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ICU 杨明施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指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当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后产生的一种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常因食物不洁净、未煮熟的肉类食品以及未经消毒或患有乳腺炎牛的奶制品等而引起,病例可散发,也可呈集体发病。潜伏期短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其发病与否及病情严重程度与摄入食物被细菌和毒素的污染程度、进食量多少以及自身抵抗力均有关系,一般预后良好。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Staphylococcal Food Poisoning
疾病别称
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休克
治疗周期
多数为1~3天
临床症状

恶心、呕吐、中上腹疼痛、腹泻、脱水

好发人群
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较低者
常用药物
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
常用检查
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和鉴定、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病因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因是食用含有葡萄球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导致。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夏、秋季节。

主要病因

病因很简单,即为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造成,但它的发生与下列因素相关:

引起中毒的食物

国内最常见的中毒食品为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各类熟肉制品,其次为含有乳制品的冷冻食品。此外,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和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个别也有含淀粉类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食品的污染源主要是带菌的人和动物。

葡萄球菌污染途径

  • 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急性上呼吸道炎症和口腔疾患的病人,或健康人的咽喉和鼻腔、皮肤、头发经常带有生产肠毒素的菌株,经手、飞沫或空气污染食品。

  • 畜、禽肉体局部患化脓性感染时,感染部位的葡萄球菌对肉体或其他食品造成污染。如乳畜患乳房炎时,其病原60%为葡萄球菌引起,这时生产的乳制品就能带有菌群。

  • 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带菌,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产生了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 熟食制品包装不密封,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食物中肠毒素形成的条件

  • 食物被葡萄球菌污染后,若在37°C左右的温度下存放且通风不良、氧分压降低时,则肠毒素易于形成。

  • 食品受污染的程度越严重,葡萄球菌繁殖越快,越易形成肠毒素。

  • 含蛋白质丰富,含水分多,且含一定淀粉的食品,如奶油糕点、冰淇淋、冰棒、剩饭、凉糕等或含油脂较多的食品如油煎荷包蛋、油炸鱼罐头等受葡萄球菌污染后易形成毒素。

入口途径

  • 生熟食物的交叉感染或餐具未经任何卫生处理,导致直接入口食品被致病菌污染。

  • 食品在被食用前未被彻底加热,导致未能杀死致病菌。

  • 已产生的肠毒素是一种可溶性蛋白质,耐热,100℃煮沸30分钟不被破坏,也不受胰蛋白酶的影响,加热食品可以灭活葡萄球菌但其产生的肠毒素多无法有效消除,因此如果服用已被肠毒素污染的食品多会发病。

流行病学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因摄人被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的食物所引起。引起食物中毒的葡萄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多见。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美国每年有100万以上的食物中毒病例是由该种细菌造成的,由其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一个世界性的卫生难题,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则占到45%,我国每年发生的此类中毒事件也非常多。

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较低的人由于免疫力比平常人更低。所以对于葡萄球菌的抵抗力更低,更容易发病。

症状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的轻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疼痛以及腹泻。重症患者常表现为头痛,伴有虚脱、肌肉痉挛、神志障碍、低热等表现。

典型症状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主要由肠毒素引起,肠毒素作用于腹部内脏,通过神经传导,刺激延髓的呕吐中枢而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其特征为起病急骤,潜伏期短,一般2~3h,多在4h内发病,极少超过6h。主要症状为恶心、剧烈频繁的呕吐、中上腹部剧烈疼痛等胃肠道症状,腹泻较少或较轻。全身症状可有头痛、乏力、出冷汗等。体温一般正常或略高,偶有低热。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一般病程较短,1~2天可恢复。

其他症状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虚脱、肌肉痉挛、神志障碍、低热等症状。

并发症

电解质紊乱

因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导致钠、钾严重丢失,表现为低钾、低钠、全身乏力、神志淡漠、嗜睡等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无氧酵解加强,乳酸生成增多,导致大量乳酸增多,进一步加重电解质紊乱、内环境平衡紊乱恶性循环。

就医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的患者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消化内科就诊。需要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和鉴定、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后即可确诊。需要与霍乱及副霍乱、急性细菌性痢疾、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病毒性胃肠炎相鉴别。

就医指征

有进食变质食物、海产品、未煮熟的肉类、未经消毒的乳制品等病史,短期类出现集体发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一般情况下患者优先选择就诊消化内科。

  • 当患者病情紧急,严重腹痛腹泻或者夜间发病时建议去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发病前是否进食了变质的食物?

  • 共餐者在短期内是否出现集体发病?

  • 是否在进食后数小时发病?

  • 有无黏液脓血便?

  • 除了胃肠道等症状外还有哪些表现?

