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萎缩性胃炎

本词条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谢鹏雁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普外科、神经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atrophic gastritis
疾病别称
慢性萎缩性胃炎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胃出血、贫血、胃溃疡、癌前病变
治疗周期
长期用药治疗
临床症状

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面色苍白、头晕、乏力

好发人群
饮食不规律者、年老者、铅作业工作者
常用药物
雷尼替宁、克拉霉素、西咪替丁、硫糖铝、胶体铋
常用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胃液分析、内镜检查、组织病理活检
疾病分类

胃窦萎缩性胃炎

胃窦病变多局限于黏膜肌层,亦可蔓延至肌层和浆膜层。表现为上腹部饱胀、隐痛或剧痛,常呈周期性发作,可伴有嗳气、反酸、呕吐、纳差等。

胃体萎缩性胃炎

自身免疫病引起,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体部,可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胃癌的发生风险。

多灶性萎缩性胃炎

胃窦、胃体黏膜多处萎缩,呈多灶性分布,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又称B型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全胃炎

胃体、胃窦萎缩程度相同,可能为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阶段。

病因

萎缩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为最主要病因,其他还包括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酒精摄入等,一些少见原因有遗传和自身免疫的原因。

主要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

在60%~90%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养出幽门螺杆菌,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饮食习惯

吸烟、饮酒、食物刺激,损坏胃黏膜的药物等,也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因素。

免疫因素

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黏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十二指肠胃反流

十二指肠胃反流是胃肠慢性炎症、消化吸收不良及动力异常等所致,长期反流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

体质因素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黏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遗传因素

在A型萎缩性胃炎发病中的地位已被证实,在恶性贫血家庭成员中抗胃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阳性率高,萎缩性胃炎常见。

金属接触

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黏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铜及锌等,对胃黏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放射

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黏膜损伤,甚至萎缩。

诱发因素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在应激状态下胃酸等分泌增多,破坏胃黏膜屏障作用,可能诱发或加重萎缩性胃炎。

压力过大

压力过大影响身体正常恢复功能,受损胃黏膜没法及时修补,进一步发展成萎缩性胃炎。

流行病学
  • 文献表明,我国内镜下病理活检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为25.8%。

  • 很多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2.2%,萎缩性胃炎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 自身免疫性胃炎也可导致萎缩性胃炎,约20%的50~70岁人群中抗壁细胞抗体阳性。

  • 胃癌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高于胃癌低发区。

好发人群

饮食不规律者

爱吃过夜饭、爱吃腌制泡菜、喜欢吃过硬的食物、吃饭速度过快。

年老者

年纪越大,胃黏膜抵抗力越弱,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侵犯。

铅作业工作者

重金属对于胃黏膜有损伤。

症状

大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任何临床表现,有症状者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常出现胃部胀满、疼痛、烧心,及消化不良、大便异常,可出现胃出血、贫血、胃溃疡、癌前病变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萎缩性胃炎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可表现为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可呈食欲不振、暖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体征多不明显,有时上腹轻压痛。恶性贫血者常有全身衰弱、疲软、厌食、体重减轻、贫血,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现象,是胃黏膜溃烂出血所致,还有可能出现疲软、舌炎、肢体麻木等情况,是由于维生素B12吸收不良所致。

并发症

胃出血

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溃烂,破坏到胃小血管,可出现胃出血现象,以呕血和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发热,若出血量大,可出现头晕、乏力等一系列全身症状。

贫血

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内出现针对壁细胞或内因子的自身抗体时,作为靶细胞的壁细胞总数减少,胃酸分泌降低、内因子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称恶性贫血。

胃溃疡

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发展,胃黏膜溃烂致溃疡,出现胃部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癌前病变

少数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长期发展,忽略不治有出现癌变的风险。

就医

由于萎缩性胃炎一般没有什么特异性表现,当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胃出血或者确诊萎缩性胃炎时,需及时就诊消化内科,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胃液分析、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通过胃镜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 频繁消化不良、烧心、疼痛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胃出血、贫血等症状,高度怀疑萎缩性胃炎时,应及时就医。

  • 已经确诊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出现胃出血、贫血、胃溃疡时,需要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并发症,如胃出血,可到普外科就诊。

  • 如出现肢端感觉麻木,可到神经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胃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胃胀,嗳气等)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乏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检查包括有创检查和无创检查。

  • 有创检查主要指通过胃镜检查获得胃黏膜标本的相关检查,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Hp检查(HE或WarthinStarry或Giemsa染色)、组织细菌培养、组织PCR技术。

  • 无创检查指不需要通过胃镜检查获得标本,包括血清抗体检测、碳13或碳14尿素呼吸试验、粪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多用于儿童)等方法。

胃液分析

测定基础胃液分泌量(BAO)及注射组胺或五肽胃泌素后测定最大泌酸量(MAO)和高峰泌酸量(PAO)以判断胃泌酸功能。萎缩性胃炎主要在胃窦时,胃酸分泌水平降低,甚至缺乏。

自身抗体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

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阳性,可能存在维生素B12水平降低或吸收障碍。

内镜检查

萎缩性胃炎的黏膜多呈苍白色或灰白色,可有红白相间,皱襞变细而平坦,黏膜下血管透见如树枝状,可有颗粒样小结节、散在糜烂灶,黏膜易出血。

组织病理活检

与内镜检查联合应用是检查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可评定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同时可评估萎缩程度、肠化生以及上皮内瘤变存在与否及其程度。

