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细菌性毛囊炎

本词条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病研究所・皮肤外科 戴耕武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细菌性毛囊炎是一种毛囊浅表或深部的细菌感染,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皮肤屏障功能不全或者受损以及皮肤表面菌群失衡发病机率会增加。当感染累及全毛囊及毛囊周围组织时称为疖。本病自觉症状轻微,可有局部痛痒感,皮损为毛囊口小脓疱,中央有毛发穿过,周围有炎性红晕,脓疱干枯或破溃后结黄痂,痂皮脱落而痊愈,一般愈后不留瘢痕;毛囊炎症较深时,愈合可留永久性脱发,并形成瘢痕,称秃发性毛囊炎,皮损好发头面、颈、胸背及臀部,本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改善,预后较好。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bacterial folliculitis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瘢痕
治疗周期
7~10天
临床症状

丘疹、脓疱、疖、痈

好发人群
成年人、糖尿病患者
常用药物
20%鱼石脂软膏、3%碘酊、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
常用检查
细菌培养
疾病分类

秃发性毛囊炎

发生在头皮的毛囊炎,炎症损害较深,愈后发生萎缩性瘢痕和脱发。

项部硬结性毛囊炎

又称瘢痕疙瘩性毛囊炎、发生在枕部和项部的毛囊炎,可融合成带状或不规则的斑块,周围有硬结、红色丘疹或黑头粉刺,愈后遗留瘢痕和脱发。

病因

细菌性毛囊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本病好发于成年人以及糖尿病、皮炎患者,可由药物、食物、紧身衣物及肥胖等因素诱发。

主要病因

细菌感染

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铜绿色假单胞菌与游泳池、水塘和浴盆相关的流行性毛囊炎有关,这些公用设施的氯成分降低而造成碱化,容易被假单胞菌污染,革兰阴性细菌如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变形杆菌,可引起长期接受抗生素治疗的痤疮及酒渣鼻患者的毛囊炎。

诱发因素

药物

长期应用的激素的患者,机体免疫受到抑制,表皮寄生菌失衡,致病菌异常生长。

食物

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饮酒等导致毛囊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口阻塞,出现深部的细菌感染。

紧身衣物及肥胖

使皮肤温度与湿度增加,适应部分致病菌的生长。

其他疾病

糖尿病、贫血等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减低,易并发细菌性毛囊炎。

流行病学

细菌性毛囊炎尚无流行病学数据。本病多见于成年人,皮炎等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或者患有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好发。

好发人群

成年人

毛囊皮脂腺分泌旺盛,温度、湿度等的变化都会诱发。

糖尿病、皮炎患者

皮肤酸碱环境改变及屏障功能受损,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率增高。

症状

细菌性毛囊炎根据病情发展,主要表现为丘疹、脓疱、疖、痈,部分患者可出现皮损部位伴有瘙痒、疼痛。本病治疗不及时可合并出现瘢痕性脱发。

典型症状
  • 浅表性毛囊炎的皮损为直径1~4mm的小脓疱或结痂的丘疹,伴基底红晕。皮损常成片状分布,愈后无瘢痕。须疮为一种深部毛囊炎,表现为大的,触痛的,红色丘疹,皮疹中央有脓头,可有瘙痒或轻微触痛。约1周左右可自行干涸结痂,反复出现。

  • 发展为深部感染的,形成疖或者痈,一般不会留有瘢痕。

  • 发生于头皮且预后留有脱发和瘢痕者,称为秃发行动毛囊炎;发生于胡须部成为须疮;发生于颈项部,呈乳头状增生或形成瘢痕硬结者,称为瘢痕疙瘩性毛囊炎。

其他症状

轻症部位皮疹可有瘙痒,感染较重的部位伴有疼痛。

并发症

瘢痕性脱发

感染较深时,愈合后留有瘢痕,反复出现导致毛发脱落。

就医

细菌性毛囊炎患者皮脂分泌旺盛部位出现典型的炎性丘疹,脓疱疹时需及时就诊于皮肤科,通过做细菌培养确诊。本病需要与寻常痤疮、毛周角化病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 面部、胸部等部位出现孤立红色丘疹或脓疱,微痒或疼痛感,可自行结痂愈合,反复出现,建议就诊于皮肤科。

  • 长期服用激素的人群或者糖尿病者,皮肤表面出现炎性结节,表面脓头者,建议及早就医。

就诊科室

皮肤表面出现典型的红色丘疹、脓疱疹及时就诊于皮肤科。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皮疹有没有自行消退?

  • 有哪些感觉(如痒、疼痛等)?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糖尿病、贫血、自身免疫病等)?

