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 王革审核认证
牙颌畸形是牙齿、牙弓、颌骨和颅面间的关系不调,是一种发育畸形。其能造成口颌系统的形态和功能异常,也能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极大部分牙颌畸形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此外,也可在生长发育完成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牙颌畸形。因而近代牙颌畸形的概念已远不只是指牙错位和排列不齐,而是指由牙颌、颅面间关系不调而引起的各种畸形,其不但影响外貌同时也影响功能。
个别牙齿错位、牙弓形态异常、牙排列异常
各种牙颌畸形的病因和形成机制各不相同,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Angle分类法简明、易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分类方法: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即正中颌位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而畸形主要表现为牙弓前段。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远中位置,磨牙为远中关系。如果下颌后退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远中错颌关系或开始远中错颌。若下颌或下牙弓更加位于远中关系,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与下颔第二前磨牙之间者,则称为完全远中错颌关系。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如果下颌前移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的远中错颌关系或开始远中错颌。若下颌或下牙弓更加位于近中关系,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第二恒磨牙之间,则称为完全的远中错颌关系。
牙颌畸形是多种因素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过程可能由单一因素及单一机制在起作用,也可能是多种因素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病因可分为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界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在牙源性和骨源性的牙颌畸形上均可表现,环境因素中的口腔不良习惯和替牙故障是牙颌畸形的常见病因。
可通过两种途径影响牙颌畸形的形成,第一种可能是在牙的大小与颌骨大小之间的遗传性不协调,即牙量和骨量不调,从而产生牙拥挤或者牙列间隙。第二种则可能是在上、下颌大小或形状之间的遗传性不协调,这将会导致异常的颌关系。
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牙齿与颌面部形态的不断发育与完善,牙颌系统的咀嚼、吞咽、发音、呼吸等口腔功能也在不断得到发育和发挥。与此同时,口腔功能行使过程中所带来的各种功能性刺激,反过来会促进牙颌的生长与发育。
发育不良可能会造成畸形,并且会表现出遗传特性。
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环境异常或者存在营养不良、损伤、感染等情况,也可能会造成牙颌畸形。
慢性营养不良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引起牙颌畸形。
因口腔不良习惯造成的牙颌畸形,约占各类牙颌畸形病因中的1/4左右,牙颌畸形的发生及其程度与不良习惯的作用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因素有关,主要的口腔不良习惯,包括吮指习惯、唇习惯、舌习惯、偏侧咀嚼习惯、咬物习惯和睡眠习惯。
牙颌发育过程中的任何全身或局部障碍,都会影响乳牙期及替牙期的正常发育,造成牙的数目、位置、形态以及牙替换等方面的异常,是形成牙颌畸形的常见诱发因素。
牙颌畸形的患病率在国内外的许多报告中差异甚大,其原因可能在于制订的各调查标准的差异所致。因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尚未制定统一的牙颌畸形流行病学调查标准,中华口腔医学会于2000年对全国七个地区的25392名乳牙、替牙和恒牙初期的儿童与青少年,组织了以正常颌为标准的牙颌畸形患病率调查。这次调查统一了调查标准,又是大样本,因而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调查结果按Angle错颌分类法进行牙颌畸形的分类统计,调查发现牙颌畸形的发病率是乳牙期为51.84%,替牙期为71.21%,恒牙初期为72.92%。
可能因为替牙障碍和先天因素引起牙颌畸形。
可能会因外力而引起牙齿异常移位。
可能因为牙槽骨吸收导致牙颌异常。
牙颌畸形的主要表现是牙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的(牙合)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每个人表现都有明显的个体化差异。
包括牙的唇向错位、颊向错位、舌向错位,腭向错位、近中错位、远中错位、高位、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
牙弓狭窄、腭盖高拱、牙列拥挤、牙列稀疏。
单纯前牙反(牙合)、前牙反(牙合)合并下颌前突、前牙深覆盖合并上颌前突、双颌前突、颜面不对称、面下1/3高度不足、前牙开(牙合)等。
严重者可能导致无法咀嚼食物,甚至只能靠流食为主。
可能会出现口齿不清,发音不准的情况。
牙颌畸形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牙菌斑是致病因素,因为牙颌畸形极易引起牙菌斑的堆积,而且清理较为困难,容易引发龋齿。
牙颌畸形引起的牙龈炎主要好发于青少年,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尤其是排列拥挤牙齿间隙内的牙龈可成球型凸起,颜色暗红。
主要好发于成年人牙颌畸形患者,往往从牙龈炎转变而来,预示着炎症加重,牙槽骨开始出现吸收和真性牙周袋的形成。
颌骨发育尚未完成阶段及时发现牙颌畸形,并及时就医,完全可以治愈,所以早发现、早诊断,并在最适宜的年龄及时纠正,是本病最好的治疗方法。
3~9岁患儿如果出现颌骨过于前突或者发育不足等明显的颜面部畸形,而且患儿父母本身存在类似问题,提示是遗传因素引起的,则需要尽快就诊。
9~12周岁儿童如果出现牙列不齐或和面部发育畸形,需要及时就诊。
成年人想要纠正牙颌畸形,改善面部美观和减少并发症,建议及时就诊。
如果发现牙齿出现龋齿、下颌后缩、严重龅牙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所有患者应到口腔正畸科就诊,如果存在较为严重的颌骨畸形,可能需要口腔颌面外科会诊手术辅助纠正。
直系亲属有没有相关问题?
