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所以血小板数值是衡量血液健康的重要标志。若数值偏高首先要定期检查血小板是否持续增高,因为偶尔的血小板增高可能是生理性增高,若怀疑为病理性增高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在剧烈运动、饱餐、寒冷等条件下体内血小板会释放增多,从而引起外周血中血小板增加,正常人每天血小板数会有一定的波动,一般是晨间比较低,午后增高。除此之外也受到测量季节的影响,一般冬季相比春季而言会有一定的增高。上述情况都是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
1、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的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以上几种疾病均属于原发性的血小板增多,治疗上主要是预防血栓和出血,此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或手术治疗;
2、感染:患有慢性炎症,如类风湿关节炎、急性风湿热、结节性动脉周围炎、韦格内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结节病、慢性肺脓肿、骨髓炎等以及处于各种急性感染恢复期时会使血小板反应性增高,此时需到医院查明病因再对因治疗;
3、贫血:急慢性失血所致的血小板增多是机体的一种保护反应,一般出血控制后血小板可恢复正常。缺铁性贫血患者在补充铁剂后,血小板计数可恢复正常。溶血性贫血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病情控制后可恢复正常;
4、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可能会增高,建议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另外此类患者由于凝血系统紊乱应注意预防出血及血栓。
此外,脾切除术后也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增高的情况。脾脏可吞噬血液中的老化细胞,所以脾切除后1周内血小板增高,一般2个月内即可恢复正常。部分药物也可以出现上述情况,如肾上腺素、白介素-1β等可使血小板反应性增高,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