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王珏审核认证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内外髁上方约2~3cm处的骨折,多是由运动、交通事故等间接暴力造成,以小儿最多见,根据受伤的机制可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粉碎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法复位、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外固定、切开复位固定等,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可发生畸形愈合,应行手术进行矫正治疗。
肘部肿胀、剧痛、活动受限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骨折受伤的机制,将肱骨髁上骨折分为三类:
伸直型最为多见,约占95%以上。其是肘关节伸直状态下手掌撑地,暴力间接传到到肱骨髁上,近骨折端向前移位,按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
跌倒时上肢内收位,使骨折远侧段内收,近侧段相应的外展。形成两骨折端向内成角移位,较为少见,在儿童中也多见于年龄偏大的儿童。
多为巨大暴力作用于骨折部位,形成三块以上的粉碎性骨折,此型较为少见,临床中治疗较为困难,预后较差。
肱骨髁上骨折一般见于外伤因素,如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因素,患者通常会有明显的外伤史,多发生在儿童、老年人。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一般好发于5~7岁儿童,儿童嬉戏打闹中容易跌倒,手掌撑地,通过肘关节传导,从而这种间接暴力作用于肱骨髁上,进而引起肱骨髁上骨折,这种间接暴力引起的肱骨髁上骨折最为常见。
肱骨下端外侧外侧在遭受巨大外力因素,比如直接棍棒打击、车祸撞击时,可导致肱骨髁上骨折,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见。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5~7岁的男性儿童,约占90%。成年人较为罕见,发病率约为每年5.7/100000,男女比例基本相当。
因为儿童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在跌倒时,很容易引起肱骨髁上骨折;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易引起肱骨髁上骨折,而成人较为少见,偶尔见于车祸伤中。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多主诉肘关节疼痛,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引起皮下瘀斑。错位明显者可能会发生畸形,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包括粉红色无脉手、神经损伤、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综合征、骨折畸形愈合。
肱骨髁上骨折分3种类型,但无论哪种类型,临床症状上均类似,仅有少量差别,表现在:
因骨折位于关节外,局部肿胀较为明显,尤以伸直型及粉碎型者为甚。
骨折疼痛明显,患儿多因疼痛而拒绝检查。
肱骨髁上骨折后,会出现明显的肘关节活动受限,患者不敢活动肘关节。
肱骨髁上骨折时,骨折断端会有明显出血,进一步会出现皮下出血进而引起瘀斑。
骨折错位明显者患肢可出现短缩、成角畸形。
粉红色无脉手是指患肢手部血运良好,但不能触及桡动脉搏动,6%~20%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常不能触及桡动脉搏动。但闭合复位并稳定固定后,仍持续存在粉红色无脉手,此时需采取治疗。
据报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有10%~20%伴有神经损伤,其中GartlandⅢ型骨折约49%合并有神经损伤。正中神经以及骨间神经前支通常因远端骨折块向后外侧移位而损伤,桡神经损伤常因远端骨折块向后内侧移位时而损伤,但尺神经损伤常发生于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神经损伤通常情况下是神经失用性损伤,2~3个月即可恢复,3个月后仍有神经损伤症状时,需考虑行外科手术探查。
骨折导致的血管损伤或因损伤引起的原发性肿胀可能在12~24小时内逐步发展为骨筋膜室综合征。若筋膜室综合征没有及时治疗,局部的缺血进一步发展为坏死和缺血性挛缩,表现为患肢肘关节屈曲位僵硬,前臂旋前,屈腕,掌指关节伸直。此类并发症临床中尚未有满意的治疗措施。
成角畸形愈合是肱骨髁上骨折一种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其中肘关节内翻畸形或“枪托”畸形最常见。临床工作中为降低肘内翻发生率,应对骨折的类型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估,并在术前行三维CT检查,随后选择合适的术式来达到解剖复位。现如今的手术治疗(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已将前臂内翻畸形的发生率从58%降到了3%左右。
表现为外观畸形,但不影响肘关节的功能。
若治疗不及时,骨折断端持续压迫血管,可导致血管的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一般发生在儿童跌倒伤,或者成人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症状比较明显,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肘关节X线检查、CT扫描,注意与肱骨髁间骨折、肱骨内外髁骨折、肘关节骨折相鉴别。
