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颌下腺肿大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口腔科 陈良建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颌下腺肿大多由于激素调节障碍、感染、结石、肿瘤等原因导致,临床表现为下颌下及口底区可见到包块,质地稍硬,伴有发热、红肿疼痛等。颌下腺属于唾液腺,位于下颌骨的下方,左右各一个,主要分泌黏液和浆液状性质的口水。

  • 引起颌下腺肿大的原因众多,有感染、良性或恶性肿瘤以及内分泌失衡、免疫调节缺陷等,唾液腺结石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 颌下腺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为多形性腺瘤、血管瘤,大多无症状;恶性肿瘤有恶性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恶性混合瘤等,局部疼痛明显。

  • 颌下腺肿大的临床表现有颌下腺肿大,胀痛,颌下、口底区明显水肿,部分患者在进酸性饮食后更明显,但食后逐渐缓解。

  • 生活上如果注意预防,可以把诱发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一般预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如注意口腔卫生;戒烟戒酒;作息规律、适度运动等。

就诊科室
口腔科、耳鼻喉头颈外科
疾病别称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发热、颌下腺疼痛、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好发疾病
涎石症、下颌下腺炎、唾液腺良性肥大、唾液腺结核、舍格伦综合征、过敏性多形性腺瘤、下颌下区囊性水瘤、下颌下腺肿瘤、流行性腮腺炎
治疗周期
视原发病而定,一般规范治疗后短期内可获得缓解。
常用药物
吗啉胍、布洛芬、利巴韦林
常用检查
超声、血常规、CT检查
是否严重
恶性肿瘤导致的颌下腺肿大治疗不及时,出现进食困难,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寿命。
重要提醒
颌下腺肿大不能消退或持续肿大时,需要立即就医。
病因

颌下腺肿大多由疾病因素导致,包括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如肿瘤、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医源性的损伤、药物损伤、营养不良、长期酗酒也可引起颌下腺肿大。

疾病因素

感染性疾病

感染细菌、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后,使颌下腺部分组织细胞产生炎性反应,产生大量的渗出液,从而使颌下腺及周边组织水肿胀大。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舍格伦综合征、IgG4相关唾液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影响颌下腺的正常分泌,导致腺体弥漫性肿大。

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失衡如甲亢、甲低、甲旁亢、糖尿病等,引起颌下腺分泌异常,可引起无症状性唾液腺肿大。

肿瘤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有多形性腺瘤、血管瘤;恶性肿瘤有恶性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肿瘤生长压迫颌下腺正常组织,颌下腺功能受到影响,发生异常肿大。

颌下腺结石

结石在颌下腺内堵塞,长期不通导致唾液淤积而炎症发生,随即发生局部的肿大。

相关疾病
涎石症、下颌下腺炎、唾液腺良性肥大、唾液腺结核、舍格伦综合征、过敏性多形性腺瘤、下颌下区囊性水瘤、下颌下腺肿瘤、流行性腮腺炎
非疾病因素

先天性因素

颌下腺先天性肥大可导致颌下腺肿大。

药物损伤

抗胆碱能药、抗精神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可出现颌下腺肿大。

医源性损伤

支气管镜探查并发症、颌下腺受到器械刺激压迫、放疗后的不良反应。

酗酒及营养不良

长期酗酒肝功能受损,蛋白质丢失;营养不良后维生素、蛋白质缺乏。

症状

颌下腺肿大是一个独立症候,一般为表现为颌下及口底区明显水肿,颌下腺疼痛,颌下腺肿大,质地稍硬等;不同疾病导致的颌下腺肿大还可伴随有发热、口干、面瘫;或是并发感染、运动障碍。

典型症状

颌下腺肿大根据病因不同,典型表现稍有区别:

涎石症、慢性下颌下腺炎

颌下腺肿大、导管口黏膜红肿、可触及硬块、唾液流出受阻、局部胀痛、疼痛向耳部、颈部放射。停止进食后腺体恢复正常,疼痛消失。

颌下腺肿瘤

肿块持续增大,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无明显不适;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有局部疼痛。累及神经,出现神经症状,如舌麻、舌痛、舌运动障碍。

唾液腺结核

病程短,颌下腺肿大呈弥漫性,可触及波动感,挤压后可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自身免疫性疾病

颌下腺呈进行性、慢性肿大,无疼痛。

唾液腺良性肥大

腺体双侧弥漫性肿大、无疼痛、无包块,导管口无红肿,挤压后有清亮液体流出,多见于中老年人。

过敏性涎腺炎

有明显过敏史,腺体反复肿大,呈双侧对称,地质柔软,肿大突然,消失迅速。

伴随症状
  • 颌下腺肿瘤患者,除出现颌下腺肿大外,还可能伴有面瘫。

  • 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颌下腺肿大,可伴随有口干、眼干、鼻腔粘膜干燥等症状。

  • 急性感染性的颌下腺肿大伴随全身发热、淋巴结肿大、感染控制后体温降低。

并发症

因颌下腺肿大,影响舌的运动,阻碍食物从口腔进入口咽部的过程,从而出现吞咽障碍。

就医
日常生活中出现颌下腺肿大,伴有发热、脓液分泌、疼痛,应及时至医院口腔科就诊,遵医嘱进行血常规、超声、CT等检查明确病因。结合病史、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原发病。
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警示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具体包括:

  • 颌下腺肿大超过一周未见明显消退,肿块质地变硬。

  • 颌下腺肿大,伴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肿块、口干、眼干、关节疼痛。

当患者颌下腺破溃,继发感染,出现高热、昏迷等危急重症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诊科室
多数患者应优先就诊于口腔科或耳鼻喉头颈外科。
伴有口干、眼干、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就诊于风湿免疫科。
有内分泌疾病病史者可就诊于内分泌科。
医生询问病情
  • 患者年龄?

  • 颌下腺肿大有多久了?(如鲜红色、铁锈色血痰、暗红色、黏稠暗红色血痰)

  • 有没有疼痛、脓性分泌物?

  • 是否做过牙科治疗,有无面部外伤史?

  • 是否服用过抗胆碱能药物、精神类药品?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视诊患者肿大部位、口腔黏膜有无破溃、化脓、颜色改变;触诊患者颌下淋巴结有无肿大、有无压痛。

实验室检查

IgG亚类测定

为风湿免疫疾病测定项目,如果IgG4明显增高,对诊断IgG4相关疾病具有参考意义。

结核菌素试验

对诊断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检测,有助于判断有无贫血。白细胞计数帮助判断是否为感染性疾病。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对占位性病变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可以了解颌下腺结构及肿大的性质。

CT检查

有助于发现颌下腺中有无结石,结石部位、大小、数量。对良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X线检查

作用和CT类似,能显示颌下腺中是否有结石、结石部位及数量。对肿瘤的鉴别也有一定帮助。

唾液腺内镜检查

了解唾液腺导管有无阻塞与病变。

组织活检

对肿大部位进行病理检查,明确囊肿、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性质。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发热、疼痛,并伴有下颌部位肿大,通过X线,CT等检查的影像学结果显示出现颌下腺肿大,并有脓性分泌物排出。可诊断为颌下腺肿大。

鉴别诊断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与颌下腺肿大的发生位置较为接近,一般容易发生混淆,两者可以进行鉴别。流行性腮腺炎具有流行性,儿童多见。为耳下区疼痛,腮腺区肿大,体温升高到38℃以上。部分患者有如发热、寒战、头痛、结膜炎、咽炎、疲倦、厌食、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体温可高达40℃,以后出现腮腺的肿痛。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界不清,局部皮肤张紧发亮但不红,表面发热,腺体质地均匀,中等硬度,有触压痛。双侧腮腺可同时肿大,但多数病例初起为单侧也可见双侧发病。腮腺导管口形态正常,不红肿,唾液分泌清亮。颌下腺肿大成年人多见,主要是颌骨区域的肿大,可以伴有红肿热痛,也可不伴有,一般有颌下腺导管的阻塞,有咸味分泌物排出。可以通过体格检查、B超、CT进行辅助鉴别。

