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迷走神经兴奋

本词条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 曹丽丽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内脏运动、内脏感觉、躯体感觉四种纤维,在颈、胸、腹均发出多个分支,支配颈部、胸腔内器官及腹腔内大部分脏器,通过传导器官和脏器的感觉冲动及控制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活动来调节循环、呼吸、消化三个系统。迷走神经兴奋可由神经损伤或外科手术而导致。

  • 迷走神经兴奋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神经损伤、压迫、局部刺激等。常见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人工流产综合征、颈椎病等各种疾病,以及情绪改变和特殊动作。

  • 迷走神经兴奋后可以引起其支配器官及组织的相应活动改变,从而导致心率减慢或加快、心肌收缩力减弱、血压降低、出汗、胸闷、恶心、呕吐、低血糖等一系列的症状。

  • 迷走神经兴奋的治疗关键在于找出导致迷走神经兴奋的基础疾病。对于存在明显症状的迷走神经兴奋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焦虑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进行治疗。

  • 迷走神经兴奋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的变化,同时避免闭气、用力排便等动作,导致对迷走神经产生过多刺激,引起症状的变动。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肢体麻木、嗳气、反酸、胸闷、胸骨后压榨性疼痛
好发疾病
心肌梗死、人工流产综合征、颈椎病、胃食管反流病、十二指肠溃疡
治疗周期
视原因而定,一般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后多可获得缓解。
常用药物
地西泮、阿托品、溴丙胺太林
常用检查
血液检查、X线检查、磁共振检查、内镜检查、心电图
是否严重
视症状而定,轻者可对生活无影响,重者可发生晕厥。
重要提醒
部分较为严重的迷走神经兴奋患者,迷走神经兴奋多为突发,发作时可伴有晕厥。患者及家属要对患者可能发生的晕厥提高警惕,避免因晕厥导致骨折、外伤等并发症的出现。
病因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迷走神经兴奋多由非疾病因素导致,多和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做出特定动作有关,部分严重的迷走神经兴奋患者是由疾病因素导致的。

疾病因素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多是由于患者本身存在心梗的危险因素,在运动或者情绪激动等心肌耗氧量增大的情况下发生,心梗时会引起迷走神经的兴奋。

人工流产综合征

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在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由于刺激到迷走神经,从而出现相应症状。

颈椎病

多见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由于椎间盘的凸出对迷走神经产生压迫,导致其持续兴奋。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食管反流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等,也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进而引发相应症状。

上述疾病与迷走神经兴奋密切相关,且互相影响,可能和迷走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相关疾病
心肌梗死、人工流产综合征、颈椎病、胃食管反流病、十二指肠溃疡
非疾病因素

迷走神经兴奋也可以情绪变化引起;或者由长时间憋气、用力排便等动作引起。此外,当患者睡眠质量不佳,如经常熬夜,也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症状

迷走神经支配全身多个脏器及组织,在迷走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多个器官的症状。

典型症状

头晕、头痛

该症状的出现除了迷走神经直接作用外,还与颅脑的供血、供氧不足有关,多发生在患者的早期,重者还会出现晕厥的情况。

恶心

该症状主要与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失调有关,多见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患者。

心率减慢或加快、血压减低

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是迷走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的负性作用,而心率加快往往见于迷走神经兴奋之后,由于动脉压力感受器的活跃,反馈性的引起交感神经有关,在此过程中还可能伴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出现。

眼睑下垂、视物模糊

多见于颈椎病患者,椎间盘突出症状压迫迷走神经后,导致迷走神经受损,从而出现相应症状。

四肢发冷

也与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周围血供减少有关。

低血糖

迷走神经兴奋后,会引起患者的血糖升高,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最终导致低血糖的症状出现。

面色苍白

可见于人工流产综合征患者,由于其迷走神经系统受影响可引起循环改变出现此症状。

伴随症状

迷走神经在体内分部较广泛,作用较多,当其兴奋时,可相应引起其他伴随症状,具体如下:

  • 当患者的迷走神经兴奋是由颈椎病引起时,患者可伴有上肢无力、麻木的症状。

  • 当患者的迷走神经兴奋是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时,患者可伴有反酸、嗳气等症状。

  • 当患者的迷走神经兴奋是由心肌缺血引起时,患者可伴有胸闷、胸骨后压榨性疼痛等症状。

并发症

患者可因突发性的迷走神经兴奋导致晕厥,从而因物理因素造成骨折和外伤。

就医
多数迷走神经兴奋患者是由非疾病因素引起的,只需要改变生活方式,调整心情,即可好转。对于原因不明、症状频发且相对严重的患者,需要尽早就医。
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警示症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具体包括:

  • 患者的迷走神经兴奋频发,且未找到原因,需要尽早就医。

  • 患者的迷走神经兴奋时,伴有明显的症状,如头晕、头痛、心率改变、低血糖等,需要及时就医。

  • 患者因迷走神经兴奋,发生晕厥,甚至休克表现,需要即刻就医。

就诊科室
医生询问病情
  • 患者的既往病史和手术史?(如人流手术、心梗及消化系统疾病)

  • 患者的头晕、头痛症状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间?