当摔伤后出现肘关节疼痛明显、肘关节明显受限、肘关节肿胀或畸形,都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对于儿童跌倒伤,出现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及时去小儿骨科就诊。
在车祸伤,高处跌落伤伴有其他系统损伤等紧急情况时,一般被送往急诊科就诊。
成人外伤后单纯肘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可以骨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出现症状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如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
是否有外伤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肩关节正位X线是首选检查,能够明确骨折的严重程度及类型,对骨折进行明确诊断。
CT扫描有助于全面了解骨折形态,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CT+三维重建检查,能够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特征明显,通过外伤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很容易明确诊断。
小儿跌倒、车祸伤等外伤史。
患者在受外伤后,其肘关节出现疼痛、肿胀、淤血斑、上肢活动受限,检查发现肘关节外侧压痛,严重者有明显畸形。
肘关节X线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观察到骨折的类型及严重程度。对于临床怀疑骨折但X线片示阴性者,CT检查能够明确诊断。
肱骨髁间骨折因为骨折位置靠近髁,所以临床症状极为相似,容易误诊,主要通过X线即可明确鉴别。
肱骨内外髁骨折也与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症状极为相同,通过症状很难区分,X线一般就可明确鉴别,而且内外髁骨折多见于成人。
肘关节骨折时,也表现为肘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与肱骨髁上骨折无法通过症状区别,一般通过X线可明确鉴别诊断。
目前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尺骨鹰嘴的持续牵引、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以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治疗方法,一般需要治疗3个月左右的时间。
局部软组织肿胀明显的患者,可用脱水剂改善软组织情况,如甘露醇等。
开放性骨折患者可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庆大霉素等。
急性期小儿可给予布洛芬,但一般不用药物治疗。
此手术方式适用于闭合复位失败、闭合复位后骨折块不稳定不能维持复位、骨折复位过程中或之后发生神经症状,还可用于需要血管探查、类属开放性骨折、所有Gartland Ⅱ、Ⅲ型骨折复位后肘关节需维持屈曲位超过90° 固定、所有的Gartland Ⅳ型肱骨髁上骨折。另外,需要注意手术治疗的同侧易多发骨折。
该方式可达到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效果,使骨折断端固定牢靠,减少了骨折再移位的发生。而且手术创伤小,无需切开软组织,对骨折周围组织损伤小,不需要过度屈曲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的恢复。而C型X线机的普及使用,提高了闭合复位及经皮穿针的精准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目前主要的穿针方式有外侧平行克氏针固定、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和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三种方式,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微创技术的成熟及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在C型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己成为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
对多次复位效果不满意,同时伴有明显血管神经损伤的GartlandⅢ型骨折或开放性骨折患者,则应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目前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入路主要包括肘后入路、肘内侧入路、肘前外侧入路等。各种手术入路均有利弊,应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
肘后侧入路能较好地保护尺神经,显露视野清晰,且易使骨折断端达到解剖复位,但此入路需切开肱三头肌肌腱才能显露骨折端,对肱三头肌损伤较大,且术后易发生肌肉粘连、挛缩导致关节活动障碍,目前此法已很少使用。
需要沿肱骨内髁做皮肤切口,显露并游离尺神经,从内侧肌间隙分离至骨折端,可以在直视下将骨折断端解剖对位,并且可以避免克氏针交叉固定时损伤尺神经,内侧切口比较隐蔽,对患儿肘部的美观影响较小。
从肱二头肌与肱桡肌的肌间隙进入,能充分显露骨折端,在直视下容易使骨折断端达到解剖复位,又能及时探查是否伴有桡神经损伤。此入路还能缓解肘前骨筋膜室高压。