  • 用过哪些药物,做过哪些检查。

  • 有哪些诱发因素(如辛辣刺激性饮食,局部大汗、闷热季节)?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检查皮疹的分布、形态、感染深度等,毛囊性炎性丘疹或脓范,周围有红晕,中心有毛发贯穿。

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取皮疹的脓液做培养,可以明确病原菌及有效药物。

组织病理检查

为毛囊区有急性炎症反应,慢性毛囊炎可以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皮脂腺可被破坏,但同一毛囊内的毛发可以完好无缺。

诊断标准
  • 皮损初起为粟粒大小的红色毛囊性丘疹,以后顶部化脓形成小脓疱。皮疹散在发生,不相融合。

  • 脓疱破裂后可排出少量脓血,或干燥结痂,约1周后脱痂而愈,一般不留痕迹,但易复发。

  • 皮损好发于多毛部位,如小腿、头皮、外阴及四肢其他部位。

  • 自觉有轻微疼痛。

鉴别诊断

寻常痤疮

有果酱样结节及溃疡,溃疡愈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其上可发生新结节,损害向周围扩大。多青少年发病,反复出现,单一的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青春期后可自行缓解,易遗留瘢痕及色素沉着,通过临床症状和细菌培养可鉴别。

毛周角化病

遗传性皮肤病,主要是由于毛囊口角化所致,无脓疱性皮疹,一般无自觉症状。与脂肪代谢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较胖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影响美观,,通过临床症状和细菌培养可鉴别。

鼻部穿孔性毛囊炎

鼻部穿孔性毛囊炎多见于男性,为发生于鼻前庭鼻毛区的深毛囊炎,初发损害为毛囊口处小脓疱,不易觉察,继之出现鼻翼内侧通向外表的通道,导致皮肤表面出现丘疹和脓疱。原发灶处可发现受累的鼻毛。自觉疼痛明显。

须疮

须疮常见于30~40岁男性,尤其是脂溢性皮炎者,青少年极少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好发于胡须区,主要是上唇及颜部,原发皮损为疏散的、水肿性的毛囊性丘疹或脓疱,中心贯穿毛发,脓疱破后干燥结痂,2~3周痂脱而愈。慢性者皮损融合而形成浸润性斑块,上有散在脓疱,常伴鳞屑和结痴,可达20年之久,一般无明显瘢痕及毛发脱落。若毛囊破坏,瘢痕形成,则称为狼疮样须疮,此时中间为萎缩性瘢痕,周围绕以丘疹和脓疱组成的活动性边缘,常有痒、烧灼和痛感。组织病理示化脓性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狼疮样须疮中,皮脂腺和毛囊可为瘢痕组织所取代。

治疗

细菌性毛囊炎的治疗治疗周期一般在2周之内,通常为7~10天,具体可应用20%鱼石脂软膏、3%碘酊、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治疗改善,部分晚期化脓、破溃的患者要注意切开引流,部分患者可通过光疗、激光脱毛改善。

治疗周期
轻症外用药治疗通常需7~10天。重症患者需要系统使用抗生素,疗程约2周。
药物治疗
  • 早期未化脓者可外用20%鱼石脂软膏,3%碘酊,也可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

  • 系统用药可选用耐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中药联合抗生素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

晚期已化脓、破溃的要切开引流,切忌挤捏和早期切开,尤其是发生在鼻孔及上唇“危险三角区”者。

其他治疗

光疗

也称光动力疗法,配合远红外线或紫外线照射感染部位。

激光脱毛

如病情反复或较顽固,可破坏毛囊结构,达到根治感染的效果。

预后

细菌性毛囊炎经过积极治疗,可治愈,不影响自然寿命,但病情易反复,患者需要在治疗后7~10天进行复诊,明确预后效果。

能否治愈

本病经过积极治疗,能治愈,反复出现会影响疗效,甚至出现耐药。

能活多久

细菌性毛囊炎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复诊

患者治疗结束7~10天,观察皮疹消退情况。

饮食
饮食调理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

细菌性毛囊炎患者日常要注意遵医嘱用药,同时注意日常清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严重患者可造成血性感染,引起脓毒血症,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日常护理

药物治疗

规律、规范使用外用药及口服药,遵医嘱正确服用,糖尿病人要积极控制血糖达标。

日常清洁

穿棉质衣物,定期洗涤,保持皮肤干爽,避免穿紧身衣裤,避免潮湿多汗。

特殊注意事项

细菌性毛囊炎可造成血行感染,引起脓毒血症,甚至危及生命,需入院系统治疗。

预防

细菌性毛囊炎可通过合理膳食,清淡饮食以及改善生活环境,穿衣宽松,规律作息等方式进行预防。

预防措施
  • 合理膳食,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改善生活习惯如穿宽松、透气棉质衣物,保持皮肤干燥及清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增强机体免疫,避免熬夜。

参考文献

[1]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0446-0447.

[2]朱学俊,王宝玺,孙建方,项蕾红,皮肤病学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11:1337-1339.

[3]郑晓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莫匹罗星乳膏治疗细菌性毛囊炎70例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3,6:50-51.

[4]郭英军.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毛囊炎疗效观察.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J]:2013,33(10):64,66.

[5]牟翔凤.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毛囊炎的疗效观察[J].名医,2018(11):9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