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垂体卒中

本词条由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曾湘豫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垂体卒中即垂体腺瘤卒中,是指垂体腺瘤生长过程中突发瘤内出血或坏死致瘤体突然膨大引起的并发症,多急性起病,故有“卒中”之称。多由于外伤、放疗、炎症、某些药物等因素引起,并多继发于垂体腺瘤微病变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视力障碍、心律紊乱、呕吐、头疼。轻者于数日后自行缓解,重者可迅速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昏迷、甚至死亡。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Pituitary Apoplexy
疾病别称
垂体腺瘤卒中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内分泌失调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视力障碍、心律紊乱、眼肌麻痹、头痛、呕吐

好发人群
垂体腺瘤患者、有外伤史患者、有腰穿史患者
常用药物
氢化可的松、溴隐亭
常用检查
血糖检测、内分泌功能测定、头颅X线平片、颅脑CT、磁共振成像检查
疾病分类

暴发性垂体卒中(Ⅰ型)

指出血迅猛,出血量大,直接影响下丘脑,此时病人均伴有脑水肿及明显颅内压增高,出血后3小时内即出现明显视力视野障碍,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直至昏迷甚至死亡。 

急性垂体卒中(Ⅱ型)

指出血比较迅猛,出血量较大,已累及周围结构,但未影响下丘脑,也无明显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障碍,眼肌麻痹或意识障碍,在出血后24小时达到高峰,在观察治疗期间症状和体征无继续加重倾向,但占位效应明确。 

亚急性垂体卒中(Ⅲ型)

出血较缓慢,视力障碍或眼肌麻痹,原有垂体腺瘤症状轻度加重,无脑膜刺激征及意识障碍,常被病人忽略。 

慢性垂体卒中(Ⅳ型)

出血量少,无周围组织结构受压表现,临床上除原有垂体腺瘤的表现外,无其它任何症状,往往是CT、MRI或手术时才发现。

病因

垂体卒中发生机制仍未明确,可能与垂体腺瘤生长过快、血管因素有关。好发于垂体腺瘤患者、有外伤史患者、有腰穿史患者等,其诱发因素包括外伤、感染因素等。

主要病因
  • 垂体腺瘤生长过快,血供相对不足或增大的腺瘤将垂体动脉和漏斗挤压于鞍膈孔,致瘤体缺血坏死继而出血。

  • 垂体腺瘤血管丰富,形成不规则血窦,血窦壁薄,瘤体增大引起局部压力增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电镜下可观察到血管基底膜呈节段状或碎片状,表现为不完全成熟的特征,可能是卒中的内在因素。

  • 垂体腺瘤的血供主要来源于垂体下动脉,与全身系统动脉血压波动联系密切,系统血压的突然较大波动易引起瘤体破裂出血。

诱发因素

外伤

在患垂体腺瘤时,若头部受到外力作用,由于头颅与脑运动速度不一致,肿瘤与头颅在运动的瞬间发生挤压或牵拉,导致或促进供瘤血管出血,尤其是肿瘤病理血管。

雌激素

有实验表明,雌激素能导致垂体充血,易出现垂体卒中。

上呼吸道感染

喷嚏使海绵窦内压力增高,如腺瘤长入海绵窦内,则瘤内静脉回流压力剧增,引起瘤内血供不足或动脉栓塞。

其它

如溴隐亭、氯丙嗪、抗凝治疗、酗酒、血管造影、垂体功能动态检查、外科手术后以及蝶窦炎、动脉粥样硬化栓塞、血小板减少等也能诱发垂体卒中。

流行病学

垂体卒中的发病率约占垂体腺瘤的0.6%~10%,男性患者较女性为多,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1,垂体腺瘤出血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是最高的,因为在颅内肿瘤出血中,胶质瘤占50%,垂体腺瘤占25%,而垂体腺瘤只占颅内肿瘤的9.5%左右。垂体卒中一般见于大腺瘤,偶有报道发生于垂体微腺瘤者。

