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恋童癖

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 于靖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恋童癖是对儿童表现出性的兴趣,以未成年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病理性症状,受害者男女皆有。学术上,恋童癖产生于19世纪末,在西方公众话语中的出现,中国基本上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恋童癖主要症状为患者对儿童具有强烈的性兴趣,通过猥亵儿童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对社会危害较大,受害者主要为女孩。

就诊科室
精神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Pedophilia
疾病别称
恋童症、恋童障碍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性厌症、意向行为障碍
治疗周期
持续性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以儿童为满足性欲的对象

好发人群
无特定好发人群,但以男性居多
常用药物
氯美扎酮、谷维素、比卡鲁胺
常用检查
神经心理学测验、神经影像学检查
疾病分类

固定型

此类患者对其犯罪对象相对固定,只对儿童感兴趣,只愿与儿童交往。

回归型

此类患者在表面上看不出与常人的异样,并且与他人有良好的交往,有正常的恋爱,但当家庭、社会出现较大压力或受到某些刺激后便会恢复恋童的性表达方式。

攻击性

此类患者内心存有攻击心理,想借折磨儿童发泄出来。此类患者常以残忍的方式来蹂躏、践踏儿童的某些器官,并强迫儿童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

病因

恋童癖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如先天性因素,即患者先天性大脑中脑白质异于常人。也有部分患者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或性格缺陷等原因导致。

主要病因

先天性因素

部分恋童癖患者大脑白质异于常人。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免疫、神经递质等,患者额叶和颞叶的损伤或许和冲动机制受损有关。

心理因素

恋童癖患者对儿童关注、留恋儿童时代等心理超常人限度,作为一种观念固定在脑海中并控制他人。

社会因素

恋童癖患者在社会生活中因工作、交际受到挫折而觉得人心叵测,与成年人打交道需费尽心机,因而疲惫,不愿与成年人交往,于是把目标转为天真单纯的儿童。也有患者因青春期时受到家长或师生打压,而对童年时光充满向往,从而产生恋童行为,逐渐演化为恋童癖。

家庭因素

恋童癖患者因家庭生活出现矛盾而对成年性生活失去兴趣,逐渐把目标转而儿童。

性格缺陷

由于性格原因,在遭遇重大精神刺激后,不能面对生活而对童年充满向往,导致恋童癖。

诱发因素

家庭矛盾

家庭不和睦常致患者对成年性生活失去兴趣,从而把目标转移到儿童身上。

社会刺激

患者常因性格原因或其他原因受到某些重大刺激而产生恋童行为。

压力

社会、生活及家庭等压力使患者觉得成年人难以相处,而儿童较为单纯、易相处,因而留恋儿童,对儿童表现出过分关注。

流行病学

恋童癖是指性偏好儿童的一类精神疾病,发病率较低,无特定发病人群,男性女性均有,但以男性居多,无特定发病年龄。治疗效果较差,主要采用心理疗法。

好发人群

无特定好发人群,但以男性居多,女性罕见。

症状

恋童癖患者常表现为对成年性生活不感兴趣,而过分关注儿童,甚至与儿童发生性生活来追求心理上的满足,少数具有攻击性心理患者甚至会对儿童的器官或身体进行极其残忍的蹂躏。

典型症状

对成年性生活不感兴趣,以儿童作为他们满足性欲的对象,通过猥亵儿童来达到自我心理上的满足,少数患者伴有性施虐症。患者通常选择6岁至青春期前的儿童,少数患者喜欢更小年龄的儿童。儿童可为同性,可为异性,前者称为同性恋童症,后者称为异性恋童症。

其他症状

少数患者表现出性格上的怯懦,与成年人有交际障碍、思想压力大、对性生活感到自卑。

并发症

性厌恶

对成年期的异性缺乏必要的性兴趣或正常的性活动。

意向行为障碍

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为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丧失理智,高级意向减退,低级意向增进。

就医

恋童癖是一种病理性性变态,常表现出心理异常,少数患者从表面上看不出与常人的异样,需及时治疗,尽早治疗、尽早康复,避免危害社会。

就医指征
  • 如出现对儿童表现出过分关注,应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

  • 如出现未实施的性行为,患者感到无法控制或感到单纯想象无法得到满足时,应尽早去医院诊治。

  • 如对儿童表现性兴趣,并有攻击性心理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就诊科室
  • 一般情况下建议患者去精神心理科或精神科接受诊治。

  • 如出现其他身体上并发症,去相对应科室进行诊治,如阳痿应去泌尿外科或男科接受治疗。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 是否有残害儿童器官的想法?

  • 之前有无接受治疗?

