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踝关节骨折

本词条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王珏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组成,受到暴力损伤时可发生骨折,根据暴力作用大小、方向和受伤时足的位置不同可产生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骨折,踝关节骨折主要表现为踝部的疼痛、肿胀、内翻或外翻畸形以及活动障碍等。

就诊科室
骨科、足踝外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ankle fracture
疾病别称
踝部骨折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不稳
治疗周期
3个月至2年
临床症状

踝关节肿胀、疼痛、踝关节瘀斑、踝关节内翻、踝关节外翻畸形、活动障碍

好发人群
青壮年、老年女性
常用药物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七叶皂苷钠、低分子肝素钙
常用检查
踝关节X线片、踝关节CT、MRI检查
疾病分类

踝关节骨折由于外力作用方向、作用力的大小和受伤时肢体的姿势不同,可造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踝关节骨折的分类方法很多,但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将Danis-Weber和Lange-Hansen分类法结合的分类方法更为实用:

Ⅰ型

内翻内收型

当踝关节在极度内翻位受伤时(旋后),暴力作用通过外侧副韧带传导至外踝,引起胫腓下韧带平面以下的外踝骨折。若暴力作用并未因外踝骨折而衰减,继续传导至距骨,使其撞击内踝,引起内踝自下而上的斜形骨折。

Ⅱ型

外翻外展型

踝关节遭受间接暴力,在极度外翻位受伤,或重物打击外踝,使踝关节极度外翻,暴力经内侧副韧带传导,牵拉内踝而发生骨折。若暴力作用继续传导,距骨极度外翻撞击外踝和后踝,使外踝发生由下斜向上外的斜形骨折,并同时发生后踝骨折,骨折多在胫腓下韧带平面。

内翻外旋型

暴力作用于外踝,首先导致外踝粉碎性骨折和后踝骨折,但胫腓下韧带完整。暴力继续传导,踝外旋力量使内侧副韧带牵拉内踝,导致内踝撕脱骨折,Ⅱ型骨折均为三踝骨折。下胫腓韧带完整,不发生踝关节脱位是此型骨折的特征。

Ⅲ型

外翻外旋型

踝关节遭受外翻(旋前)暴力时,使内侧副韧带紧张,导致内踝撕脱骨折。若暴力作用不衰减,使距骨撞击外踝,导致下胫腓韧带断裂,发生下胫腓联合分离。若暴力继续作用,经胫腓骨间膜传导,引起下胫腓韧带平面以上腓骨的斜形或粉碎性骨折,有时暴力传导可达腓骨上端,发生高位腓骨骨折,临床上常因对这种损伤机制认识不足而漏诊。

垂直压缩型

即Pilon骨折,意为杵臼关系的损伤,常为高处跌落时胫骨下端受距骨垂直方向的暴力,导致塌陷型骨折。根据受伤时踝及足所处的位置不同,压缩重点部位可在胫骨下端的前缘、中部及后缘,中心部位压缩常同时伴有胫骨下端的粉碎性骨折或斜形骨折。

病因

间接暴力是引起踝关节骨折的主要原因,直接暴力打击也可发生复杂性骨折,以青壮年、老年女性多见,身体超重和骨质疏松是踝关节骨折的危险因素。

主要病因

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是导致踝关节骨折的主要病因,日常生活中施力不当,间接暴力作用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踝关节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落足部着地、行走不慎等。

直接暴力

某些强有力的外力直接作用于踝关节及周围部位,可导致踝部的复杂性骨折,如交通事故伤、建筑工地外伤等。

积累性劳损

如远距离行走、长时间运动或不当等,容易导致踝关节骨折。

诱发因素

身体超重

超重后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降低,容易摔倒,造成踝关节损伤。

骨质疏松

缺钙或者年龄因素导致骨质疏松,可削弱骨的强度,也容易诱发踝关节骨折。

流行病学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折常见类型之一,占成人骨折的7.6%。近年来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老年女性易于发生踝关节骨折。

好发人群

踝关节骨折主要以青壮年、老年女性多见。

症状

踝关节骨折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踝关节肿胀、畸形、活动障碍、皮下瘀斑,并发症主要有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

典型症状

踝关节骨折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踝关节肿胀明显,疼痛拒按,皮下瘀斑、青紫,足部呈内翻或外翻畸形,踝关节活动障碍。

其他症状

踝关节骨折患者有时出现腓骨上端骨折,患者小腿上端肿胀疼痛明显且有瘀斑。

并发症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踝关节骨折复位不良造成关节面不平,可引起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足踝部经常肿胀、疼痛。

骨折不愈合

踝关节骨折复位差或固定失效,可造成骨折不愈合。

骨折畸形愈合

踝关节骨折复位不良,在错位的情况下愈合,存在成角、旋转或重叠畸形,可导致足踝部疼痛、跛行。

就医

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出现踝关节肿胀、疼痛拒按、皮下瘀斑、踝关节活动障碍,要及时到骨科就诊,通过X线平片检查以及CT检查确诊,注意与踝关节韧带损伤、踝关节脱位相鉴别。

就医指征
  • 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出现踝关节肿胀、疼痛、皮下瘀斑、足内翻或外翻畸形、踝关节活动障碍,应及时就医。

  • 如果是为开放性骨折,伴有出血,患者需要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患者可到骨科就诊,如果是专科医院,可至足踝外科。

  • 如果是开放性踝关节骨折,需要至急诊就医。

医生询问病情
  • 怎么受伤的?