好发人群

垂体腺瘤患者

垂体腺瘤可以发生自发性出血、梗死、坏死,垂体腺瘤的放射治疗及垂体功能试验均可引起垂体卒中。

有外伤史患者

外伤(包括轻微外伤)可诱发垂体卒中。

有腰穿史患者

脑脊液压力的变化如腰穿,引起的脑脊液压力降低。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上呼吸道感染、喷嚏,使海绵窦内压力增高,如腺瘤长入海绵窦内,则瘤内静脉回流压力剧增,引起瘤内血供不足或动脉栓塞。

潜水者

潜水(超过18米)等引起的脑脊液压力增高,可诱发垂体卒中。

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也可诱发垂体卒中。

其他疾病患者

使用抗凝剂、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产时或产后大出血、糖尿病、动脉硬化、结核等均有可能引起起垂体卒中。

症状

不是所有垂体腺瘤出血的患者都表现为垂体卒中的症状,因为由于出血量的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其并发症主要为内分泌系统紊乱。

典型症状

颅压增高的症状或脑膜刺激征

突然发生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疼、呕吐、视力模糊或脑膜刺激征,像颈部僵硬。

蝶鞍邻近组织压迫的症状

如向上压迫视觉通路、间脑和中脑,引起视力急剧下降、视野缺损,也可损伤嗅神经,甚至危及生命。向下压迫丘脑引起血压、体温、呼吸及心律紊乱,压迫侧面进入海绵窦引起眼外肌麻痹、三叉神经症状、损伤大脑中动脉及影响静脉回流。

下丘脑-垂体功能减退的症状

尚有不少垂体卒中患者缺乏原有垂体腺瘤的症状,因此遇到原因不明的突发颅压增高,尤其伴视力障碍、眼肌麻痹等压迫症状者,应警惕垂体卒中。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因为颅内压升高可出现脑膜刺激征,以及垂体功能低下或者肺部感染出现发热等症状,有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意识障碍、眼前发黑、全盲等症状。

并发症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患者可出现性欲减退、月经紊乱等症状。

内分泌紊乱

可能出现体温变化,高热或者体温下降,或者出现食欲减退。

就医

如垂体腺瘤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野缺损以及眼运动功能障碍等情况,请及时到神经内科或者神经外科就诊,通过垂体CT或者MRI等检查与脑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鉴别。

就医指征

普通人群突然出现视力障碍、心率紊乱、眼肌麻痹、颅高压等相关症状时,请及时到医院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数患者优先急诊科。

  • 当患者出现眼肌麻痹、无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轻时去神经内科。

  • 当患者出现严重视力障碍、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时优先去神经外科。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颈部僵硬、心率不齐、头痛、视力模糊等)

  • 头痛、视力模糊、呕吐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什么时候出现的?

  • 什么情况下症状会有所缓解?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 症状出现后做过什么检查吗?

需要做的检查

X线检查

X线平片可发现蝶鞍扩大,前床突消失,鞍底变薄或破坏。

CT扫描

CT平扫时,肿瘤可呈现为低密度(水肿或坏死),也可出现高密度区(出血),注射造影剂后肿瘤可呈现周边性强化。CT扫描尚可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扩散范围以及是否向脑室内扩展,对垂体腺瘤出血的病程和时间可作出诊断,对手术选择入路有一定参考价值。

脑血管造影

当前脑血管造影对垂体卒中的诊断似无必要,但在下列情况下仍属必须。

  • 对有脑膜刺激征伴单眼麻痹体征时;

  • 鞍上动脉瘤与垂体腺瘤相类似,仅用CT扫描较难做出诊断时;

  • 为了区别血管痉挛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时。

磁共振成像检查

垂体卒中发生时,在T1和T2加权图像上,可显示病灶内为高信号区。Stephen等人研究显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垂体卒中上明显优于CT。