需要做的检查

直接涂片镜检

取食物中毒的剩余食物、患者呕吐物、粪便等标本,分别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根据细菌形态、排列和染色特性初步做出诊断。

分离培养和鉴定

将可疑食物、呕吐物、粪便等分泌物标本接种到血琼脂平板,37℃孵育18~24小时后挑选可疑菌落行涂片染色镜检。

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取食物中毒患者的呕吐物、粪便或剩余食物做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ELISA法可检测微量肠毒素,快速且敏感。也可用特异性的核酸杂交和PCR技术检测葡萄球菌是否为产肠毒素的菌株。

其他辅助检查

若有条件可选择现将食物或呕吐物接种在肉汤培养基中,经过一段时间孵育后取滤液注射入动物腹腔中,观察4小时后是否发生食物中毒表现,若发生此症状则高度说明存在肠毒素。

诊断标准

根据进食可疑食物,同食者有发病史结合潜伏期短,胃肠道症状持续时间短暂,无发热,恢复快等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如从患者呕吐物或粪便中分离出大量产毒的葡萄球菌或食物标本上证实含有大量能产生肠毒素的葡萄球菌,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霍乱及副霍乱

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一般先腹泻后呕吐居多,且无腹痛、无畏寒、发热,大便呈米泔水样;因潜伏期可长达6天,故短期内很少见大批患者发病,患者有明显的脱水、酸中毒及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大便涂片及培养找到霍乱弧菌即可明确诊断。

急性细菌性痢疾

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恶心、呕吐少见,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每次大便量少,粪质少,左下腹有压痛,细菌培养见痢疾杆菌生长。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如有机磷农药、砷、铅等,生物性食物中毒,如河豚、苦杏仁、毒蕈、发芽的马铃薯等,有进食以上食物的接触史,起病急,发病时间短。一般不发热,除了胃肠道症状外还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及肝肾功损害表现,可疑食物及呕吐物可检测相应毒物,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可以直接提示对应的中毒物。

治疗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的患者一般在1~3天内恢复,若病情严重,可能长达数周或数月。轻症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疗。主要治疗药物为头孢唑林、苯唑西林以及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对于呕吐、腹痛剧烈者可进行口服普鲁本辛,皮下注射阿托品,以及甲氧氯普胺治疗。

治疗周期
一般在1~3天内恢复,若病情严重者,可能长达数周或数月。
一般治疗

轻症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疗,卧床休息即可自行恢复。严重者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1∶5000),再予以蓖麻油20毫升导泻,从而可协助除去未吸收的肠毒素。

药物治疗

头孢唑林、苯唑西林

可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毒性较低,不良反应较少。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多为皮疹、荨麻疹等,过敏性休克罕见。第一代头孢菌素大剂量使用时可损害近曲小管细胞,而出现肾脏毒性,尤其是头孢唑林及头孢噻吩。也可发生头痛、头晕以及可逆性中毒性精神病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左氧氟沙星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对部分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衣原体等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适用于如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不良反应可见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可有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过敏反应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手术治疗

此病一般无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呕吐、腹痛剧烈者,可口服普鲁本辛,或皮下注射阿托品,或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能进食者予以口服补液盐,剧烈呕吐不能进食伴严重腹泻者可静脉输入葡萄糖生理盐水。若出现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者,可酌情补充5%碳酸氢钠注射液或11.2%乳酸钠溶液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脱水甚至休克患者,需要积极补充液体,必要时予以抗休克治疗。

预后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的患者能够治愈,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常见的后遗症有长期腹胀、腹泻、肝损伤以及泌尿系统和肾脏损伤。出院后1月随访血常规、大便常规等检查。

能否治愈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经过治疗后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后遗症

长期腹胀腹泻

由于患者未遵医嘱服药或者细菌并未完全消灭便停止治疗,导致机体长期带菌,从而出现长期腹胀、腹泻。如果这些细菌没有得到及时的根除,甚至还会使得患者出现胃部溃疡或者是消化道溃疡。

肝损伤

由于细菌分泌毒素会进入血液,从而造成一定肝脏损伤,患者并无明显临床表现,但是可以通过肝功能检查检测出肝脏损坏。

泌尿系统和肾脏损伤

由于细菌分泌毒素会进入血液,从而造成一定泌尿系统和肾脏损伤。

复诊

出院后1月随访血常规、大便常规等检查。

饮食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的患者建议进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以及油腻食物。

饮食调理
  • 建议进食营养丰富食物,如三文鱼、海带、贝类等食物。

  • 建议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面条等。

  • 建议进食清淡的食物,少油、少糖、少盐。

  • 避免进食辛辣以及油腻食物,如火锅。

护理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的患者主要是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休息,增强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出院后的患者需要随时注意自身是否再次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左氧氟沙星有一定肾脏和肝毒性,不能长期使用。

