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湿气是什么

2023-01-16 20:22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中医所说的湿气又称为湿邪,主要分为内湿和外湿,具体如下:

1、外湿:与自然界的环境有关,比如长期浸泡在水中或者居住于比较潮湿的环境下,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

2、内湿: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湿气,主要与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脾。脾具有运化水湿的功效,脾的功能失常导致水湿之邪在体内泛滥,大量湿气在体内聚积并出现相关症状,如肢体沉重、乏力、口中黏腻、皮肤油腻、大便黏滞不爽、舌苔厚腻等。

分享:

54

相关推荐

中医说入睡困难的原因

中医所说的入睡困难,一般是讲不寐,病因有很多,有实证,有虚证。一般实证来讲,有心火扰神、肝胆火旺和痰热扰神,其中,心火扰神和肝胆火旺,就是有热的基础,热扰心神,肝胆之火向上,也会扰动神明,导致夜间难以入睡,这是实证。平时就会有急躁易怒,比如口腔溃疡,比如经常面色潮红、出汗,还会有湿热的症状,比如口干、口苦,两胁肋的胀痛、胀满,应该降心火,清肝胆的湿热,清肝胆之火,进行平肝潜阳的治疗。痰热扰神,一般是肥人或者有湿盛体质的人,爱吃肥甘厚腻的、油脂类的食物,聚湿成痰,日而化热,痰热也是扰动神明,导致难以入睡,导致不寐。虚证,一般指长期卧床的患者,会导致气血亏虚,气血亏虚难以养心,难以养神也会导致不寐。长期的思虑而导致脾气不足,最终会影响气血亏虚,引起睡眠失眠的问题。还有心胆气虚,平时总爱被吓一跳,比如有人说话,有人关门,或者突然的声音,会导致心中的悸动或者惊恐,晚上就难以入睡,这是心胆气虚所造成的,应该补心益胆。平时饮食吃得过多,胃中积滞,这是饮食积滞来的,所以中医有句话,叫胃不和则夜不安,积滞之后,会影响夜间的睡眠状态。所以,根据不同的病因,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但总体中医治疗入睡困难的原因,大体就这些。

语音时长02:45''

曲健大庆市中医医院

2018/11/19收听(40904)

湿气是什么

"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六气,代表着自然气候变化,作为致病因素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湿是六淫之一,也是致病因素之一。湿是长夏的主气,在夏秋之交,阳热下降的时候,水汽蒸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邪为病,既有外感和内湿之分,外湿多是由于气候潮湿或者涉水淋雨、久居潮湿之地等外在的湿邪侵入人体而致。内湿一般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湿邪重浊,重是指湿邪沉重,有下降的意思。一般感受了湿邪以后,常见的是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等等症状。排泄物一般都是黏腻或便溏,小便是浑浊的,女子可以白带过多。湿又是阴邪,容易阻遏气机、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脾又主运化水湿,脾是和长夏相对应的,所以暑湿伤人的时候,最容易伤脾而表现出腹泻、尿少、水肿等等症状。湿性的特点是黏滞,黏就是黏腻,滞就是停滞的意思,表现湿邪感染人以后,容易引起排出物或者分泌物多黏滞而不畅。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不容易去除。湿性趋下,容易伤及人体的阴位,容易出现淋浊带下以及泻痢,多是由于湿邪下注所引起。"

语音时长02:44''

梁保丽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2018/10/20收听(6397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4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