诊断标准

通过辅助检查、症状以及体征可明确诊断。X线平片可发现蝶鞍扩大,前床突消失,鞍底变薄或破坏。CT平扫时,肿瘤可呈现为低密度,也可出现高密度区。垂体卒中发生时,在T1和T2加权图像上,可显示病灶内为高信号区。

鉴别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颅内动脉瘤破裂或动静脉血管畸形引起,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伴呕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与垂体卒中极为相似。但本病发展较垂体卒中为快,从头痛到意识障碍的时间很短,腰椎穿刺显示血性脑脊液,CT扫描显示脑池、脑裂内积血但无蝶鞍占位。不过,垂体卒中时血液亦可进入蛛网膜下腔,但很罕见,且进入的血液量远较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少。

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

头痛、脑膜刺激症状明显且伴有发热的患者,应与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体温升高更明显,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脑脊液白细胞和蛋白增加,无神经眼科症状,CT扫描无蝶鞍占位的表现,据此可与垂体卒中鉴别。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垂体卒中者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此时与细菌性脑膜炎难以鉴别,这类患者抗生素治疗无效,为其特点。

脑出血和脑梗死

可出现头痛、呕吐、视野缺损、眼运动神经麻痹、脑膜刺激症状、意识障碍,故须与垂体卒中鉴别。脑出血和脑梗死有所谓“三偏”表现,即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CT扫描可显示脑内出血或缺血灶,而垂体卒中一般没有所谓的“三偏”症状,CT检查时没有脑内出血表现,据此可与垂体卒中鉴别。

垂体转移性肿瘤

垂体转移性肿瘤一般为恶性,生长快,可引起严重头痛、视野缺损、眼运动神经麻痹。但这些症状是逐渐出现的,与垂体卒中不同,垂体肿瘤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一般是突然发生的。

视交叉性卒中

视交叉性卒中是由于视交叉部位的血管畸形所引起,临床表现与垂体卒中相似,如突然出现的头痛、视野缺损、视力减退、恶心、呕吐。但是本病一般无脑膜刺激症状,CT显示蝶鞍无扩大,而垂体卒中一般会出现脑膜刺激症状,CT显示可有蝶鞍扩大症状,据此可进行鉴别。

治疗

垂体卒中患者需首先通过辅助检查确定垂体卒中类型以及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进而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减轻颅内高压以及脑膜刺激征等临床症状。后期通过检测激素代谢水平选择合适的激素替代治疗,患者治疗周期一般为短期治疗。

治疗周期
垂体卒中患者治疗周期一般为短期治疗。
一般治疗

由于患者垂体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造成水钠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液并监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药物治疗

激素替代治疗

当确诊或高度疑诊为垂体卒中时,应立即使用超生理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治疗效果得到较一致认可。不仅可防止因垂体瘤内出血坏死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减轻视神经、视丘下部的急性水肿,同时还可增强机体应激能力。

溴隐亭

对于泌乳素腺瘤卒中患者,除爆发型泌乳素腺瘤卒中外,仍应首选溴隐亭治疗。

手术治疗

经蝶入路微创手术

术野清晰,手术时短,恢复较快,对脑组织及视神经影响小,主要并发症有脑脊液鼻漏和垂体前叶损伤症状。

导航下内镜辅助经鼻蝶手术治疗

术野内可成角的内镜技术可以提供更大的手术空间,切除率更高,适用于部分手术不能经蝶入路而选择经颅入路的患者,但器械昂贵、操作复杂,而且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的经蝶显微手术并未下降,目前尚未普及。

其他治疗
  • 放疗一般不作为急性期的治疗手段,后期可作为手术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肿瘤术后复发患者的辅助治疗。

  • 急性期应严密监测水、电解质和各垂体激素水平,维持内环境及全身一般情况稳定,尤其有尿崩症状者。

预后

垂体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能治愈,其寿命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卒中分型以及后期康复护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出院后3~6个月定期复诊。

能否治愈

垂体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能治愈。

能活多久

垂体卒中患者存活率取决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卒中分型以及后期康复护理等多种因素影响。

