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定会失明吗

2023-05-12 10:05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眼科疾病。早期和中期的视网膜色素变性,一般不会失明,会保证有一定的视力,对生活和工作、学习,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晚期的视网膜色素变性一般就会失明。晚期的病人维持到大概70-80岁,眼睛的视力就会逐渐达到失明。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会遗传给子代。早年或者早期的病变,如20-30岁以前的青年时期,一般不表现任何症状,偶尔会有夜盲,或者是偶尔视力有所下降,一般不会对生活和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到40-50岁以上,就有视觉障碍的表现,有明显的视野缩窄,会发生夜盲的症状。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和学习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到70-80岁的时候,视力由于并发白内障、青光眼,而造成进一步下降,最后导致失明。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并发白内障治疗白内障,并发青光眼则可以针对性治疗青光眼,能够维持数年视力。但达到晚期之后,一般都会失明。

分享:

34

相关推荐

什么是视网膜色素变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我的诊疗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的这种患者,他们表现为夜盲,也就是当傍晚的时候,别人或者别的小伙伴可以行走自如的时候,他们的行动却受到障碍,或者不能辨别前面的障碍物,或者容易跌倒,最开始表现为夜盲,就是晚上看不到,慢慢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他会发现不但晚上看不到,他白天也看不到,白天的视力也严重受损,就到眼科来就诊。一般的眼科医生还不知道这是什么疾病,只有眼底病专家或者是有经验的眼科医生,经过眼科的详细检查,如眼底的检查、特殊的眼科功能学检查,才知道这个病叫视网膜色素变性。这个病也是一个先天遗传性疾病,它的遗传方式也分很多种,可以有家族史,有完全找不到家族史,也就是他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是好的,就他一个人,就出现散发病例,不论是遗传也好,还是散发病例也好,他们的根源都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的。在编码视网膜色素细胞功能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的蛋白不能够行使看东西的功能。我们知道眼底看东西的感官细胞有两种,一种叫视杆细胞,一种叫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就是管晚上的视力的,视锥细胞就是管白天的视力和色觉的,这种病变首先侵犯视杆细胞,也就是晚上看不到,慢慢发展,也侵犯到视锥细胞,白天也看不到,这些患者最终可以完全失明。

语音时长01:44''

陈中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2017/07/10收听(1671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5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