有没有不良口腔习惯?(如张口呼吸、舔嘴唇、吮指)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接受过哪些相关治疗?
有没有疼痛感?
检查牙齿的基本性状,确定颌骨发育的阶段牙齿萌出、替换状况、重要错位情况、牙弓的基本形态以及咬合的覆盖关系,通过前面观或侧面观来检查颌面部的比例、唇部形态。
由于颌因素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重要病因之一,所以在牙颌畸形检查时,要检查两侧关节区是否有压痛和其他关节异常。
正畸模型是患者牙、牙弓、牙槽、基骨、腭盖等形态及上下牙(牙合)关系的精确复制。模型可以弥补临床上口腔检查的不足,在模型上可以从前方、侧方、后方仔细的观察患者的牙颌情况,进一步了解病情,通过对模型的测量,可以为最终确定临床治疗计划提供帮助。
主要是测量X线头颅定位照相所得的影像,对于牙颌、颅面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是对牙颌、颅面的检查诊断由表面形态深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是牙颌畸形的临床诊断、治疗设计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
根据口腔常规检查结合模型分析、X线头影测量分析即可诊断,牙颌畸形的诊断并不困难,但通过牙弓、颌骨颌面的长、宽、高三维方向数据,确定牙颌畸形分型,才是诊断的关键和意义所在。诊断是对资料综合分析而取得的,因此应包括下列内容:
收集全部病史资料和检查所得,分析形成牙颌畸形的因素和机制。
根据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和X头影测量分析,得出颅面结构及牙颌特征。
通过模型测量分析得出排齐牙列建立正常(牙合)关系所需间隙。
通过腕骨X线片分析了解患者生长发育潜能。
颌面部肿瘤多为后天发生,临床表现可见颌面部明显的不对称,但是通过常规检查可以判断出颌面部的异常,并不是牙颌发育畸形引起,而是肿物压迫性膨隆导致的。
虽然牙颌畸形病因较复杂,但是在适宜的年龄进行矫治可以完全纠正牙颌畸形。所以治疗的时机非常关键,一旦错过了颌骨发育的最佳治疗时间,后期治疗不仅周期增长,而且还容易复发。因为牙颌畸形多种多样,患者之间虽存在共性,但是具体表现皆不相同,针对每一位患者都要制定具体个性化治疗方案。
矫治的基本原则是应用各种正畸手段减少牙量或(和)增加骨量,使牙量与骨量趋于协调,同时兼顾牙、颌、面三者之间的协调性、稳定性及颜面美观。减少牙量的方法包括通过邻面去釉减小牙的近远中径,通过拔牙减少牙的数量,通过矫正扭转牙减少牙所占牙弓的近远中空间。增加骨量的方法包括通过开大腭中缝扩展牙弓宽度与长度,通过口外力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改建,通过功能性矫治器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
单纯性双牙弓前突正畸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小上下前牙和上下唇突度,改善侧面型和唇闭合功能。同时,在维持磨牙中性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好下牙正常排列及咬合关系。临床上主要通过牙位置的改变达到以上目标,常常需要减数拔牙,并且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正畸治疗的主要目标与治疗单纯性双牙弓前突类似,即减小上下前牙和唇突度,改善侧面型和唇闭合功能。
由于前牙反颌不经矫治有随生长逐渐加重的趋势,早期矫治尤为重要。早期矫治方法相对简单,且有利于颌面部向正常方向发育。有的前牙反颌病例矫治很简单,而为数不少的病例可以伴有牙列拥挤、牙弓宽度和高度不调以及颜面不对称等,矫治难度较大。因此不少病例要分阶段治疗,矫治的时间比较长。
尽早去除病因,例如破除各种口腔不良习惯,治疗鼻咽部疾患,去除咽部增殖腺等。对导致前牙深覆盖的牙问题进行处理,例如拔除上颌多生牙,纠正上前牙前突并关闭牙间隙,开展下前牙排齐,纠正牙的舌向倾斜和拥挤,上牙弓宽度不足时加以开展等,牙问题的处理相对简单,一般在短期内可达到矫治效果。
一般矫治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临床上无药物可以治疗该病。