  • 受伤多长时间了?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 有没有小腿上端疼痛的情况?

  • 身体其他部位有不适症状吗?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视诊明确踝部情况,看是否出现肿胀、青紫、畸形,有无疼痛、踝关节活动障碍等。

X线平片检查

包括踝关节的正侧位和踝关节内旋20度正位,可确定骨折的类型,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法。

CT检查

踝关节CT三维重建可更加直观地显示骨折情况,为术中内固定提供重要影像信息。

MRI检查

如果是合并神经、血管等软组织损伤的踝关节骨折,需要进行MRI检查。

诊断标准
  • 有明确外伤病史。

  • 查体发现踝关节肿胀明显,疼痛拒按,皮下瘀斑、青紫,足踝部内翻或外翻畸形,踝关节活动障碍。

  • 普通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发现骨折线,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踝关节韧带损伤

踝关节骨折应与踝关节韧带损伤相鉴别,二者均有疼痛、肿胀、踝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可明确诊断,必要时结合MRI检查。

踝关节脱位

二者均有疼痛、肿胀、踝关节活动受限,后者可有关节空虚、弹性固定的情况,X线片可明确诊断,必要时结合MRI检查。

治疗

踝关节结构复杂,暴力作用的机制及骨折类型也较多样,治疗原则是先采用复位外固定,失败后则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根据疾病的不同以及治疗方式的不同,踝关节骨折患者一般需3个月到2年的治疗时间。

治疗周期
踝关节骨折患者保守治疗周期为3个月左右,手术治疗需要大约2年才能完全恢复。
保守治疗

对无移位骨折或经手法复位成功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可用小腿石膏固定踝关节于背伸90度中立位,1~2周待肿胀消退石膏松动后可更换一次,石膏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可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

七叶皂苷钠

根据医嘱使用七叶皂苷钠能够减轻组织水肿。

低分子肝素钙

低分子肝素钙主要用于围手术期抗凝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手术治疗
  • Ⅰ型骨折为双踝骨折,为恢复韧带的张力,一般均应行切开复位,松质骨螺钉、钢板内固定。

  • Ⅱ型骨折为三踝骨折,内踝骨折采用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外踝骨折常需采用钢板固定,影响胫骨1/4~1/3关节面的后踝骨折也需用松质骨螺钉或支撑钢板内固定。

  • Ⅲ型骨折除需对内踝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外踝与腓骨骨折也应行钢板螺钉内固定,固定腓骨是保证胫腓下端稳定性的重要方法。

  • 垂直压缩性骨折多需切开复位内固定,将压缩塌陷部位复位后遗留的骨缺损用自体松质或人工骨充填。

预后

根据踝关节骨折分型,选择正确有效的治疗康复方案,大部分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以治愈或降低致残率。

能否治愈

大部分患者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硬等。

能活多久

踝关节骨折通常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复诊

早期1周复诊一次,病情稳定后1月复诊一次,完全康复后停止复诊。

饮食

踝关节骨折患者早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后期以富含高钙、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为主,戒烟戒酒。

饮食调理
  • 早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如绿叶蔬菜汤、小米粥等。 

  • 后期以富含高钙、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为主,如牛奶、瘦肉、鸡蛋、鸡肉、贝类海鲜、绿叶蔬菜。

  • 忌烟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可以引起骨质疏松,影响骨折愈合。

护理

踝关节患者的护理以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为主,若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要注意观察压疮及肢体缺血的情况。

日常护理
  • 抬高患肢,观察末节血运,注意石膏松紧度,避免患肢过早负重和剧烈运动,加强踝关节的功能锻炼,减轻肌肉萎缩。

  • 后期膝关节僵硬,可采用局部热敷,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 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总体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

病情监测

术后监测患者体温是否正常,对于患足出现热、肿、疼等症状,应及时检查,避免感染发生,同时观察患肢末端血氧饱和度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了解血液循环状况。

特殊注意事项

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易并发压疮及肢体缺血,如果固定位置疼痛明显,末节血运差,要及时去除石膏,消毒换药处理。

预防

暴力是引起踝关节骨折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踝关节骨折的方法主要是防止受伤,增强安全意识,加强防护,运动锻炼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

预防措施
  • 增强安全意识,参加体育运动提前热身,佩戴支具,加强防护。

  • 预防摔倒,尽量不到路况不好的地方去,走路不稳者使用拐杖。

  • 选择合适的鞋子,尤其注重防滑。

  • 减肥、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适量摄入钙元素,利于增加骨硬度。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上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