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手足麻木

本词条由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幸兵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手足麻木是指患者自觉手脚出现麻木感,可伴随有感觉减退、疼痛、温度感觉减弱、手脚不灵活等表现,是肢体神经受损常见的一种症状。引起手足麻木的原因很多,除了多发性神经炎、关节性劳损疾病外,药物、环境以及营养缺乏等都可导致。

  • 手脚麻木可由许多原因引起,如神经挤压、血管痉挛、急性感染、受寒等,其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

  • 手足麻木可同时发生,也可单一出现。有的突然发作,有的缓慢起病。可两侧对称,或仅同侧手足受累。

  • 引起手足麻木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治疗是积极治疗原发病、营养神经等。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骨科、内分泌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神疲乏力、手脚怕冷、运动障碍、疼痛
好发疾病
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
治疗周期
视原因而定,无明确治疗周期。
常用药物
甲钴胺、维生素B、迈之灵
常用检查
血常规、颅脑CT、脊椎CT/MRI、空腹血糖测定、血管超声
是否严重
视原发病而定,病情严重患者可导致瘫痪。
重要提醒
部分老年人因疲劳、受凉、受风等情况引起手足麻木,多在休息后缓解,如麻木部位固定,持续存在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
病因

手足麻木可见于疾病因素或非疾病因素所致的情况,包括神经炎、关节疾病等,也可由疲劳、受凉等所致。

疾病因素

颈椎病

当颈椎骨刺挤压神经根时,可出现相应的手指放电样麻痛,手臂肌力减弱,手中握物会突然失落。若压迫颈段脊髓,还可有两足麻木、两腿无力、走路不稳、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腰椎管狭窄症

老年人由于椎板或黄韧带的增厚或椎体后缘骨刺,常使腰椎管狭窄、马尾神经受压,可出现腿脚麻木,不能走远,甚至不足百米就不能继续行走,需蹲下休息几分钟才能再走,即所谓“间歇性跛行”。

周围神经挤压

如肘关节增生或骨折、尺神经沟不平,尺神经在滑动中受到挤压或磨损,可发生尺神经炎而出现小指麻痛、小鱼际肌萎缩,甚至手骨间肌萎缩、掌间沟加深、小指及无名指屈曲,手呈现爪状畸形。老年妇女,多见腕管综合征,出现正中神经压迫症状,手指麻痛,大鱼际菱缩,桡神经受压时,手指背侧麻木。腓总神经受压则足背及小腿外侧麻木、足下垂畸形,胫后神经受累时足底麻木,足趾不能屈曲。

脑血栓

常一侧肢体麻木。多在夜间发病,有的伴有口眼歪斜、一侧肢体无力或偏瘫。

短暂性脑缺血

多系颈内动脉系统暂时性缺血,表现为侧头痛及对侧肢体麻木或软瘫。由于为血管一时性痉挛所致,一般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多可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短暂性脑缺血常在清醒时突然发作。

末梢神经炎

常表现对称性手足麻木,“手套型”或“短袜型”感觉障碍。症状发展迅速,数天内可由肢体麻木发展到垂腕或垂足症。

低血钾

可引起周期性麻痹。手足麻木但无感觉异常,且能在数小时或几天内恢复。

相关疾病
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
非疾病因素

冷刺激或冻伤

因末梢血管收缩、血运障碍,使手足缺血缺氧而致手足麻木。

其他

受风、疲劳、体位不适等因素也可引起手足麻木,一般经过休息可缓解。

症状

手足麻木主要表现为手足部位麻木及蚁行感,还会伴随其他症状,如手脚反应不灵敏、感觉及温度觉减弱或丧失。

典型症状

手足麻木可同时发生,也可单一出现。有的突然发作,有的缓慢起病。可两侧对称,或仅同侧手足受累。患者还可出现肌肉萎缩,肌力减小,手足变形,皮肤光亮、干燥等。

伴随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伴有反复腰背痛,蔓延到大腿、小腿(放射痛),可伴下肢无力,活动后加重。

颈椎病

患者伴有长期或反复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无力等。

中风

患者突发半身肢体麻木、无力,甚至昏迷、瘫痪。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患者手足麻木疼痛,通常下肢较为严重。

并发症

手足麻木通常不引起并发症,但原发病可能引起并发疾病。

就医
引起手足麻木疾病的原因较多,若为非疾病因素等引起,多可自行缓解;若为疾病所引起,应及时就医,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查明原因,一般无需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症状,患者应及时去医院门诊进行就诊。