对于错过最佳矫治年龄,颅面生长发育基本完成,且伴有严重颌骨畸形的成年牙颌畸形患者,单纯使用正畸方法是无法完成矫正的,需要配合外科手术来进行治疗才能纠正颌骨的畸形。通过颌骨手术可以改善面部形态,同时配合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和颌功能,需要正畸医生和颌面外科医生协作下完成,大部分正颌外科手术是采取截断并移位上颌或下颌骨的方法以矫正颌骨畸形。术前正畸的目的之一是排齐牙列、平整牙弓、消除颌干扰,便于手术过程中牙弓及颌骨段的移动。
牙颌畸形早期进行矫治,可以避免畸形向严重发展,预后较好,不会影响患者面部骨骼发育。排齐纠正牙的舌向倾斜和拥挤,上牙弓宽度不足时加以开展等,牙问题的处理相对简单,一般在短期内可达到矫治效果。
牙颌畸形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正畸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期间需要每月复诊;如果治疗期间,出现戴的矫治器故障或者口腔黏膜损伤,需要随时复诊。
牙颌畸形往往伴随着牙列拥挤或者牙间隙过大,容易导致食物残渣滞留和牙菌斑生成、堆积,与普通人群相比,牙颌畸形患者更容易患上以牙菌斑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或龋齿,所以饮食上更加需要谨慎对待。
患者应避免吃甜食或喝碳酸饮料,减少牙齿出现龋坏的几率,可以多吃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有助于牙菌般的清除。
在接受正畸治疗期间,尽量将蔬菜、水果切成小块食用,避免啃、咬的动作损伤矫治器。
正颌手术期间,患者应以流食和半流食为主,等到6~8周骨骼愈合之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多补充维生素、蛋白质,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牙颌畸形患者治疗周期较长,护理的原则主要以保证矫治器的正常使用和控制口腔卫生健康情况为主。患者要遵医嘱进行服药,并改善生活习惯,特别在矫正及手术后,禁止剧烈活动。
牙颌畸形患者要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刷牙时要格外注意清理拥挤牙齿,或本身有缝隙的牙齿邻间隙内的牙菌斑。
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一定要按时配戴矫治器,虽然矫治器戴上以后可能会有不适感,但是一定要长期坚持,才会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正在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可以使用专用的正畸牙刷来进行刷牙,同时配合使用冲牙器,将邻间隙内的食物残留冲洗干净。
在矫正期间以及手术后,要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适当进行咬合肌的锻炼。
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治疗的选择上需要谨慎,最佳的治疗方法还是在颌骨发育阶段,提早用多功能矫治器治疗,效果最好,而且没有后遗症和风险。所以牙颌畸形矫治时机是决定预后最关键的一部分,患儿家属要引起重视。
先天牙颌畸形一般妇女在怀孕期间应注意饮食安全,及时补充微量元素,避免使用致畸药物,对于后天因素导致的牙颌畸形可以进行一定的预防,避免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出现口腔问题及时就医。
针对长牙期和替牙期儿童,每年口腔筛查一次。针对直系亲属有牙颌畸形的儿童,需要每半年筛查一次。
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可以通过视诊进行筛查,对于视诊筛查时高度怀疑的病例,可以辅助影像学检查或者模型分析测量。
提高对牙颌畸形的认识和警觉性,当出现替牙障碍或者不良习惯时,及时予以纠正或者就医。
家族中有牙颌畸形的患者,在儿童年龄较小时需要定期观察,出现临床症状或表现,需要及时干预。
预防口腔感染或牙齿外伤的形成。
[1]杨俊玲.儿童牙颌畸形的早期治疗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20,007(005):52-53.
[2]徐雁,翟淑贞,罗婷婷.个体化针对性护理模式在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20,010(00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