  • 患者的其他症状?(如四肢发冷、上肢无力等)

  • 患者只出现症状前是否做过持续憋气或者用力排便的动作?

需要做的检查

血液检查

可以检查患者血液中的心肌坏死标记物,如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来排除患者是因为心肌梗死引起的迷走神经兴奋。

X线检查

可以用于检查患者的颈椎是否存在脱位、骨折的情况,对于颈椎间盘突出具有一定的意义。

磁共振检查

对患者的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周围的软组织情况、脊髓情况效果均优于X线检查。

消化道内镜检查

消化道内镜检查作为检查消化道疾病的金标准,可以协助诊断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

心电图

心电图为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常用方法,可以协助诊断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心梗等这种心脏疾病。

体格检查

可检查患者的颈椎状态、皮肤颜色、血压及心率等,为迷走神经兴奋的基础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为迷走神经兴奋病因确诊的辅助检查手段。

诊断标准
  • 根据患者病史和在出现头晕、恶心之前的患者所做的动作,如屏气、用力排便等,即可对患者的迷走神经兴奋做出初步诊断。

  • 结合患者的血液检查、查体、影像学检查等各项检查,即可对患者导致迷走神经兴奋的病因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迷走神经兴奋可引起低血糖症状,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血糖相鉴别诊断。

由其他原因导致的低血糖,患者常常存在病因,如肝病、糖尿病、胰岛素瘤、倾倒综合征等,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相关检查,即可完成鉴别。

治疗
迷走神经兴奋的治疗主要是为了减少患者因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避免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以药物治疗为主。
家庭处理

对于偶尔且无明显症状的迷走神经兴奋患者休息即可。

如患者因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四肢发冷、发白的缺血表现,注意保暖。

到院治疗

一般治疗

镇静休息,同时对患者使用心电监护设备监测患者的心律变化情况,对出现缺氧症状者,可以给予患者吸氧,尽早对导致患者迷走神经兴奋的基础疾病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地西泮

地西泮等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焦虑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头痛、头晕症状,起到抑制迷走神经兴奋的作用。

抗胆碱能药物

常见的药物为阿托品、溴丙胺太林等,该药物可以缓解由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消化道紊乱的症状。

饮食

原则上迷走神经兴奋的患者,并无明确的饮食禁忌,但是合理和健康的饮食对于防止症状的出现和症状的控制具有一定帮助。

饮食调理
  • 日常饮食中要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粗粮及富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避免因便秘导致用力排便的情况出现。

  • 日常饮食中忌食辛辣、生冷的食物,如辣椒、胡椒等。

护理

迷走神经兴奋患者在生活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可以把诱发迷走神经兴奋的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对症状的消除或疾病的恢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日常护理
  • 注意患者的保暖,在天气变化时,及时添衣。

  • 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使患者的情绪尽量保持平和。

  • 注意在患者发生晕厥时,避免其头部或身体其他部位受伤,同时及时就医。

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心率及血压情况。如出现加重或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及时联系医生。

心理护理

焦虑、愤怒、悲伤等情绪均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出现进展,因此医护人员及家属要尽量使患者心情保持平和。

特殊注意事项

对于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缓解的药物,如地西泮、阿托品等会对患者的睡眠及排便状况存在副作用,患者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观察病情变化及用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尽快就医。

预防
预防措施
  • 积极治疗可以引起迷走神经兴奋的原发病,避免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出现和加重。

  • 适量运动,提高整体的身体素质。

  • 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

  •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焦虑紧张。

  • 在发生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晕厥时,要避免物理性的损害。

参考文献

[1]朱大年主审;王庭槐主编;罗自强,沈霖霖,管又飞,武宇明副主编.生理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丁文龙,刘学政.主编;孙晋浩,李洪鹏,欧阳宏伟,阿地力江·伊明副主编.系统解剖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