我心很累,导致全身的没劲,那么我们发现这种人群往往是和压力有特别大有关系。因为从应激系统来说,如果外面的压力特别大,身体里肾上腺分泌很多激素来应对它,身体叫应激反应,如果这长时间的压力,会导致的应激反应出现一些问题,一个是神经递质分泌减少,一个是神经递质的接受程度下降,所以应激是慢性疲劳综合征一个主要的原因。长期压力,其实这个压力并不是非常巨大的急性压力,不是自然灾害,也不是家里重大的变故,它是慢性的压力,慢性压力就是每天都要在持续的不断的重复这种压力,最终就像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逐渐增加得不到释放,最后把人的整个身体、心理,这种承受力会压垮,会导致一种慢性疲劳,所以我们认为应激和身体的长期压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第二、有的人认为是病毒,因为最早期发现是海湾战争后,老师说很多官兵,就得了一种懒病,不想动,但他们同时又伴有类似流感的表现,像咽喉疼痛,甚至有些发烧的感觉,淋巴结肿大,后来就发现他们的一些免疫指标出现异常,所以有的人认为是一些病毒感染造成的,但现在随着慢性疲劳病例越来越多,发现很多病人并没有这些特征,那么病毒感染可能不是主因,它可能参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一部分内容。第三、是很多都不定的因素,包括周围环境,另外认为化学物质或者饮食的偏多,都或多或少和慢性疲劳综合征有关,所以病因现在都是推测或者初步的判断,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语音时长03:26''

葛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17/12/05收听(43256)

疲劳综合征的症状

疲劳综合征,首先最主要的就是一个持续性的、反复性的这种疲劳,这种疲劳的特点,第一、没有什么原因,说它得病它也没有得病,另外你说特别累,有的病人说不是特别累,或者以前累过,但现在不累,这个原因是不好解释的,这是一个主要的特点。第二、就是疲劳不好恢复,一般来说,生理性疲劳,睡一觉休息休息,一般在24小时之内,这种运动性疲劳,我们认为是可以修复的,可以恢复,而这种疲劳有的病人说越睡越累,但是它是不可修复的,这是它疲劳的特点。疲劳还有伴有其他的症状表现,症状表现包括免疫力的问题,经常感冒,病人也是别人不感冒他也要患感冒,表现为嗓子痛、咽喉疼痛,甚至有时候还有淋巴结的肿大,所以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病毒导致的。另外,就是神经系统的紊乱,表现为头疼,这种头疼可能以前没有,自从疲劳以后,反复出现头疼,它是血管神经性的头疼。第三、是一些精神上的或者心理上的不适感,包括焦虑、抑郁,还有一些沮丧,自我评价下降,兴趣减退。最后一个大家还是要注意,就是运动性,运动后出现疲劳的恢复时间超过24小时,所以包括美国疾控中心对它的诊断,除了疲劳还包括我上面说的这几条中的四条,才能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语音时长01:51''

葛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17/12/05收听(78638)

疲劳综合征的症状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太多了,往往没有特异性。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伴有多种的神经精神症状,但是没有发现有器质性或者精神性疾病,各种各样的症状在身体当中同时存在。医生通过详细的检查没有发现重大的异常,主要表现为长期的心情抑郁、焦虑不安、全身疲惫,甚至食欲受影响。病因往往不明确,与长期的过度劳累,主要是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以及饮食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心理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都有关系。身体各个系统都觉得难受,比如明显的情绪不理想、抑郁、焦虑、急躁、容易发脾气,同时可能体重会明显变瘦或变胖、不想活动、浑身感觉到乏力,也不想吃东西,大便次数有可能改变,最主要的是情绪不振、精神紧张、失眠多梦,甚至早醒,另外有可能造成尿频、尿急,甚至男子出现遗精、阳痿,女性出现月经不调,也有可能出现眼睛的不舒服。慢性疲劳综合征造成全身都难受,但医生经过详细的检查除外了器质性疾病,没发现特殊的异常。医生会嘱咐需要定期检查,以警惕没有发现的器质性疾病。医生会建议使用某些药物,但一定要慎重使用阿司匹林。另外,在饮食上要均衡营养,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肉、蛋、奶不能少,但是要少油、少盐、少糖。运动避免过度的激烈,同时要注意规律的作息,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

语音时长02:41''

胡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6/20收听(7276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4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