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镇静催眠药中毒

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 李力卓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镇静催眠药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过大剂量可麻醉全身,包括延髓,一次大剂量服用可引起镇静催眠药中毒。长期滥用催眠药可引起耐药性和依赖性而导致慢性中毒,可表现为嗜睡、情绪不稳定、昏迷等神经系统表现。一般通过洗胃、维持重要器官功能、对症治疗即可恢复。

就诊科室
急诊科、神经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sedative-hypnotic poisoning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智力障碍、轻躁狂、人格变化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嗜睡、昏迷、意识模糊、注意力不集中

好发人群
长期失眠者、癫痫患者
常用药物
氟马西尼、活性炭、呋塞米
常用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
疾病分类

主要分为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吩噻嗪类药物中毒。

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

多为自杀,也见于药物滥用意外中毒或麻醉抢劫,大剂量时可导致昏迷、血压下降、呼吸循环抑制,呼吸、心跳停止,长期持续服用可出现成瘾性,停药后有戒断症状。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巴比妥类药物是常用的镇静催眠剂,误服或蓄意吞服过量可致急性中毒。

吩噻嗪类药物中毒

过度抗多巴胺作用使乙酰胆碱相对占优势,出现锥体外系兴奋症状。神经系统可表现为抽搐、昏迷和反射消失。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低血压,甚至休克等。

非巴比妥、非苯二氨䓬类

如水合氯醛、格鲁米特、甲喹酮、甲丙氨酯等,该类镇静催眠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与巴比妥类相似。

病因

镇静催眠药中毒的病因主要为误服、有意自杀或投药过量,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异质性。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麻醉全身,甚至延髓。

主要病因

误服、有意自杀或投药过量可引起镇静催眠药中毒。镇静催眠药具有脂溶性,其吸收、分布、蛋白结合、代谢、排出以及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都与药物的脂溶性有关,脂溶性强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诱发因素

生物学因素

个体对药物的代谢速度、耐受性不同,中毒的易感性也不同。

流行病学

急性中毒病例中以镇静催眠药物急性中毒为第一中毒类别;年龄以20~45岁为急性中毒第一位高发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职业以失业人员为第一位职业类别;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最常见(96.83%);毒物明确(鉴定)率仅16.04%。

症状

镇静催眠药中毒的典型症状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症状严重程度一般与药物种类、剂量、作用时间、是否空腹及个体体质差异有关。长期滥用大量催眠药的患者可发生慢性中毒,伴有精神症状。突然停药或迅速减少药量时,可发生戒断综合征。

典型症状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轻度中毒可表现为嗜睡、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眼球震颤。重度中毒时可表现为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由嗜睡到深昏迷,呼吸抑制由呼吸浅而慢到呼吸停止。

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较轻,主要症状是嗜睡、头晕、言语含糊不清和意识模糊,很少出现严重的症状,如长时间深度昏迷和呼吸抑制等。

吩噻嗪类药物中毒

最常见的为锥体外系反应,可表现为震颤麻痹综合征、静坐不能和急性肌张力障碍,如斜颈、吞咽困难和牙关紧闭。

非巴比妥、非苯二氨草类中毒

其症状虽与巴比妥类中毒相似,但有其自身特点。

水合氯醛中毒

呼出气体有梨样气味,初期瞳孔缩小,后期扩大,可有心律失常、肺水肿、肝肾功能损伤和昏迷等。

格鲁米特中毒

意识障碍有周期性波动,循环系统抑制作用突出,出现低血压、休克等表现,有抗胆碱能神经症状,如瞳孔散大等。

甲喹酮中毒

可有明显的呼吸抑制,出现锥体束征(如肌阵挛、抽搐,甚至癫痫发作等)。

甲丙氨酯中毒

与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相似,常有血压下降。

其他症状
  • 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发绀、尿少、血压下降、休克,肝功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部分发生溶血或全血细胞减少等。

  • 戒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兴奋性增高和轻重度神经和精神异常,如焦虑、易激动、失眠、头痛,重症患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出现幻觉、妄想和定向力丧失。