日常护理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 不劳累及熬夜,注意合理的休息。

  • 增强运动,提升自身免疫力。

  • 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恐惧疾病。

病情监测

由于治疗不规范会导致葡萄球菌复发,所以患者应该注意自身是否再次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一旦出现需要及时就医。

特殊注意事项

左氧氟沙星有一定肾脏和肝毒性,不能长期使用。

预防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不能早期筛查,但是能够通过注意食物卫生及清洁,以及正确的储存食物来预防。

预防措施
  • 注意意食物卫生及清洁,保持厨房清洁,并且注意清洁食物的方法,有效去除食物自身所带细菌,并且注意烹饪者自身清洁、卫生。

  • 正确的储存食物,蔬菜、水果等食物如果不立即食用,需要放到冰箱储存,对于剩菜剩饭应该同样放至冰箱储存。食品放置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小时,尤其是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

  • 严格的采购食品,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 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参考文献

[1]王玉梅.探讨调查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与预防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390-391.

[2]马鑫,李方,苏静.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诊断[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9,31(01):84-88.

[3]纵伟,郑坚强.食品卫生学.第2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03:61-62.

[4]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 急诊医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01:299-300.

[5]罗兴育,李胜利,张凤翔.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237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1(03):140-141.

相关问答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的患者一般在1~3天内恢复,若病情严重,可能长达数周或数月。轻症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疗。主要治疗药物为头孢唑林、苯唑西林以及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对于呕吐、腹痛剧烈者可进行口服普鲁本辛,皮下注射阿托品,以及甲氧氯普胺治疗。 一、一般治疗 轻症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疗,卧床休息即可自行恢复。严重者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1∶5000),再予以蓖麻油20毫升导泻,从而可协助除去未吸收的肠毒素。 二、药物治疗 1、头孢唑林、苯唑西林:可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毒性较低,不良反应较少。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多为皮疹、荨麻疹等,过敏性休克罕见。第一代头孢菌素大剂量使用时可损害近曲小管细胞,而出现肾脏毒性,尤其是头孢唑林及头孢噻吩。也可发生头痛、头晕以及可逆性中毒性精神病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左氧氟沙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对部分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衣原体等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适用于如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不良反应可见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可有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过敏反应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三、手术治疗 此病一般无手术治疗。 四、其他治疗 呕吐、腹痛剧烈者,可口服普鲁本辛,或皮下注射阿托品,或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能进食者予以口服补液盐,剧烈呕吐不能进食伴严重腹泻者可静脉输入葡萄糖生理盐水。若出现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者,可酌情补充5%碳酸氢钠注射液或11.2%乳酸钠溶液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脱水甚至休克患者,需要积极补充液体,必要时予以抗休克治疗。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因是食用含有葡萄球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导致。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夏、秋季节。 病因很简单,即为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造成,但它的发生与下列因素相关: 1、引起中毒的食物:国内最常见的中毒食品为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各类熟肉制品,其次为含有乳制品的冷冻食品。此外,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和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个别也有含淀粉类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食品的污染源主要是带菌的人和动物。 2、葡萄球菌污染途径: (1)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急性上呼吸道炎症和口腔疾患的病人,或健康人的咽喉和鼻腔、皮肤、头发经常带有生产肠毒素的菌株,经手、飞沫或空气污染食品。 (2)畜、禽肉体局部患化脓性感染时,感染部位的葡萄球菌对肉体或其他食品造成污染。如乳畜患乳房炎时,其病原60%为葡萄球菌引起,这时生产的乳制品就能带有菌群。 (3)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带菌,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产生了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4)熟食制品包装不密封,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3、食物中肠毒素形成的条件: (1)食物被葡萄球菌污染后,若在37°C左右的温度下存放且通风不良、氧分压降低时,则肠毒素易于形成。 (2)食品受污染的程度越严重,葡萄球菌繁殖越快,越易形成肠毒素。 (3)含蛋白质丰富,含水分多,且含一定淀粉的食品,如奶油糕点、冰淇淋、冰棒、剩饭、凉糕等或含油脂较多的食品如油煎荷包蛋、油炸鱼罐头等受葡萄球菌污染后易形成毒素。 4、入口途径: (1)生熟食物的交叉感染或餐具未经任何卫生处理,导致直接入口食品被致病菌污染。 (2)食品在被食用前未被彻底加热,导致未能杀死致病菌。 (3)已产生的肠毒素是一种可溶性蛋白质,耐热,100℃煮沸30分钟不被破坏,也不受胰蛋白酶的影响,加热食品可以灭活葡萄球菌但其产生的肠毒素多无法有效消除,因此如果服用已被肠毒素污染的食品多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