  • 感到肢体麻木、僵硬。

  • 受到外伤后,手足出现持续麻木、功能障碍。

  • 长期或反复感到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

  • 反复腰背痛,甚则蔓延至大腿、小腿,伴下肢麻木、无力,劳累后加重。

  • 有糖尿病病史且伴有手足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

  • 由于长期手足麻木、手腕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若出现以下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去医院急诊就诊。

  • 有脑血管疾病病史患者,突发半身肢体麻木、无力,甚至昏迷、瘫痪。

  • 突发一侧肢体疼痛、麻木、运动障碍、无脉和苍白。

  • 突发高热、剧烈腰背痛、下肢麻木乏力、运动障碍,或直接瘫痪、尿便失禁。

  • 受到颅脑外伤后,出现肢体麻木、瘫痪、昏迷等。

就诊科室
出现手足麻木可根据病因就医于神经内科、骨科、内分泌科等,必要时可在急诊科就医。
医生询问病情
  • 何时出现手足麻木?

  • 有没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

  • 有没有外伤史?

  • 有没有长期服药史?

  • 有没有其他症状?(如感觉迟钝、神疲乏力、肢体怕冷等)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通过脊柱检查、脑神经检查、神经反射、运动功能等以了解基本状况。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有助于检测有无贫血。

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诊断糖尿病和判断糖尿病病情以及控制程度。

血脂检查

明确是否存在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同型半胱氨酸等。

神经电生理

有助于定位或定量手足麻木的神经支配特征及病变情况,而且还对治疗后效果进行精确评价,是目前临床上诊断和评定手足麻木患者的经典手段。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有助于确定患者有无脑部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脊柱CT/MRI

有助于确定有无颈椎、腰椎病变及椎管内病变。

血管超声

有助于确定肢体动脉狭窄、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诊断标准

患者主诉手足麻木,单一出现或伴随其他症状,如肌肉萎缩、肌力减小、手足变形等,可做出诊断。此外,还需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明确出现手足麻木的病因。

鉴别诊断

手足麻木症状明确,无需鉴别。

治疗
手足麻木根据其原发病的不同,其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通常使用药物治疗为主,通过积极控制原发病、营养神经来缓解手足麻木。
家庭处理

对于手足末稍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的手足麻木,可以通过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症状,但运动不宜过度,避免造成血供需求极度增加及继发的肢体缺血。通常可以进行颈部与肩部、脚部、手部运动。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该要绝对卧床休息,在家要注意坐姿,避免跷二郎腿、提举重物、劳累过度等。

到院治疗

病因治疗

患者若由于过多服用神经毒性药物以导致神经损伤等,应尽量减少神经毒性药物的使用。

药物治疗

营养神经的药物

若是由于神经病变而引起的手足麻木,可以选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等,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从而起到改善麻木症状的目的。

促进血液循环药物

常用药物有迈之灵,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改善症状。

积极治疗原发病

根据原发病不同,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可给予二甲双胍、格列吡嗪、阿卡波糖等药物。高血压需要控制血压,可给予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药物。高脂血症应降血脂,可应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等药物。

中医治疗

针灸治疗

通过辨别患者麻木疼痛所属经络,手掌、足底麻木疼痛者取手足三阴经五腧穴为主,手背、足背麻木疼痛者取手足三阳经五腧穴为主。

中草药治疗

根据证型的不同可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大活络丹等药物。

饮食

出现手足麻木的患者,日常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多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应针对性进行相应的处理。

饮食调理
  • 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可选择鸡蛋、牛奶、瘦肉等食物,还需注意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 应避免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 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需遵照医生指导,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方案,日常需注意避免高热量饮食。

护理

手足麻木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症状的消除以及疾病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作用。

日常护理
  • 日常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调节心情。

  •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防止过度劳累以加重病情。

  • 日常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处于阴冷、潮湿的环境中。

  • 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应注意规范用药,以保证治疗效果。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以及用药毒性反应,遵循医嘱用药。

心理护理

手足麻木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日常生活感觉有所退化,因此时家人应在身旁进行细心安慰与陪护,保证日常安全。

预防
预防措施

手足麻木的预防应注意日常的保暖,避免经常处于寒冷环境中,也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如有基础疾病,应注意尽早开始治疗,避免病情迁延。

参考文献

[1]袁鹤庭.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致手足麻木疼痛[J].中国针灸,2006,26(3):225-226.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