复诊

垂体卒中患者出院后3~6个月定期复诊。

饮食

根据垂体卒中患者不同意识状态选择合适的进食方式,加强患者的营养及胃肠黏膜保护,同时需要保持大便通畅。

饮食调理
  • 垂体卒中患者若清醒、能配合、无呕吐者,可进流质饮食如清粥,意识障碍者早期留置胃管进行鼻饲饮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

  • 给予患者富含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可少量多餐,以加强营养及胃肠黏膜保护。

  • 保持大便通畅,忌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护理

对于垂体卒中患者要注意血压、血糖、血脂的自我监测,同时注意并发症的护理以及用药安全。

日常护理
  • 由于患者需床休息或者活动困难,需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防止压疮、肺炎的发生。

  • 避免感染和外伤。

病情监测

垂体卒中患者注意血压、血糖、血脂的自我监测,稳定血压、血脂、血糖水平。

特殊注意事项
  • 垂体功能危象是垂体瘤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由于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病情重、发展迅速,所以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延误患者的治疗、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 应综合考虑临床垂体卒中患者的轻重缓急、诱发因素、应激程度确定给药剂量,危象期过后,应给予适量靶激素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递增至需要的维持量。

预防

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定期检测血压、血糖,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对患有心脏疾病患者,根据相关检查以及医嘱决定是否服用药物,预防垂体卒中的发生,平时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早期筛查

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需定期进行辅助检查,检测血糖、血压等,防治并发症。

预防措施
  • 首先要预防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病的人垂体卒中发病机会可高于正常人约6倍,如合并糖尿病,危险性升高至8倍。还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等均与垂体卒中密切相关,有这类危险因素的人,应注意控制血压在一个稳定、安全的范围内。

  • 心脏疾病是引起垂体卒中的重要原因,许多原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会突然中风。所以要积极治疗心脏的疾病,并请教医生是否可用一些抗凝治疗,如阿司匹林等,可以降低卒中的危险性,当然是否服用还是要听取医生的建议。

  •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酒、戒烟、减肥,养成从容的性格,适量运动,低脂饮食,这是预防垂体卒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俞海.垂体卒中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40(4):367-370.

[2]王飞,凌士营.垂体腺瘤卒中的诊断与治疗[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8,31(05):318-320.

相关问答
垂体卒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垂体卒中发生机制仍未明确,可能与垂体腺瘤生长过快、血管因素有关。好发于垂体腺瘤患者、有外伤史患者、有腰穿史患者等,其诱发因素包括外伤、感染因素等。 一、主要病因 1、垂体腺瘤生长过快,血供相对不足或增大的腺瘤将垂体动脉和漏斗挤压于鞍膈孔,致瘤体缺血坏死继而出血。 2、垂体腺瘤血管丰富,形成不规则血窦,血窦壁薄,瘤体增大引起局部压力增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电镜下可观察到血管基底膜呈节段状或碎片状,表现为不完全成熟的特征,可能是卒中的内在因素。 3、垂体腺瘤的血供主要来源于垂体下动脉,与全身系统动脉血压波动联系密切,系统血压的突然较大波动易引起瘤体破裂出血。 二、诱发因素 1、外伤:在患垂体腺瘤时,若头部受到外力作用,由于头颅与脑运动速度不一致,肿瘤与头颅在运动的瞬间发生挤压或牵拉,导致或促进供瘤血管出血,尤其是肿瘤病理血管。 2、雌激素:有实验表明,雌激素能导致垂体充血,易出现垂体卒中。 3、上呼吸道感染:喷嚏使海绵窦内压力增高,如腺瘤长入海绵窦内,则瘤内静脉回流压力剧增,引起瘤内血供不足或动脉栓塞。 4、其它:如溴隐亭、氯丙嗪、抗凝治疗、酗酒、血管造影、垂体功能动态检查、外科手术后以及蝶窦炎、动脉粥样硬化栓塞、血小板减少等也能诱发垂体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