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 梅斌审核认证
跨阈步态由下肢的周围神经病变引起,患者足下垂,行走时膝关节抬的很高,以避免足趾碰撞地面,有如跨越门栏或涉水状,所以也称涉水步态。出现这种步态的原因是小腿的伸肌群瘫痪、神经压迫、外伤等都有可能引发跨阈步态的出现,常见于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
跨阈步态属于异常步态,是神经性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体征之一,它的出现是因为小腿肌肉的肌力异常,人为了行走而进行的异常协调动作。
跨阈步态属于周围神经病的范畴,腓总神经损害是引起跨域步态的原因,而腓总神经的损害以外伤为主。
与跨阈步态的形成有关的是小腿前外侧伸肌麻痹,伸拇、伸趾功能丧失,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
主要症状为行走姿态的改变,足不能背屈,足下垂并有足内翻,因为病足下垂,为了使患足尖离开地面,患肢抬的很高,如跨越门槛的姿势。
跨阈步态的治疗主要是针对腓总神经损害的治疗,配合康复治疗、针灸等促进肌力的恢复,调整行走姿态。
跨阈步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小腿的伸肌群瘫痪、神经压迫、外伤等。常见疾病有格林-巴利综合征、小儿麻痹、腓肌萎缩症、腓神经损伤等。
发病机制是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周围神经,导致神经传导损伤。表现为肌无力,多数患者表现为从双下肢向上肢发展,逐渐加重。导致跨阈步态的出现。
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患者可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可有跨阈步态的出现。
亦称为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临床主要特征是四肢远端进行性的肌无力和萎缩伴感觉障碍。
主要由外伤、糖尿病、结节性多动脉炎、麻风病等引起,以小腿前外侧伸肌群麻痹、轻微的肌无力、完全缺失运动功能为临床表现,可出现跨阈步态。
外伤如击打、撞击、牵拉、手术等引起的穿通伤、腓骨头骨折等损伤腓总神经,是导致跨阈步态的主要原因。
跨阈步态的症状主要是对异常步态的描述,同时还根据不同的损伤情况对足部位置、运功、肌肉外观等进行描述。
足部不能背屈,不能外翻,呈内翻下垂畸形,长时间呈马蹄外翻足畸形,足尖不能用力,行走时可见明显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抬高,呈跨阈步态。
轻度的跨阈步态表现,足内翻、外展和提足外翻障碍。
足下垂稍外展,足背屈和足外翻障碍,中度的跨阈步态表现。
患者足下垂,往往需要高抬膝盖才能真正地把患侧的脚抬离地面,呈跨越门槛样的姿态行走,常被地毯的边缘或脚下的小物体绊倒。
跨阈步态的出现,是由于腓总神经损伤,而该神经损伤还会有其他的一些表现:
足背与小腿外侧皮肤疼痛、麻木等感觉障碍。
小腿外侧和足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检查可见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等肌肉的肌力下降,甚至肌肉萎缩。
由糖尿病等疾病引发的跨阈步态由于患者长时间移动不便,易产生外部创伤,从而使皮肤溃破,而由于糖尿病的代谢异常和其他因素导致伤口难以愈合,甚至出现肢端坏疽。
因患者长时间行动不便,缺乏运动从而加重腰部及大腿外侧疼痛麻木,坐骨神经处压痛的症状。
足外翻,足下垂,行走时要用力屈曲膝关节方可代偿性向前移动,行走时如跨越门槛状。
伴小腿外侧和足背部的皮肤麻木,无法用力等。
外伤后出现跨阈步态的患者应立即就医,排除血管、肌肉的损害,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患者年龄?
出现跨阈步态多久了?
之前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
是否有其他的症状,如小腿胀痛、皮肤麻木、皮肤温度变低?
近期有没有受过外伤?
测定各种生理状态时的肌肉活动,检查肌肉和神经是否正常。
测定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检查患者是否因为相关疾病而导致神经病变,从而引发跨阈步态。
影像学上观察脊椎是否压迫神经,从而诱发跨阈步态。
足下垂,脚尖向下,无法用力回到正常位置,行走时患侧膝关节、髋关节屈曲太高,呈跨越门槛或涉水姿态。
肌电图检查可见神经传导异常。
有小腿外伤史、糖尿病、接触重金属、脊髓疾病等易致神经损伤的病史。
又称帕金森步态,步行时启动困难,行走时躯干前倾,双上肢僵硬缺乏随意运动,步幅小,越走越快,身体前冲呈慌张样步态,见于帕金森病,由于行走时身体随意运动差,迈步时足缺乏跖屈而拖步前行。
又称剪刀步态,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尤以伸肌和内收肌张力明显增高,双下肢强直内收,交叉到对侧,形如剪刀,多见于双侧锥体束病变。
又称减痛步态,患者由于下肢疼痛,步行时步长缩短,步频下降以减缓疼痛,见于骨与关节疾病下肢疼痛者。
跨阈步态是一种异常步态,会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以及日常的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应避免远距离行走或者劳累的活动,同时适当对下肢关节进行辅助活动,以免足下垂日久后出现关节粘连。
嘱患者卧床,加床栏防止坠床。定期对患侧下肢进行康复锻炼,做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糖,予糖尿病饮食。外伤的患者要监测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视病情进行清创包扎。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糖尿病则依据病情制定调整血糖的用药方案,麻风病则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针对性用药。
维生素B12、烟酸等B族维生素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可以缓解腓总神经损害,从而有效的治疗跨阈步态。
外伤引起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注意高蛋白饮食即可。由特殊原发病导致的患者应该根据原发病特点合理规划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
糖尿病患者应该减少糖分的摄入,多进食含有膳食纤维的蔬菜。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
注意戒酒,以免饮酒导致步态不稳加重,出现摔倒的情况。
跨阈步态的患者日常行动不便,还伴有原发病的症状,所以日常护理除了关注步行姿态外也要针对其他症状进行处理。
嘱咐患者在家属的陪伴下行走或者配备轮椅,不可擅自行走较长距离或者进行爬楼、下坡等危险动作。
为患者进行下肢关节的辅助运动,防治关节僵硬以及关节腔粘连。
平时注意检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对原发病出现的症状进行密切监测,糖尿病患者定时测量血糖,根据血糖调整饮食以及用药,外伤的患者注意观察下肢肤色,触摸动脉搏动,警惕挤压综合征。
跨阈步态的患者行走姿态异常,且日常生活自理受到影响,病人可能出现自卑、烦躁等情绪,要安抚患者情绪,鼓励其积极康复锻炼。
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按规范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生活中小心行走,谨防跌倒,发生小腿骨折,要固定好再搬动,以免引起或加重腓总神经损伤。
及时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重金属中毒、麻风病这些损害神经的疾病要尽早治疗,减少对周围神经的损害。
在受到外伤而致腓骨骨折等情况要及时就医,进行手术治疗。
日常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进行高风险运动,如滑雪、攀岩、跳伞等极限运动。
小儿麻痹可通过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来实现有效预防,儿童应按时接种。
[1]孙颖立,詹华奎.诊断学基础[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26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