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血小板即大血小板,大血小板偏高可能是由于剧烈运动、饮水不足、妊娠状态等生理性因素所致。但也可能是由于感染、外伤、血小板增多症等病理性因素所致。
一、生理性因素:
1、剧烈运动:由于剧烈运动,使得机体大量出汗,造成水分大量流失,出现了血液的浓缩,故而出现血小板相对增高。因此,一般安静休息一段时间,即可恢复。
2、饮水不足:由于饮水不足,导致血液浓缩,故而出现大型血小板数量的升高。建议适当补充水分,并保证每天饮水2000ml左右,以改善情况。
3、妊娠状态:对于妊娠期女性,因胎儿和孕妈妈均需消耗血小板,故可能使得血小板出现增高。此多为正常情况,一般分娩后,即可恢复正常水平。
二、病理性因素:
1、感染: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常使得体温升高,导致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稠度升高,故而出现大型血小板上升。建议前往医院,查明病原微生物的类型,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头孢他啶、阿昔洛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外伤:因严重创伤,使得血小板流失增多。而机体对血流稳定具有调节作用,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可能使得大血小板反应性增高。建议及时止血,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以促进恢复。
3、血小板增多症:因骨髓造血亢进,使得外周血中血小板大量增多,故而出现大型血小板偏高的情况。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因此,出现上述指标偏高的情况时,无需紧张。遵循医嘱按时治疗即可,以促进恢复。
大型血小板比例偏高,检查项目已经在很多的三甲医院,已经不列入血常规的项目里。
因为大型血小板的比例会因很多生理因素变化而发生小幅度的变化,比如进餐后,运动后,大型血小板比例都会少许升高,随着休息以后就可恢复正常。
部分医源性的因素也会影响大型血小板比例的检验,比如抽完血标本放入试管中,没有与抗凝剂充分的颠倒混匀,而是长时间的搁置,导致血小板有可能会黏附和聚集在试管壁上,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性。
大型血小板比例偏高一般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主要是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胞浆脱落而来,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容易黏附,聚集和破坏,不能仅凭这一项判断血小板是否质量异常。
通常要根据血小板数量,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综合分析,如果这些都是正常,仅此一项大型血小板比例偏高,没有任何的诊断疾病的意义。
白细胞偏高、血小板偏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有很多,既有生理性原因,也有病理性原因,具体如下:
1、生理性原因:若白细胞与血小板都同时偏高,一般见于一些激动、生理性波动、用了一些药物、有时晚上休息不好、运动过度等情况。上述生理性原因都会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偏高一点,不一定是疾病。此外,怀孕的妇女也会出现白细胞偏高、血小板偏高。因此,白细胞、血小板只要不是很高,一般都不考虑是疾病;
2、病理性原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感染,比如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血小板可能都会同步偏高一点。此类情况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是病理性的白细胞、血小板偏高,包括一些细菌性感染、炎症,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此外,还有一些血液病,比如白血病以及骨髓增殖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上述疾病都会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偏高一点。
因此,白细胞、血小板偏高时在临床上要综合分析。因为单纯凭借血常规仅是机械性分析,有时不能得出具体的原因,还是要依赖于医生来全面分析。
教科书上血小板的正常值在100-300×10^9/L之间,现在临床上检验科仪器的血小板参考值是在125-350×10^9/L之间。所以如果血小板是307×10^9/L,要看这个化验结果后面这个仪器的参考值范围,一般应该是在正常值范围。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血小板的计数,比如血小板生理性增高可能跟年龄、性别有关,尤其是男性吸烟者的血小板计数会偏高。还有就是反应性增高,比如女性的月经期,或者是寒冷、运动后、饱餐后、服用某些药物、感染等,可引起血小板轻度偏高或者中度偏高。
如果是病理性偏高,就是疾病所致的血小板增多,一般是要高于450×10^9/L,甚至在600×10^9/L、1000×10^9/L以上。总之,血小板307×10^9/L是在大致正常范围内,并不能代表是否有某种疾病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