  • 有无自行服用药物?

需要做的检查

神经心理学检查

主要为量表测评,主要检查患者是否有心理疾病、过往性生活、是否有酒精造成的犯罪,以及是否有过后悔或内疚的表现,有助于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恋童癖及恋童癖类型。

神经影像学检查

部分恋童癖患者大脑白质异于常人。因此,在检查时也应通过CT等手段来辨别患者是否大脑白质异于常人,从而判断患者是否是先天性恋童癖。

诊断标准
  • 患者对儿童反复表现出性的兴趣,对成年性生活不感兴趣。

  • 患者年龄多为成年。

  • 对儿童实施性冲动。

鉴别诊断

性变态

在性生活上出现暴力倾向,让对方无法忍受。与少数恋童癖患者症状类似,需辨别。

指向小女孩的露阴症

在鉴别判断时应注意该病无企图性直接的性接触,而恋童癖有。

非恋童癖的对儿童性犯罪者

此类人主要的性兴趣并不是针对儿童,他们通常有正常的恋爱史,在犯罪的同时也与异性保持性爱关系。

恋青年者

对青春期后18岁以下的少年的性兴趣应属于恋青年症。

治疗

恋童癖为病理性性变态类心理疾病,如有发现,需尽早诊治。主要为心理疗法,少数严重性或有攻击性心理患者需接受心理与药物诊治。主要治疗原则为找出患者心理上的根源,并寻求合适的疗法进行治疗。

治疗周期
恋童癖患者需进行持续性长期治疗。
药物治疗

抗焦虑类药物

抗焦虑类药物主要分为苯二氮卓类、氨甲酸酯类、二苯甲烷类以及如氯美扎酮、谷维素在内的其它四种,主要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焦虑和紧张。临床上广泛应用,主要不良反应有嗜睡、软弱、头晕和眩晕等,少数患者可见药疹,有严重心血管、肝脏及肾功能不全或疾病者、嗜酒者慎用。

抗雄激素药物

如非类固醇抗雄激素药物比卡鲁胺和类固醇抗雄激素药物环丙孕酮,可以抑制雄激素合成和代谢,抑制促性腺激素的物质,来减少雄激素的产生和功能。

SSRIs类抗抑郁药

SSRIs类抗抑郁药即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主要适用于抑郁症患者,在临床应用较广,但少数青少年患者在使用该药物初期易激怒到,甚至可能会有冲动自杀的行为。因此,该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使用过程应慎重。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工作理论是要对人的精神、行为进行分析,分析形成的原因,特别重视童年经历、潜意识,重点分析防御机制。

行为疗法

常见的行为疗法为脱敏法、厌恶疗法和性治疗,脱敏法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恐怖症、强迫性神经症以及某些适应不良性行为;厌恶疗法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从而达到戒除或减少靶行为出现的目的,临床应用多见戒除吸烟、吸毒、酗酒、各种性行为异常和某些适应不良性行为,也可以用于治疗某些强迫症;性治疗主要用来治疗男女的性功能障碍和解决各种性疑惑。

经验疗法

别称新心理疗法,以从医生或患者的治疗中分析患者的异常心理或行为为特点,通过咨询或一般门诊进行治疗,可使患者从性心理压力或矛盾中解脱,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催眠和暗示

通过药物或催眠方法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然后用语言激发患者回忆出现异常行为的原因,了解患者内心的痛苦与恐惧,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预后

患者预后情况、能否被治愈与治疗效果与患者本身康复意愿密切相关。因此,患者家属及医生应尽量劝导患者坚持治疗,不要放弃,争取早日康复。

能否治愈

少数患者能够被治愈。

能活多久

本病一般情况下不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恋童癖治疗过程较长,患者需根据自我情况,及时到医院进行复诊,观察治疗情况。

饮食

恋童癖为心理性疾病,无需通过特殊饮食方案进行调理,饮食上可与常人无异,但还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调理

恋童癖主要为精神疾病,在饮食上可保持正常,但要注意清淡饮食,加强营养,忌食辛辣、刺激及肥腻的食物,可吃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忌烟酒。

护理

恋童癖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压力过大、多与他人交流、健康交友。

日常护理
  • 按时服药:如需使用药物治疗,患者应及时服药,抑制性欲。

  •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应密切关注患者治疗情况,保持患者心态良好,鼓励患者多与成年人交流,多与成年人交友。

  • 增强意志力和自控力。

  • 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如健身、看书等。

病情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对药物有反常情况,复诊时观察患者心理治疗情况。

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对儿童所表现出的性兴趣,采用一系列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如精神分析法、行为疗法、经验疗法及催眠和暗示等方法去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改变患者对儿童强大的性兴趣及表现出的性行为,帮助患者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以及医疗环境,尽可能为患者创造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特殊注意事项

