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丛集性头痛

本词条由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 薛爽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丛集性头痛是某个时期内突然出现一系列的剧烈头痛,一般无前兆,疼痛多见于一侧眼眶或(及)额颞部,可伴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眼睑水肿或鼻塞、流涕,有时出现瞳孔缩小、垂睑、脸红、颊肿等症状。头痛多为非搏动性剧痛,病人坐立不安或前俯后仰地摇动,部分病员用拳击头部以缓解疼痛,不少病人的头痛在固定时间内出现,每次发作持续15~180分钟,会自行缓解。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luster headache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焦虑症、结膜充血、抑郁症
治疗周期
视病情而定
临床症状

剧烈头痛、眼结膜充血、流泪、眼睑水肿

好发人群
20~40岁人群
常用药物
麦角胺、泼尼松
常用检查
头颅CT、头颅MRI、组胺试验
病因

丛集性头痛病因尚不明,与血管功能障碍有关,一般认为是颅内、颅外血管扩张所致。另外,此种类型头痛与组织胺关系密切。

主要病因

目前病因还尚不明确,存在多种假说。

血管源说

某些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组胺、乙醇等可诱发丛集性头痛发作,而缩血管药物,如麦角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可使之缓解。

神经源说

发作疼痛均发生在三叉神经第1、2支分布区,提示与三叉神经有关。

组胺说

组胺是一种强血管扩张药,部分丛集性头痛患者血中组胺增高,皮下注射组胺可以诱发患者头痛发作,丛集性头痛的临床症状很像组胺反应,应用组胺脱敏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此外,有人发现,丛集性头痛患者痛侧颞部皮肤肥大细胞增多,其活性增强,该细胞能合成和释放某些血管活性物质。

诱发因素

吸烟、饮酒

部分患者吸烟、饮酒后会引发头痛。

难闻的气味

有人闻到强烈难闻的气味后也容易诱发头痛。

睡眠不足

有人在入睡后1~2个小时后,进入快眼动睡眠时容易诱发头痛。

其他因素

压力、情绪、忧郁、焦虑和天气变化也容易诱发丛集性头痛。

流行病学

丛集性头痛不限年龄和性别,皆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年(20~40岁),男性为女性的4~7倍,一般无家族史。

好发人群

丛集性头痛在20~40岁中青年男性多发。

症状

丛集性头痛以眼眶颞部疼痛为主,疼痛为向深处压榨样的钻痛,同时可以有流泪、流鼻涕,也可以有一侧睑结膜的充血,此外还可以有精神症状。

典型症状

丛集性头痛可以表现为一连串密集的头痛发作,发作呈周期性,无前驱症状。发作时疼痛从一侧眼窝周围开始,急速扩展至额颞部,严重时可涉及对侧。疼痛呈搏动性,性质为钻痛或灼痛,可于睡眠中痛醒。每天可发作1~2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约数10分钟至2~3小时,发作快,消失的也快,缓解时间很长,头痛常局限于同一侧。

其他症状

患者可出现颜面潮红、出汗、患侧流泪、结膜充血、鼻塞、颞浅动脉怒张、患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等症状。

并发症

焦虑症

丛集性头痛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欠佳时,患者容易产生精神紧张或心理创伤而发病,表现为不安、失眠、焦虑、心悸、乏力、多汗、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等。病人多因久治不愈而急躁、恐惧,使病情越发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结膜充血

丛集性头痛并发的眼部疾病仅限于结膜疾病,或者有关的表浅刺激,一般不会引发严重的眼疾,比较容易治愈。

抑郁症

患者失去治愈疾病的信心,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感到全身多处不适,有自杀倾向。

就医

丛集性头痛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当患者出现眼眶颞部疼痛、颜面潮红、出汗、患侧流泪、结膜充血、鼻塞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通过头颅CT或MRI进行诊断。

就医指征

某个时期内突然出现一系列的剧烈头痛,疼痛多见于一侧眼眶或(及)额颞部,伴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眼睑水肿或鼻塞,要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一般选择神经内科作为首诊科室。

医生询问病情
  • 什么时候疼痛?

  • 头痛的部位在哪?发作规律是怎样的?

  • 除了头痛的症状外还有其他不适吗?(如情绪、饮食、大小便、睡眠等)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 使用过什么药物吗?

