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王雪梅审核认证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是由于胆囊切除术后,所出现的与胆系病变有关的临床综合征,属胆囊切除术的远期并发症,包括胆囊切除术后原有的症状没有消失,或在此基础上有新的症状发生的一组综合征。胆囊切除术后的部分患者仍有右上腹绞痛、饱胀不适、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其发生率据统计可高达胆囊切除的26%~40%。
上腹部或右季肋部疼痛、食欲缺乏、恶心、腹胀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又有广义及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致病,包括胆系和胆系以外器质性病变,及无器质性原因的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狭义上的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仅指目前检查手段,不能发现胆系内外有器质性病变而临床症状又持续存在的非器质性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引起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很多,因素可大致分为术前因素与手术造成,也可分为胆系疾病影响和非胆系疾病影响。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中不可能给予处理,术后症状依然存在。还有胆道疾病术中未被发现或未作妥善处理,或因手术造成的病理情况术后仍遗留症状。
胆囊无症状结石,或伴有肝内胆管结石,或胆囊原属正常的患有胃、十二指肠、肝、胆道等脏器疾病,术前缺乏全面的检查,有漏诊或误诊,做胆囊切除术,术后症状依旧。
行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因患者先天解剖结构异常、术中操作不当等,造成其内容物引流不畅,日久胆囊管增粗,形成“小胆囊”,内有结石再生。
如误将胆管完全或部分切断,缝合修补后形成狭窄。胆管部分性损伤后形成胆瘘,术后胆瘘逐渐关闭,继而瘘口部瘢痕收缩,造成狭窄。另外,切除胆囊时牵拉过紧,将胆管牵拉成直角,致胆管部分被扎,形成局部狭窄所致。
术中探查粗糙,遗留胆道残余结石,或术中探查时用金属探条强行通过十二指肠乳头,造成Oddi括约肌损伤性狭窄。
年轻女性多见,精神因素或内分泌功能紊乱可诱发,表现为阵发性右上腹痛,伴腹胀、多汗、心率快等,但无感染症状,X线或B超检查无阳性发现。
多见于胆道排过结石者,可能与结石嵌顿于乳头诱发炎症有关。
当憩室不合并有憩室炎时,可以没有症状或类似溃疡病表现,当憩室内出现感染,则可出现上腹部疼痛,甚至呈典型胆绞痛,临床上酷似胆石症症状,发生腹痛、黄疸等症状,且术前常规检查难以发现。
有少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人系双胆囊所致,双胆囊需同时切除,否则术后易发生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术后胆盐代谢异常可通过影响胆汁的排泄,Oddi括约肌紧张度和胆总管的压力等引发症状。
如胆总管囊肿、胆道蛔虫、Mirizzi综合征、胆胰管合流异常、胆囊肿瘤等也是本病的少见原因。
镁能催化体内多种生化反应,一些与胆道生理密切相关的消化道多肽类激素,如胆囊收缩素、促胰素等的合成需要镁的参与。因此,镁缺乏或镁自稳态破坏将导致胆道及胃肠道功能障碍。
患者可因患有胆道疾病行胆囊切除术而焦虑、精神紧张,诱发躯体症状。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病为10%~30%,女性多于男性。多于胆囊切除术后数周或数月内发生,有5%~10%的患者症状较重,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胆囊切除术前忽视了食管裂孔疝等胆系外疾病的群体。
胆囊炎合并胆道结石的群体。
胆囊切除术中引起胆道损伤或是胆囊管存留过长的群体。
先天存在胆系解剖变异的群体。
在胆囊切除术后,多于数周或数月后出现症状,主要表现有上腹部或右季肋部疼痛不适,常呈隐痛或钝痛、压迫感,其性质不同于术前的胆绞痛,可伴有食欲缺乏、恶心、腹胀等,偶有胆管痉挛而呈绞痛发作。重者可由胆道感染向上扩散,而出现寒战、高热、黄疸。
特点是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多局限在中上腹或右上腹,多数病例的症状与胆囊切除前相似。疼痛发作次数不定,由每年发作数次至几乎每天发作,疼痛发作时可伴恶心、呕吐。
因本病患者常伴有胆汁排泄障碍,可出现食物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20%的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如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多数症状轻微,少数可伴寒战、高热和黄疸。
本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消化系统功能,营养难以消化吸收。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管压力相对增高,导致胆管向肠腔排放胆汁的冲击力增大,容易引起胃肠蠕动紊乱,十二指肠逆蠕动和幽门的异常开放使胆汁反流入胃腔,损伤胃黏膜。
胆汁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本病可有胆汁淤积、排泄障碍,易继发感染。
患者可因做了胆囊切除而持续焦虑,加上症状反复持久不适,可引发心理障碍。
胆囊切除术后的部分患者仍有右上腹绞痛、饱胀不适、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出现这类症状的患者应当及时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找到病原,尽快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胆囊切除术后出现上腹部不适、胀痛,伴黄疸者应及时就医。
胆囊切除术后出现上腹剧烈绞痛,持续不缓解者应立即就医,可以拨打120。
当出现食欲减退、恶心或伴呕吐、嗳气、大便次数增多等影响日常生活的症状时,可择期去医院就诊。
患者可先就诊于当日行胆囊切除术的肝胆外科,后在医生的建议下转到消化内科治疗。
既往做过什么手术吗?
有什么症状?(如腹痛、黄疸等)
症状持续多久?
发病前有无做过胆囊切除术?
既往有何病史?