治疗
颌下腺肿大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如感染性疾病需要控制感染,消除炎症,合理应用抗生素、止痛药;囊肿、肿瘤疾病则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家庭处理

当患者下颌部肿大,皮肤颜色发红、质地柔韧、有压痛时可以采用冰敷,有助于消肿。饮食采用半流食或流食,避免刺激病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加重病情。

到院治疗

药物治疗

吗啉胍

本药为广谱抗病毒药,对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颌下腺肿大具有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可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也有过敏性皮疹皮痒的表现,个别可引起出汗、低血糖等反应。

布洛芬

布洛芬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缓解颌下腺引起的疼痛具有重要作用,不良反应可引起消化道不适,如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是抗病毒类药物,可以治疗感染病毒引起的颌下腺肿大,孕妇、肾功能不全、心脏病病人慎用。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为常见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引起颌下腺肿大,不良反应有消化道不适,如恶心、呕吐。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针对良恶性肿瘤引起的颌下腺肿大,如多形性腺瘤、下颌下腺肿瘤等。采取手术切除,手术不可做单纯肿瘤摘除,只切除肿瘤可能引起复发,应完整切除肿瘤和周围的腺体。手术需要根据肿瘤范围和恶性程度确定病变累及的神经的保存与否。

饮食

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能促进疾病康复,颌下腺肿大患者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饮食调理
  • 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火锅、烧烤等,避免食物刺激肿大部位,加重局部的红肿热痛。

  • 避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戒烟戒酒,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 多吃水果蔬菜,同时摄入足量蛋白质和热量,维持机体运作所需的能量。

  • 术后禁食或流食,避免阻塞唾液腺导管口,造成复发。

护理

颌下腺患者要在生活上进行相应的护理,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继发感染;进行病情监测,关注病情变化,监测下颌腺肿大变化情况和生命体征;配合心理疏导,避免患者恐慌情绪,劝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护理

注意患者口腔清洁,及时漱口、刷牙;保持局部卫生,避免破溃流脓,继发感染;术后患者清淡饮食,避免坚硬食物刺激口腔或伤口。

特殊注意事项

避免挤压颌下腺肿大的部位,防止反复摩擦挤压后感染化脓或肿瘤性质改变。

预防

颌下腺肿大的预防需要结合饮食、适度运动、调节心态、避免劳累等多方面进行,尤其是有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肿瘤家族史的患者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松懈。

预防措施
  • 合理饮食,避免生冷辛辣刺激、不食用过于坚硬食物。

  • 适度运动,强化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 对于有慢性疾病可能诱发颌下腺肿大的患者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紧张、焦虑情绪困扰。

  • 避免劳动过度,劳动时注意安全,避免外伤发生。

  • 注意口腔卫生,勤漱口,按时刷牙;适当按摩颌下腺,促进唾液分泌。

参考文献

[1]邵渊,张少强,白艳霞,赵继元,闫金凤,姚小宝,赵谦,刘利锋.颌下腺导管结石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47(09):863-866.
[2]戴俊臣.超声造影在分析涎腺多形性腺瘤生物学行为中的价值[D].遵义医学院,2016.
[3]AmrAli.1247例腮腺和颌下腺肿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9.
[4]张晓敏.颌下切口结合口内小切口手术治疗颌下腺结石的临床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9.
[5]刘仔龙,张国志.切除颌下腺的手术径路[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05):313-316.
[6]张蔚,黄政,阳彦章.6例腮腺和颌下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J].贵州医药,2019,43(05):809-8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