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侯凤琴审核认证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病毒可侵犯肝脏、肾脏、脾、心脏、骨髓和淋巴结等广泛的组织器官,并在其中繁殖,直接损害组织细胞,导致细胞变性、脂肪浸润、坏死。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黄痘、出血、蛋白尿、心脏扩大等,严重者可并发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
发热、剧烈头痛、黄疸、蛋白尿
城市型的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
丛林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传播媒介蚊种比较复杂,包括非洲伊蚊、辛昔森伊蚊、趋血蚊属、煞蚊属等。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未接种疫苗的人前往黄热病流行区易感。
被携带黄热病毒的蚊虫叮咬可引起本病。病毒通过淋巴和血液扩散至其他器官和组织,并在其中不断繁殖,然后释放入血,引起病毒血症。血中病毒消失后,组织器官的病毒仍依然存在,并可造成组织细胞的直接损伤。常见的受累器官为肝脏、肾脏、脾脏、心脏、骨髓和横纹肌等器官和组织。
黄热病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南美洲依然流行,黄热病疫情也可引起全球性的播散。
黄热病是出血性人兽共患病,主要由埃及伊蚊传播,危害巨大,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可达20%~50%。
城市型的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以“人-埃及伊蚊-人”的方式循环。丛林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以“猴-非洲伊蚊或趋血蚊属等-猴”的方式循环。
黄热病分城市型和丛林型两种。城市型黄热病无论男女老少均属易感人群,但由于疫区的成年人大多已经获得免疫,而儿童缺乏免疫力,因此成为感染黄热病的主要人群。
黄热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和受损脏器的相应表现。大多数病人症状较轻,约15%的病人表现为重型。
黄热病潜伏期通常为3~6天,也可长达10天。大多数症状轻微。典型病例临床过程可分为4期,分别有不同表现。
此期为病毒血症期,持续3~5天,表现为寒战、发热、头痛、头晕、畏光、腰骶部和下肢疼痛、肌痛、厌食、恶心、呕吐、烦躁、易怒、全身不适等,但症状无特异性。体格检查可有相对缓脉,皮肤、结膜和牙龈充血,特征性舌苔改变,肝大和上腹压痛。
发热3~5天后,患者进入缓解期,此期症状较感染期有所减轻。
此期特点是病情再次加重,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表现,常累及肝脏、肾脏和血液系统等。
可持续2~4周,症状逐步消失,器官功能也会逐步恢复正常,但乏力可持续数周。黄疸和转氨酶升高可持续数月。
临床表现为体温再次升高,黄疸逐渐加重,频繁呕吐,上腹痛。还可以出现多部位出血,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黏膜出血,甚至腔道大出血、休克。
肾功能异常可有蛋白尿、血尿,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心脏表现可有心电图ST-T改变,心脏扩大。
神经系统表现为躁动、谵妄、昏迷等。
严重患者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休克,死亡风险高。
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肺炎或肠炎等。
消化道出血、心肌损伤、腮腺炎等。
如果患者处于或曾旅居黄热病流行区,有被蚊虫叮咬史,出现发热、全身不适、黄疸、皮肤出血点、少尿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如果患者处于或曾旅居黄热病流行区,有被蚊虫叮咬史,出现寒战、发热、头晕、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到医院就诊。
绝大多数患者可到感染科就诊,合并休克的患者可到急诊科就诊。
出现发热多久?最高多少度?
有什么伴随症状?
是否有少尿、尿黄?
是否有出血表现?(牙龈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出血、血尿等)
近期是否去过非洲、中南美洲或者其它地区?