并发症

轻躁狂

出现一时躁动不安或意识朦胧状态、言语兴奋、欣快、易疲乏,伴有震颤、咬字不清和步态不稳。

智力障碍

以智能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显著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记忆力、计算力和理解力均有下降,工作学习能力减退。

人格变化

指成人的行为模式和人际关系显著而持久地发性改变,至少持续两个月。患者丧失进取心,对家庭和社会失去责任感。

就医

普通人群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后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急诊科就诊,进行血尿常规、动脉血气分析及以血液生化检查,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 对于普通人群,若在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后出现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 在其他情况下发现患者服用大量镇静催眠药物,并出现昏迷、低血压或休克、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等症状,高度怀疑镇静催眠药中毒时,应及时就医。

  • 已经确诊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患者,若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抽搐、瞳孔散大、牙关紧闭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治疗。

就诊科室

患者优先就诊于急诊科或神经内科。

医生询问病情
  • 嗜睡持续时间?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恶心、呕吐、头晕等)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昏迷等症状)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 有无其他服药史?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通过视诊和触诊观察患者意识、语言、精神状态,瞳孔是否散大或缩小,患者能否被唤醒,唤醒后是否再次昏迷。检查患者肌张力、腱反射是否存在。

血、尿或胃内容物毒物分析

监测镇静催眠药物血液浓度来确定中毒,通常短效巴比妥类治疗血清浓度低于2mg/100ml,超过3mg/100ml时中毒;长效巴比妥类治疗浓度可达5mg/100ml,超过8mg/100ml为中毒。

肝、肾功能

可监测患者肝肾器官是否受到损害及损害程度。

血气分析

可监测患者体内电解质紊乱程度,并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脑电图、心电图

可监测患者脑、心损害程度及中毒深度。

诊断标准

通过以下指征可诊断为该病:

  • 患者有明确的镇静催眠药物服用史。

  •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 患者血、尿常规中可测出镇静催眠药物。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可表现为震颤、谵妄等精神症状,一般既往有类似发病史。而镇静催眠药中毒一般无既往史,有镇静催眠药物服用史,以此可鉴别。

酒精中毒

酒精中毒患者可表现为步履蹒跚、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昏迷,一般有过量饮酒史,而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一般无饮酒史,以此可鉴别。

治疗

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的治疗一般为维持患者重要器官功能、清除毒物、对症治疗为主。重症患者可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注意观察患者基本情况,控制戒断综合征。

治疗周期
镇静催眠药中毒目前能治愈,需要短期治疗。
一般治疗

保持气道通畅

深昏迷患者应给予气管插管,保护气道,并保证吸入足够的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维持血压

急性中毒患者出现低血压多由于血管扩张所致,应输液补充血容量,如无效,可考虑给予适量多巴胺。

药物治疗

呋塞米

呋塞米为速效利尿药,可加速药物在尿液中的稀释和排出,并可碱化尿液。适用于长效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患者,如出现嗜睡、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史患者禁用。

氟马西尼

氟马西尼为苯二氮䓬类拮抗剂,能通过竞争抑制苯二氮卓类受体,而阻断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适用于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当患者出现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升高等症状时禁用,有癫痫发作的患者一般禁用。

活性炭

活性炭可在胃肠道吸附某些药物分子,降低药物的吸收,还可增加体内药物的消除,对吸附各类镇静催眠药均有效。

纳络酮

与内啡肽竞争阿片受体,可对抗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枢抑制,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其他治疗

意识清醒者立即催吐、洗胃

将一定成分的液体灌入胃腔内,混和胃内容物后再抽出,如此反复多次,其目的是为了清除胃内未被吸收的毒物或清洁胃腔,可有效清除胃内残留毒物,适用于各类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

血液净化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可促进苯巴比妥和吩噻嗪类药物清除,危重患者可考虑应用,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和肾衰竭、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异常、病情进行性恶化患者。苯巴比妥类药物蛋白结合律高,推荐选择血液灌流,血液净化治疗对苯二氮卓类中毒作用有限。