需要做的检查

组胺试验

是测定未梢神经功能的一项检查。组胺可兴奋交感神经,促使储存于神经末梢的儿茶酚胺释放,收缩外周血管,可以诱发头痛,可作为丛集性头痛的重要诊断标准。

头颅CT或MRI

可以排除颅内外其他引起头痛的器质性疾病。

诊断标准
  • 头痛发作呈周期性,一般无前驱症状。

  • 头痛自眼窝部位开始,扩散至额颞部,呈搏动性或烧灼痛,一次发作持续数10分钟至数小时。

  • 发作时面部潮红、流泪、结膜充血、流涕、眼睑下坠,少数可有恶心、呕吐。

  • 可能有过敏、颅脑外伤、鼻窦炎,长时间发作导致焦虑、抑郁倾向。

  • 组胺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

偏头痛

开始表现为一侧眶上、眶后或额颞部位的钝痛,强度增长时具有搏动性质,而后持续为一种剧烈的固定痛,并扩展至整个半侧头部,甚至上颈部。患者面色苍白,常伴有恶心、呕吐,头痛通常为一整天,常为睡眠所终止。头痛前往往有前驱症状,且多为双侧性,一般在青春期发病,多有家族史。血中组织胺稍有增高而5-羟色胺显著降低,丛集性头痛发作时间短暂,一般无前驱症状,单侧发病,可累及对侧。疼痛常为钻痛或搏动性疼痛,抗组胺试验阳性,以此可相互进行鉴别。

治疗

丛集性头痛的治疗与偏头痛相似,主要是使用抑制血管扩张药物,配合物理疗法,如磁疗或者针灸治疗,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紧张和焦虑。

治疗周期
该病轻症患者需要治疗两周,慢性患者治疗周期较长。
药物治疗
  • 发作时可口服麦角胺,也可用于预防丛集性头痛发作。对于孕妇、高血压、甲亢和溃疡病人不能选择,不良反应会有手麻、肌肉酸痛。

  • 舒马普坦是5-羟色胺受体激动药,与5-羟色胺受体结合,从而抑制扩血管,使血管收缩达到治疗目的,可以口服、滴鼻、皮下或静脉注射。

  • 丛集性头痛发作时口服泼尼松,发作停止后停药,泼尼松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

  • 局部麻醉药可能会本病有一定的效果,如利多卡因。

  • 钙通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褪黑色素、抗癫痫药、碳酸锂等药物对丛集性头痛有预防作用。

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可采用针灸疗法缓解患者头痛的症状。

  • 外感头痛、恶寒发热、遇风加重,针灸处方为太阳穴、风池穴、率谷穴、曲池穴、外关穴、风门穴。

  • 痰浊上蒙、头痛如裹、胸膈满闷,针灸处方为百会、太阳、丰隆、关元、阴陵泉穴。

  • 肝郁气滞,针灸处方为百会、太阳、太冲、风池、率谷、内关。

  • 瘀血阻络,头痛为刺痛或跳痛,固定不一,针灸处方为百会、太阳、血海、阿是穴、膈腧穴、内关穴、太冲穴。

其他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可给予高压氧治疗。

预后

丛集性头痛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可治愈或明显缓解,患者需注意调整好生活方式、准确诊断、尽早用药,可以很好的控制疾病。

能否治愈

急性发作患者及时治疗可以治愈,慢性患者较难治愈,需要配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能活多久

丛集性头痛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丛集性头痛患者需要两周后复查,慢性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尤其是针灸治疗,需要连续治疗,可在治疗1~2个月后进行相关检查,检测治疗效果。

饮食

丛集性头痛患者应避免饮酒或者口服硝酸甘油,合理控制总热量,营养物质分配合理,忌食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饮食调理
  • 丛集性头痛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避免应用致敏的药物及某些辛辣刺激性食物,煎、炸食物以及酪胺含量高的易诱发偏头痛的食物,如巧克力、乳酪、柑橘、酒精类食物。

  • 多食富含维生素B1的谷类、豆类食物以及新鲜水果、蔬菜等。

  • 戒烟酒,饮酒可以诱发丛集性头痛发作。

护理

丛集性头痛患者日常应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情绪,规划合理、健康的饮食,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

日常护理
  • 了解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

  • 可通过中医方法进行护理,如磁疗、熏药等。

病情监测

统计患者治疗期间发病时间和次数,记录生命体征、服药情况和其他治疗方法,一疗程后进行组胺试验,检查头颅CT,评估疗效。

预防

预防丛集性头痛首先要避免诱因,如一些事物或者药物。其次要合理饮食,制定详细的饮食方案,不能饮酒,保持心态平和。

预防措施

改善生活习惯

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休息,创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以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性,使之尽快进入睡眠状态,禁止剧烈运动对于恢复是相当必要的。

饮食调护

头痛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应避免应用致敏的药物及某些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水果。

心理健康

患者必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稳定、乐观的心理状态,遇事要沉着冷静,学会客观、理智地对待事情。不要过喜、过悲、过怒、过忧,如果确实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学会控制情绪,进行自我调节,也可通过运动或者其他爱好转移注意力。

参考文献

[1]李娇.丛集性头痛高流量氧疗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5,44(020):2857-2859.

[2]罗静,吴剑涓.丛集性头痛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12,24(05):63-66.

[3]刘唯,严满云,赵红如.曲坦类药物治疗丛集性头痛的机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9,27(06):705-708+714.

[4]姚刚,于挺敏.丛集性头痛的治疗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05):313-3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