诊断标准

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主要靠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

胃镜检查

胃黏膜颜色变淡;黏膜下血管透见;黏膜皱襞细小甚至消失;当萎缩性胃炎伴有腺体颈部过度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时,黏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有时可见假息肉形成,而黏膜下血管显露的特征常被掩盖;萎缩黏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并可有糜烂灶;萎缩性胃炎可同时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现,如充血红斑、附着黏液,以及反光增强等。

病理检查

胃黏膜内固有的腺体萎缩、化生、增生或癌变表现。

鉴别诊断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患者餐后不久就有饱胀感、上腹痛和上腹部灼烧感,恶心、呕吐症状与萎缩性胃炎相比较少见,生化和内镜检查均正常。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节律性,通常根据症状难以鉴别,主要靠内镜鉴别。

胃癌

胃癌早期一般无症状或有轻微消化不良症状,中期患者可出现上腹痛、厌食、体重下降等,晚期上腹部疼痛加剧,早期症状相似,需根据内镜和病理组织活检来明确性质。

治疗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以去除病因为主,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创伤,纠正病理生理紊乱。予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止血,增强胃黏膜防御功能,改善和预防癌变。

治疗周期
萎缩性胃炎不能治愈,需长期用药治疗。
药物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根除Hp治疗能使部分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消失,同时减轻炎症、减少肠上皮化生的发生或者进展。对Hp感染有效的药物包括铋剂(RBC)、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环素、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等。质子泵抑制药对H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加强抗菌药物的杀菌活性。临床常用的一线根除Hp治疗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加2种抗生素,为减少耐药发生,也可选择铋剂加质子泵抑制剂加2种抗生素的四联治疗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抑酸或抗酸治疗

以反酸、腹痛为主要表现,尤其内镜下表现糜烂的病例,可给予抑酸治疗。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宁、西咪替丁。

胃黏膜保护剂

具有保护和增强胃黏膜防御功能或防止胃黏膜屏障受到损害的药物称为胃黏膜保护药。包括胶体铋剂、地诺前列酮、铝碳酸镁、硫糖铝、谷氨酰胺类、替普瑞酮、吉法酯、瑞巴派特等。

动力促进剂

动力促进剂适用于消化不良,以腹胀、早饱为主,应用促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

其他药物

维生素B12适用于A型萎缩性胃炎有恶性贫血者;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硒等抗氧化剂可清除Hp感染炎症所产生的氧自由基和抑制胃内形成亚硝胺化合物,对预防胃癌有一定作用。

手术治疗

对药物不能逆转的局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在确定没有淋巴结转移时,可在胃镜下行黏膜下剥离术,并应视病情定期随访。对药物不能逆转的灶性重度不典型增生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

有消化不良症状伴明显精神心理障碍者,如有需要可在医生指导下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常用药物有氟西酊、舍曲林。

中医治疗

治疗萎缩性胃炎常用的中成药有温胃舒胶囊、阴虚胃痛冲剂、胃康灵胶囊、三九胃泰养胃舒胶囊、虚寒胃痛冲剂、复方胃乐舒口服液、猴菇菌片、胃乃安胶囊、养胃冲剂,上述药物还对胃黏膜上皮修复及炎症有一定的作用。

预后

根除幽门螺杆菌等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胃黏膜萎缩,部分患者胃黏膜萎缩可逆转,但部分患者仍有癌变可能。

能否治愈

萎缩性胃炎难以彻底治愈,可长期存在。

能活多久

萎缩性胃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如果长期不进行有效治疗,控制疾病,有癌变的风险,如果癌症晚期可影响寿命。

复诊
  • 不伴有肠上皮和异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可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一次。

  • 活检有中重度萎缩伴有组织转化的萎缩性胃炎,1年左右随访一次。

  • 伴有轻度异型增生,根据内镜和临床情况缩短至6~12个月随访一次。

  • 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和病理,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饮食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病情的预防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着重保护胃黏膜屏障机制,为胃黏膜提供必要的营养有利于病情恢复。

饮食调理

  • 不吃霉变、腌制食物,也忌吃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

  • 避免偏食,摄入食物要多样化,尤其是新鲜蔬果,如苹果、山药。

  • 宜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少吃过酸、过甜的食物及饮料,忌烟、酒、浓茶、咖啡,进食时需细嚼慢咽。

护理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以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主,对于中、重度异常增生患者还需定期复查胃镜。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了解各类抗酸、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日常调理

避免大量饮酒、吸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作息。

特殊注意事项
  • 中、重度萎缩患者有一定癌变可能,一定要听从医生建议,定期复查。

  • 吃饭时一定要用公筷,避免传染给家人,在外就餐时尽量选择一次性碗筷。

  • 注意保持好心态,避免出现焦虑、愤怒、悲伤等情绪。

预防

萎缩性胃炎患者及时发现胃部不适及时治疗,或者平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早期筛查

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可有效筛检出萎缩性胃炎患者,对于平时生活不规律,频繁感到消化不良的人群可以定期检测。

预防措施
  • 提倡分餐制,减少幽门螺杆菌传播,保持口腔卫生,不吃生食。

  • 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按时吃饭,定期检查。

参考文献

[1]钱家鸣.消化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68-79.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房静远,刘文忠,李兆申,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7,22(11):670-687.

[4]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全2册1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11-1913.

[5]段志军.内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246-24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