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偏高是指体内血小板数值高于正常值,血小板的正常值是100-300*10^9/L,大于400*10^9/L,称为血小板偏高。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凝血,如果血小板减低,会出现各种出血的症状,如皮肤黏膜的出血、消化道的出血。而血小板偏高,尤其是高的不是很多,常见于继发性血小板增高,或者反应性血小板增高,如缺铁性贫血、肺部感染、免疫风湿病等。
如果血小板偏高,是继发性的血小板增高,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如果是老年人,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要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血小板一般正常的成人血小板计数在(100-300)×10^9/L,如果大于300×10^9/L,就属于血小板偏高,如果血小板计数大于450×10^9/L,就属于血小板增多。
1、生理因素:血小板偏高,可能是生理因素导致的,一般在运动后、进餐后或者月经期,血小板计数会偏高。
2、病理因素:另一方面血小板偏高,可能要评估是否存在疾病,要根据临床的症状、体征、病史的采集,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来综合评估。
常见的反应性血小板增高主要是失血、溶血造成的缺铁性贫血,会引起血小板的偏高,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感染,也会引起反应性偏高。
总之,有很多原因会引起血小板偏高,一般轻度偏高不伴有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异常,只需2周或1个月后复查血小板的计数。如果血小板计数进行性增高,伴有其他血细胞的异常,就需要前往血液科查明原因。
临床上并没有明确数据表明血小板偏高不能吃什么,但是需要注意高糖食物、高脂肪食物、高盐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易过敏食物等,需要限制摄入量。
1、高糖食物:如果经常吃高糖食物,例如奶油蛋糕、糖果等,容易引起血糖波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小板容量,导致不良反应出现。
2、高脂肪食物:血小板偏高时血液粘稠度较高,如果进食高脂肪食物,容易导致血管脂肪含量增加,加重血液粘稠度高的症状。因此患者应避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例如炸鸡、肥肉等。
3、高盐食物:血小板偏高时患者容易出现血栓,此时血压升高,因此应该注意避免吃含盐量较高的食物,例如腌菜、榨菜、腊肉、熏肉等,以免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4、辛辣刺激性食物:患病后患者还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辣椒、胡椒、洋葱、生姜等,以及白酒、红酒等刺激性饮品,避免刺激血管,不利于病情恢复。
5、易过敏食物:患者也应注意避免进食鸡蛋、牛奶、海鲜、牛肉、羊肉等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以免诱发过敏反应。
除以上食物外,还应避免吃寒凉食物、高嘌呤食物等,而且也不可以服用升血小板的药物。出现血小板偏高后,需要尽快前往医院血液科进行骨髓活检、外周血涂片等相关检查,判断具体病情,遵医嘱进行治疗。
血小板反映的是人体的止血功能,血小板功能主要是用来止血。血小板偏高有很多种病因,具体如下:
1、感染:有些病毒感染;
2、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小板增多;
3、血液病像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还有骨髓纤维化早期,也可以引起小板增多;
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也是会出现血小板增多。所以血小板增多有很多种病因,但不是说血小板轻度增多,就一定有意义。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血小板增多,也是需要先到医院去就诊。
临床上其实最多见的是,对于女性来说是缺铁性贫血,可以引起血小板轻度增多,一般血小板不会超过450×10^9/L。这时候如果进行补铁治疗,血小板就会恢复到正常。
但有些情况下血小板超过450×10^9/L时,这时就要进一步检查具体病因。像自身免疫病、血液系统增殖性疾病都可以引起血小板比较严重的增多,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可以引起血小板严重增多。自身免疫病的血小板增多还相对要轻,但不管怎么样血小板增多时,需要先到医院血液科进行就诊,然后进一步查明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