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作用

2023-03-24 03:12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黄芪味甘而性温,归肺、脾经,主要功效为补气升阳、生血行滞、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尿消肿、生津止渴等。对于气虚、气不固,同时伴有升举无力的病人,经常会用到黄芪。另外,病后体弱,出现脾气亏虚,导致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等,也可以使用黄芪。

除此之外,有中焦的虚寒而出现的面色萎黄、腹痛等,或者是阳气虚衰,出现肢冷、多汗、畏寒等,以及对于脾气不升、中气下陷、子宫脱垂、久泻、脱肛等,均可应用黄芪治疗。黄芪有补气的作用,但补而不滞,因此还有补气行滞的效果,如气虚血滞出现的风湿痹痛、麻木拘挛、中风、半身不遂等,可以用到黄芪。黄芪既补肺气又健脾肺,也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但在使用前应前往医院就诊,明确能否应用黄芪。

分享:

66

相关推荐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芪属于补虚药。药性甘,微温,归肺、脾经。功效主要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临床上主要应用于一脾气虚证,黄芪是补中益气之要药。擅长治疗脾虚中气下陷证,如临床常用的补中益气汤,和升麻、柴胡、人参等相配伍,升阳举陷之功效。治疗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症。黄芪既能补脾益气,又能利尿消肿,可以用治脾虚水湿运化不利所导致的浮肿、尿少,常与白术、茯苓等配伍。黄芪又能补气生血,可以用于治疗血虚证,或者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如当归补血汤、归脾汤;二肺气虚证,黄芪可以与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一起使用,治疗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之症;三气虚自汗:肺脾气虚之人往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黄芪能够补益脾肺之气,益卫固表,治疗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常与白术、防风等同用,如玉屏风散。四气血亏虚,疮疡久不收敛:黄芪补气还能托毒生肌。如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可用本品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以外出,如托里透脓散。疮疡后期,因气血虚弱,脓水清稀,疮面难敛者,用本品可以补气生血,有生肌敛疮之功效,如十全大补汤。此外,痹症和中风后遗症期等气虚而致血瘀、筋脉失养者,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可以用黄芪补气以行血,如补阳还五汤。

语音时长02:08''

郑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17/10/18收听(5298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4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