是否被蚊虫叮咬?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升高,但在本病早期中性粒细胞数常减少。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血清胆红素、ALT(丙氨酸转氨酶)和AST(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死亡病例更为明显。有黄疸的病例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尿蛋白增多、血清尿素及肌酐可升高。
可作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中和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4倍以上增高可以诊断本病。目前多采用抗体捕获酶免疫试验检测黄热病病毒IgM抗体,在感染后一周即呈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亦可用抗原捕获试验检测病毒抗原。
检测黄热病毒RNA有很强的特异性。有报告血清中病毒RNA较活病毒更为稳定,在27℃常温下能保存相当长时间,优于病毒分离法。
心电图可见PR及QT间期延长及ST-T波异常。
有流行病学史,曾有非洲、中南美洲旅居史;
临床有高热、剧烈头痛、黄疸、出血或蛋白尿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中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下降。尿常规:蛋白尿,红细胞;肝生化、凝血功能及肾功能异常;免疫学检查:IgM抗体、黄热病毒抗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黄热病毒RNA阳性可确诊。
在黄热病的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恶性疟疾等进行鉴别。
疟疾可能与黄热病合并存在,因此,即使血或骨髓涂片检出疟原虫,也不能除外黄热病。应及早发现黄热病的散发、早期或轻症病例,忽视或漏诊常可导致黄热病的爆发流行。
黄热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的出现。黄热病患者应卧床休息到完全康复,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重症病例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紧急并发症应马上做相应处理。
黄热病的治疗应卧床休息直至完全恢复,应住在无蚊虫的屋内,尤其在病儿发热期间有病毒血症应使用蚊帐。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频繁呕吐者可禁食、给予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重症病例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即予以相应处理。
目前黄热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为自限性疾病。
该病无需手术治疗。
黄热病大多为轻症,经过治疗可痊愈,极少数为重症,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较高。
黄热病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黄热病一旦治愈将不影响寿命,少数严重病例可危及生命。
黄热病的轻症患者治愈后无需复诊,严重患者恢复期应门诊治疗,根据病情可1~2周复诊一次。
黄热病患者在饮食上注意调整,多以清淡饮食为主,禁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比较强的食物,多吃水果和绿色蔬菜,对于身体康复以及自身免疫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多吃蔬菜、水果。
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忌烟、酒,忌油腻、辛辣食物。
黄热病患者应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卧床休息,注意皮肤和口腔卫生,保持大便通畅,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如体温、心率、血压等,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平常多注意防蚊、灭蚊。
黄热病患者有高热,应注意多补充水分,必要时通过输液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治疗过程中注意营养的补充,多吃易消化的流食。
黄热病患者应卧床休息直至完全恢复,应住在无蚊虫的屋内,尤其在病人发热期间有病毒血症应使用蚊帐。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意识、尿量、尿色以及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观察皮肤的色泽,有无出血点。出现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如头枕冰袋、凉毛巾敷头或温水擦浴等,必要时给予退热药物。
嘱咐患者多饮水以补充水分,必要时需要就医,通过静脉补液。
寒战、大汗时要给予保暖,并在床单上加铺大浴巾以利于吸汗,及时更换棉质品衣服、床单、被单。床旁备心电监护仪、氧气吸入装置等,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积极抢救。
日常注意防蚊灭蚊,家属在接触患者时也要注意做好防护。患者应注意在无蚊的环境下卧床休息到完全康复为止,若出现黄疸、休克、出血等严重表现,立即到医院就诊。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出入高风险区要注意防护,出入过黄热病流行区的人员应做好早期筛查。
出入过黄热病流行区人员应该进行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不少于7天,如果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一般常规及生化检查、血清免疫学试验、病毒核酸检测。
前往黄热病流行区人员应在出发前至少10天接种黄热病疫苗,同时采取个人防蚊措施,但是婴儿不能接种疫苗,最好在1岁后接种。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黄热病诊疗方室(2016年版)[J].传染病信息2016,29(03):125-128.
[2]邓永强,秦鄂德.黄热病及其病原的研究近况[J].微生物与感染,2003,26(5):5.
[3]凌云,卢洪洲.黄热病的流行病学及诊断学进展[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17(00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