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 李力卓审核认证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容量丢失,从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临床上创伤失血仍是发生低血容量休克最为常见的原因,而与低血容量性休克相关的内科系统疾病,则以上消化道出血(如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胆管出血、胃肠道肿瘤)、大咯血(如支气管扩张、结核、肺癌、心脏病)和凝血机制障碍(血友病等)较为多见,过去常称为失(出)血性休克。呕吐、腹泻、脱水、利尿等原因也可引起循环容量在短时间内大量丢失,从而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因此,提高其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在于尽早去除休克病因的同时,尽快恢复有效的组织灌注,以改善组织细胞的氧供,重建氧的供需平衡和恢复正常的细胞功能。
心悸、头昏、乏力、出汗、晕厥、尿少、淡漠、嗜睡、躁动、面色苍白、手足湿冷
疾病按照病因主要分为三大类:失血性休克、烧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
如机体失血量多大超过机体代偿能力,不能提供足够的组织灌注及氧供,即发生失血性休克,包括创伤因素(外伤后脾破裂)、血管因素(腹主动脉瘤破裂)、胃肠道因素(如上消化道出血)和妊娠相关性因素(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等。
热力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样液体渗至血管外。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组织灌流不足、缺氧。
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导致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综合征。
各类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及组织灌注不足,各种病因引起的失血或体液丢失,都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多见于大血管破裂、腹部损伤引起的肝、脾破裂、胃、十二指肠出血,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溃疡及宫外孕破裂等。
当病人的烧伤总面积超15%就有可能发生休克,主要是体液的丢失。
见于严重的外伤,如复杂性骨折、挤压伤或大手术等引起血液或血浆丧失,损伤处有炎性肿胀和体液渗出,这些体液不再参与循环,从而导致低血容量等。
比如胃肠道的感染,可出现呕吐、腹泻,导致体液的丢失,诱发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大部分是因为创伤、烧伤等引起的失血或体液丢失,且引起疼痛,疼痛患者烦躁不安,易导致创伤进一步加重,诱发失血、丢失体液增多。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常见的急危重症,是急诊休克的最主要类型,其中以失血性休克为最常见。其次是创伤性休克,创伤为现代社会一大公害,所致病死率已跃居疾病死亡谱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失血、休克所致死亡占创伤早期死亡的30%~40%。
因大量丢失血液、体液,导致血容量不足,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可引发出血性休克。
肝炎患者后期肝硬化,会由于门脉高压引发消化道出血,导致该病出现。
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主要以液体丢失、容量血管收缩代偿为主要表现,随着组织缺血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口唇黏膜发绀等症状,同时会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等情况。
主要以液体丢失、容量血管收缩代偿为主要表现,包括早期有皮肤和面色苍白、手足发冷、口渴、心动过速、精神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呼吸加快、尿量正常或减少等。此时期,血压可能正常甚至偏高。
组织缺血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口唇黏膜发绀、四肢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脉压明显缩小、少尿、无尿、皮肤花斑。此时期可以出现脏器功能障碍,特别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部分是失血、创伤引起,可丢失或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发生凝血机制障碍。
低血容量性休克因各器官失去血液或体液的营养,而出现功能障碍,比如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脏器功能障碍。
由于急性循环衰竭胎盘失养,或在创伤等因素下,可出现胎盘早剥,甚至流产、早产等危险情况。
低血容量性休克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出现出汗、心悸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对于烫伤、孕产妇患者应到相应的科室诊治,如烧伤科、妇产科。
出现出汗、心悸、乏力、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头重脚轻感等休克的早期症状,就需立即就诊。
优先考虑去急诊科。
如出现意识模糊、心跳呼吸骤停等严重情况,应紧急到急诊科抢救,救治相对稳定后,可转至重症监护室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
对于烫伤、孕产妇患者应到专科诊治,比如烧伤科、妇产科。
有无受伤,受伤机制?(如高处坠落伤、交通伤等)
有无胸痛、腹痛、腰背与肢体疼痛?
有无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等基础疾病?
有无备孕或怀孕?
有无心慌、气短、乏力?