有无家族史?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尿淀粉酶、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等,对胆道梗阻的诊断很有帮助。
超声检查简便无创伤,可发现胆管扩张、胆石、胆道肿瘤、胰腺炎等,对肝胆管结石和残留小胆囊并结石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为首选,但有局限性,不能显示胆系全貌及全部病症。
对诊断食管裂孔、溃疡病、十二指肠憩室等很有帮助。
诊断肝肿瘤、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石症、慢性胰腺炎等。
能确切显示胆胰管的结石、肿瘤、狭窄、扩张等病变,不仅可以观察残留胆囊管的长度及是否有残留胆囊的存在,而且可以显示胆囊管的走向和汇入胆总管的位置,并能观察胃十二指肠及乳头有无炎症、溃疡、憩室等,是目前常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ERCP系有创性检查,有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胆管炎等应予注意。
无创、易行,但不如ERCP的影像清晰准确。
被认为是诊断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金标准,Oddi括约肌内压≥40mmHg(5kPa)为阳性。在内镜下检测Oddi括约肌压力和肌电的同时,行吗啡-新斯的明激发试验,在测得基础压力和肌电后给予吗啡和新斯的明,再观察压力和肌电频率和幅度变化,有助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
患者曾行胆囊切除术,可查阅手术记录。
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疼痛性质与术前相似,伴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严重者可伴发热,甚至寒战、高热,更伴有黄疸。
行B超、MRCP、CT等,可见胆道有残余结石、残留过长的胆囊管、Oddi括约肌狭窄等,找到病原。
胆瘘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表现为发热、右上腹痛、腹肌紧张及腹膜刺激征,可通过B超表现与本病鉴别。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通畅胆道引流,控制感染,单纯的对症治疗常得不到良好的结果。因此,治疗前必须进一步探讨其发病原因,得出明确诊断,治疗方法有非手术疗法与手术治疗。
包括饮食疗法、输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给胆道消炎。
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还有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等。
可口服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可口服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复方消化酶,以促胃肠动力。
可选用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等促进胆汁排泄的药物。
确认出现镁缺乏后,可通过口服或注射镁剂来补充镁。
有胆囊或胆囊管遗留过长者,应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管切除术。
胆管结石者应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清除结石及各种胆肠吻合术或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等。
胆管狭窄者可行胆总管成型修复术,或胆道消化道重建术,如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Longmire手术等。
长期严重的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EST(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必要时可放置临时支架支撑,有效率可达95%。如果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只能短期缓解症状,反复括约肌狭窄,则须行经十二指肠括约肌成形术或胆肠吻合术。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预后良好,可治愈。胆囊切除术后有少于1/3的患者可出现一过性症状,而仅有<10%患者可因症状持续而需要积极治疗,可通过B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检查发现病原,及时治疗,改善症状。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能治愈,可以恢复至无明显腹痛及其他症状,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大多数本病患者可通过B超等检查找到病原,针对病原及时治疗,则不影响患者寿命。少数本病患者仅凭现有的医疗检查手段找不到器质性的病原,而症状又持续存在,可能影响生活质量。
可有胆汁反流引发的慢性胃炎,可出现胃部烧灼痛且餐后加重,腹胀不适、嗳气等症状。
通过手术治疗本病者应遵医嘱于术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第12个月到医院复诊,可通过行腹部B超等检查判断病情恢复情况。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常通过手术缓解,术后两周内宜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循序渐进。注意补充营养,饮食要软质、易消化。忌食油腻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术后两周内宜选择进食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肪的易消化的软质饮食,有利于修复因胆囊炎和胆石症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故可以选择以鱼、虾、禽、豆腐及少油的豆制品等为主的低脂肪、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忌食油腻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少食多餐。
注意维生素摄入,尤应注意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补充,其中维生素K对控制某些类型黄疸引起的出血有效。
胆囊切除后原则上不宜摄入过高的脂肪与胆固醇,但也不必过分限制脂肪,因为肠道中一定量的脂肪,是刺激胆汁分泌及扩展胆总管容积和保持胆道流畅所必需的。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寻找到病原后常通过手术治疗,术后护理以保护切口,加强营养、适当恢复功能锻炼为主。不需手术患者应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补充营养。
生活应规律,劳逸结合,两周内适当运动,两周后恢复正常的运动和轻体力劳动。
戒烟、限酒,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注意调节情绪及睡眠。
术后注意T管放置时间不宜过长,拔管前注意去医院做检查。
术后1周可揭除伤口敷料,术后10天若伤口组织胶水未脱落者可自行去除,若出现高热、伤口疼痛、伤口渗液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患者需经常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避免发怒、忧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以预防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如有出现烦躁不安、易怒等情绪表现,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家属也应积极开导。
本病不需手术者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若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如服用抑酸药引起的消化不良,使用抗生素出现过敏、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
多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可以预防并能得到早期治愈,除了医生进行胆囊手术前应明确诊断,掌握好手术适应症,尽可能减少急症胆道手术外,患者也需要注意预防。
明确术前诊断,完善检查。
胆囊切除术术后如有不适症状,如腹胀不适、低热、皮肤、黏膜黄染时及时就医,通过B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检查排查病原。
适当增加进餐次数,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控制进食量。
要注意饮食清淡,不宜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控制高脂食物的摄入。
术后做好护理,保持情绪稳定,注意适当体育锻炼。
[1]莫国贤.保胆外科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01:190.
[2]周永坤,朱勇,魏芳.胆石症诊断治疗[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09:159~161.
[3]莫剑忠,江石湖,萧树东,江绍基.胃肠病学[M].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1:759.
[4]叶志霞,李丽.肝胆胰外科护理常规[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0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