手法复位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常用的方法。及时准确的手法复位是治疗的基础,牢固的外固定是治疗的保障。常用的外固定一般有夹板、石膏及各种支架。该方法操作简便,不易发生医源性损伤,治疗费用低且效果良好。复位固定后,积极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这种方法对治疗无移位或轻度移位且无明显肿胀的GartlandⅠ型和部分GartlandⅡ型骨折效果良好,但移位严重的GartlandⅢ型骨折以及尺侧塌陷Ⅱb型骨折行手法复位后,维持对位效果困难。常导致骨折复位丢失,肿胀消退后容易发生再移位,且外固定欠牢固,反复复位会增加折端软组织的损伤。
尺骨鹰嘴骨牵引操作简便,能避免患处的进一步损伤,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及淋巴回流,减轻肘部的肿胀和疼痛。同时利用作用于骨折部的牵引力与反牵引力,使骨折达到复位并维持复位,且有利于观察是否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并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尺骨鹰嘴过头位牵引能增加肘关节活动,迅速减轻肘部肿胀和疼痛,操作简便且预后良好。但是这种方法住院时间较长,且有可能发生针道感染,故目前行尺骨鹰嘴骨牵引的指征是用其他闭合手法不能完成骨折复位;肿胀明显、血液循环受影响或可能出现Volkmarm缺血挛缩;污染严重的开放性骨折,不能行内固定。
康复锻炼也是骨折治疗的重要一环,手法复位外固定成功后便可以开始进行手指屈伸、握拳、伸腕屈腕等活动,腕部及手指的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消肿及预防关节僵硬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一般1~2个月骨折部位基本恢复正常,影像学提示骨折基本愈合拆除石膏等外固定后,则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若复查有再次移位或骨折不愈合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过程中血管、神经、骨髂并发症比较多,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一旦并发症发生或形成,需立即或后期手术治疗。当后期手术治疗时,其效果很难满意,会出现后遗症,但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可以治愈,但可能残留部分后遗症。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角度变化程度较大时,如无法得到良好的复位,则会出现肘内翻,甚至出现肘关节屈伸活动受到限制等后遗症。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治疗后一般1~2个月复查一次,6个月可结束复查。
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饭、粽子、年糕、米糕。
忌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红薯、芋头、黄豆。
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
宜吃富含钙磷元素的食物,如鲫鱼。
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
宜吃膳食纤维类食物,如西葫芦。
肱骨髁上骨折发病后要做好自身护理,术后在医生指导下做好肘关节功能锻炼和休养,防止出现肘关节活动受限而影响正常肘关节功能。另外,还需要患者自身监测病情发展,以尽快恢复健康。
治疗期间适当锻炼肘关节,防止肘关节粘连、僵直。
做好肘关节保护,避免频繁负重状态下活动肩关节,以免骨折移位造成畸形愈合,不利于恢复。
坐位和站立位时需保护受伤肢体,避免再次摔倒。
出现肱骨髁上骨折病情后,要注意做好自身的病情监测,观察症状有没有加重或者缓解,适当锻炼或者用药、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后有没有明显缓解。对于小儿骨折患者,家属要引导鼓励患儿遵医嘱进行锻炼,并将锻炼效果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方便指导以后的治疗。
患者发生肱骨髁上骨折后,不要过于恐慌,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肘关节功能锻炼,以利于恢复。家长要教育患儿认识到通过积极治疗,可以有很好的预后。家长切记要避免病急乱投医,要去正规医疗机构就医,防止上当受骗,延误病情,引起后遗症。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儿童的跌倒伤,或者高能量的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情况下。因此,生活中预防肱骨髁上骨折主要是教育小儿预防跌倒,避免嬉戏打闹,以减少肱骨髁上骨折的几率。
遵守交通规则,防止发生高能量的车祸伤,减少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生几率。
对于儿童,家长要教育儿童避免嬉戏打闹引起的跌倒。其活动时适当佩戴保护性器具,雨雪天气减少外出。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421-422.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95.
[3]郭杰,刘欣伟,郑雪君等.手法整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08例[J].海南医学,2015.
[4]孙佳星,曹志洪,李磊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