首先进行体格检查,尤其一般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心率、意识状态等的检查,对是否休克及严重程度做出初步判断,休克患者往往血压<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呼吸、心率增快,可有烦躁等精神症状。
血液浓缩、白细胞总数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见中毒颗粒、血小板减少。
尿比重或尿渗透压升高,有消化道出血者可见便潜血阳性。
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氯、低钾等)。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血乳酸水平升高。
各种心律失常和ST-T改变。
在休克早期即进行凝血功能的监测,对选择适当的容量复苏方案及液体种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动态监测更有价值。
各个部位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超声等,可用于查找失血原因或了解创伤情况,如对于怀疑腹腔出血,可行腹部CT或床旁彩超等检查。
血流动力学监测,如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血量等。
有创伤、烧伤、消化道出血、腹泻、肠瘘等导致血容量降低的病因。
持续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经最初的液体复苏仍无法纠正。
患者有精神状态改变(神志淡漠或躁动)、皮肤湿冷、尿量减少、心率增快等低灌注的临床表现。
血浆乳酸浓度升高、血红蛋白或血细胞比容降低、尿比重或尿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
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降低、心输出量降低。
如多发伤导致胸腹腔出血的同时又有心脏挫伤,此时低血容量性休克与心源性休克可同时存在。因此,对于休克患者,应按休克病因鉴别思路和先后顺序逐一排查,必要时行各种辅助检查,避免遗漏其他原因所致的休克。
如大面积肺栓塞,可导致突发血流中断、血压下降、晕厥等休克表现。行D-二聚体检测、肺动脉CTA有利于鉴别。
针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原则为容量复苏、合理使用血管升压药和正性肌力药物、纠正凝血异常、体温控制、防治器官功能衰竭、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创伤、烧伤患者要脱离危险环境,住院后要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吸氧。
产科或创伤出血的患者需要紧急手术止血,应尽可能缩短患者在急诊科的停留;开放性四肢损伤尤其是离断伤,在手术止血前可以使用止血带来辅助止血。采取填塞、直接外科止血和局部止血等措施,以尽早控制腹腔内出血。有骨盆骨折尤其是骨盆环断裂的出血性休克患者,应在急诊科立即采取简单有效的骨盆环固定措施,如用被单或多头腹带进行骨盆的固定。同时进行液体复苏、补充血容量,先晶体液后胶体液,必要时输血。有效的液体复苏对预防烧伤后早期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至关重要。
明确休克病因,针对病因治疗至关重要,比如消化道出血者,必要时可在内镜下止血,也可行血管造影和栓塞。
早期输注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进行液体复苏,有利于扩容升压改善症状。
比如去甲肾上腺素,早期的液体复苏,补液足量时血压不升,可给予血管升压药和正性肌力药物。
比如奥美拉唑,早期予以药物抑酸预防应激性溃疡、保护胃肠道黏膜。
比如止血药等。
对出血不止、有凝血病、低体温、酸中毒等表现的严重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宜尽早施行损伤控制性手术。
如有骨盆骨折,行骨盆环固定而血流动力学仍然不稳定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腹膜外填塞、血管造影栓塞止血和(或)外科手术止血。对危及生命的创伤,如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连枷胸等,应作紧急处理,创伤的其他手术治疗一般在休克已被纠正后进行。
对于清醒的患者可以尝试经口进食,可先饮少量温开水,若无呛咳、腹胀后再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直至正常饮食。不能经口进食者选择管饲途径(鼻胃管或鼻空肠管),管饲时需保持床头抬高30~45°,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输注应遵守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由稀到浓循序渐进的原则,使用鼻饲泵连续输注时一般从20ml/h开始,若能耐受则逐渐增加速度。对于不耐受者,可将速度减至能耐受的水平,以后再逐渐增加。根据患者肝肾功能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肠内营养制剂,可分为短肽制剂和整蛋白制剂,胃肠功能障碍者应从短肽制剂逐渐过渡到整蛋白制剂。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选择低热卡喂养,20~25kcal/(kg.d)为宜。其他营养制剂,如谷氨酰胺、益生菌或益生元,仅在部分重症患者中显示出一定获益。
针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并发症进行治疗,比如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大面积烧伤继发破伤风等治疗。
低血容量性休克,如果及时去除容量丢失的原因,容量得以及时补充,低血容量性休克可以很快得到纠正,预后良好。但如果休克病因不明,病因无法消除,休克持续存在,组织缺氧不能缓解,加之再灌注损伤和肠道菌群的移位,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预后较差。
避免带渣、过硬、辛辣刺激、油腻等食物。
接受手术者术后可进流食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牛奶、米糊、果汁等,之后可以选择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非手术患者需加强营养,忌吃生冷性食物。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主要是正确评估病情,并针对病因、并发症等各方面做好护理和监测。
体位平卧位与头和下肢抬高30度体位交替使用。
对创伤性、出血性休克者,应进行止血、包扎、固定与制动。
按时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必要时协助医生测量中心静脉压。
按时测量尿量,必要时可留置尿管,随时监测。
注意保暖、减少搬动、预防褥疮、加强安全护理。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变化。
注意神志及表情。
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及肢端冷湿程度。
观察口唇颜色。
观察甲床的颜色及毛细血管再充盈情况。
观察周围静脉及颈静脉有否塌陷。
监测尿量。
需根据心功能、肺功能、失血、失液量、血压及CVP值调整输液量和速度。若血压及CVP均低时,提示血容量严重不足,应予以快速大量补液;若血压降低而中心静脉压升高,提示患者有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超负荷,应减慢速度,限制补液量,以防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
低血量性休克的预防很重要,此病一旦发生就属于急症,主要针对产生原因进行预防。平时要注意交通安全、高空作业安全、消防安全等,采取安全措施。预防创伤如高处坠落伤、交通伤、烧伤等情况的发生,从而预防创伤性休克和烧伤性休克。
定期体检,对于本身存在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并发消化道出血、凝血因子缺乏等危险,预防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治疗原发病,比如消化性溃疡,给予抑酸剂、黏膜保护剂等措施,促进溃疡愈合,避免消化性出血的发生。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有利于早期筛查疾病,早期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等情况。
[1]闫怀军主编,新编急危重症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6:163.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护理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钱义明.实用急救医学(第2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