对症支持治疗

如补液治疗,可纠正患者体内酸碱、电解质失衡状态,缓解患者症状。

预后

通常轻度中毒无需治疗即可恢复,中度中毒经精心护理和适当治疗,在24~48小时内会恢复。重度患者一般需要3~5天才能恢复意识,通常镇静催眠药中毒预后良好,病死率低于5%。

能否治愈

镇静催眠药中毒经治疗后一般能治愈。

能活多久

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如果治疗及时,护理得当,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复诊

镇静催眠药患者治愈后可每周进行复查,检查血液、尿液中是否有残余药物。

饮食

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应注意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多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稀饭等),避免进食粗纤维食物,如谷物、麦片等。

饮食调理
  • 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 禁止饮酒、饮茶、饮咖啡等兴奋性饮品。

  • 建议多食用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高粱、芡实、蜂蜜、豆腐、鸡肉、韭菜、牛奶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

护理

镇静催眠药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恢复正常,并保持血压正常或维持理想水平为主,还需避免发生戒断综合征或在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等。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对于既往有服用镇静催眠药的患者,应注意逐步缓慢减少药量,避免突然停药。

运动

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开展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可适当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过度疲劳。

病情监测

复诊时查血常规、尿常规,检查体内是否有镇静催眠药物残存。

特殊注意事项
  • 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出院后注意定时、定量服药。避免擅自减量、加量或停药。

  • 若感自主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焦虑、失眠、头痛、无力和震颤,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诊疗,避免发生戒断综合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 注意每周前往医院进行复诊,检测体内药物排出情况。

预防

镇静催眠药物的处方、使用和保管应严加控制。平时注意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预防措施
  • 对于情绪不稳定和精神不正常的患者应慎重用药,防止药物依赖性。

  • 长期服用大量镇静催眠药的患者,注意不能擅自突然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后停药。

  • 镇静催眠药物应遵医嘱使用、保存。

参考文献

[1]朱根法,庄则华,汪坚敏.纳洛酮、美解眠治疗急性镇静催眠药物中毒的疗效比较[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2006:2.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01-905.

相关问答
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的治疗一般为维持患者重要器官功能、清除毒物、对症治疗为主。重症患者可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注意观察患者基本情况,控制戒断综合征。 一、一般治疗 1、保持气道通畅:深昏迷患者应给予气管插管,保护气道,并保证吸入足够的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2、维持血压:急性中毒患者出现低血压多由于血管扩张所致,应输液补充血容量,如无效,可考虑给予适量多巴胺。 二、药物治疗 1、呋塞米:呋塞米为速效利尿药,可加速药物在尿液中的稀释和排出,并可碱化尿液。适用于长效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患者,如出现嗜睡、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史患者禁用。 2、氟马西尼:氟马西尼为苯二氮䓬类拮抗剂,能通过竞争抑制苯二氮卓类受体,而阻断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适用于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当患者出现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升高等症状时禁用,有癫痫发作的患者一般禁用。 3、活性炭:活性炭可在胃肠道吸附某些药物分子,降低药物的吸收,还可增加体内药物的消除,对吸附各类镇静催眠药均有效。 4、纳络酮:与内啡肽竞争阿片受体,可对抗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枢抑制,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三、其他治疗 1、意识清醒者立即催吐、洗胃:将一定成分的液体灌入胃腔内,混和胃内容物后再抽出,如此反复多次,其目的是为了清除胃内未被吸收的毒物或清洁胃腔,可有效清除胃内残留毒物,适用于各类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 2、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可促进苯巴比妥和吩噻嗪类药物清除,危重患者可考虑应用,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和肾衰竭、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异常、病情进行性恶化患者。苯巴比妥类药物蛋白结合律高,推荐选择血液灌流,血液净化治疗对苯二氮卓类中毒作用有限。 3、对症支持治疗:如补液治疗,可纠正患者体内酸碱、电解质失衡状态,缓解患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