开展性教育

恋童癖患者对儿童表现出兴趣往往只是为获得自我心理上的满足。因此,要对患者开展性教育,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性观念。

预防

对于恋童癖的预防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交友习惯与积极的心态,学会排解压力,合理处理家庭矛盾并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早期筛查

患者在六个月内出现频繁且强烈的对儿童所表现出的性兴趣,如性幻想、性欲望等应尽早去医院问诊。医生通过心理测评等方法来判断是否患有恋童癖,如有性行为出现,应立即就诊。

预防措施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

  • 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注意补充维生素与蛋白质。

  • 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多于成年人交流、交友,并避免过度敏感。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郑和义.性病510个怎么办.[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

[3]李凌江,陆林.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04-408.

相关问答
恋童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恋童癖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如先天性因素,即患者先天性大脑中脑白质异于常人。也有部分患者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或性格缺陷等原因导致。 一、主要病因 1、先天性因素:部分恋童癖患者大脑白质异于常人。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免疫、神经递质等,患者额叶和颞叶的损伤或许和冲动机制受损有关。 2、心理因素:恋童癖患者对儿童关注、留恋儿童时代等心理超常人限度,作为一种观念固定在脑海中并控制他人。 3、社会因素:恋童癖患者在社会生活中因工作、交际受到挫折而觉得人心叵测,与成年人打交道需费尽心机,因而疲惫,不愿与成年人交往,于是把目标转为天真单纯的儿童。也有患者因青春期时受到家长或师生打压,而对童年时光充满向往,从而产生恋童行为,逐渐演化为恋童癖。 4、家庭因素:恋童癖患者因家庭生活出现矛盾而对成年性生活失去兴趣,逐渐把目标转而儿童。 5、性格缺陷:由于性格原因,在遭遇重大精神刺激后,不能面对生活而对童年充满向往,导致恋童癖。 二、诱发因素 1、家庭矛盾:家庭不和睦常致患者对成年性生活失去兴趣,从而把目标转移到儿童身上。 2、社会刺激:患者常因性格原因或其他原因受到某些重大刺激而产生恋童行为。 3、压力:社会、生活及家庭等压力使患者觉得成年人难以相处,而儿童较为单纯、易相处,因而留恋儿童,对儿童表现出过分关注。
恋童癖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恋童癖为病理性性变态类心理疾病,如有发现,需尽早诊治。主要为心理疗法,少数严重性或有攻击性心理患者需接受心理与药物诊治。主要治疗原则为找出患者心理上的根源,并寻求合适的疗法进行治疗。 一、药物治疗 1、抗焦虑类药物:抗焦虑类药物主要分为苯二氮卓类、氨甲酸酯类、二苯甲烷类以及如氯美扎酮、谷维素在内的其它四种,主要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焦虑和紧张。临床上广泛应用,主要不良反应有嗜睡、软弱、头晕和眩晕等,少数患者可见药疹,有严重心血管、肝脏及肾功能不全或疾病者、嗜酒者慎用。 2、抗雄激素药物:如非类固醇抗雄激素药物比卡鲁胺和类固醇抗雄激素药物环丙孕酮,可以抑制雄激素合成和代谢,抑制促性腺激素的物质,来减少雄激素的产生和功能。 3、SSRIs类抗抑郁药:SSRIs类抗抑郁药即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主要适用于抑郁症患者,在临床应用较广,但少数青少年患者在使用该药物初期易激怒到,甚至可能会有冲动自杀的行为。因此,该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使用过程应慎重。 二、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三、心理治疗 1、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工作理论是要对人的精神、行为进行分析,分析形成的原因,特别重视童年经历、潜意识,重点分析防御机制。 2、行为疗法:常见的行为疗法为脱敏法、厌恶疗法和性治疗,脱敏法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恐怖症、强迫性神经症以及某些适应不良性行为;厌恶疗法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从而达到戒除或减少靶行为出现的目的,临床应用多见戒除吸烟、吸毒、酗酒、各种性行为异常和某些适应不良性行为,也可以用于治疗某些强迫症;性治疗主要用来治疗男女的性功能障碍和解决各种性疑惑。 3、经验疗法:别称新心理疗法,以从医生或患者的治疗中分析患者的异常心理或行为为特点,通过咨询或一般门诊进行治疗,可使患者从性心理压力或矛盾中解脱,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4、催眠和暗示:通过药物或催眠方法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然后用语言激发患者回忆出现异常行为的原因,了解患者内心的痛苦与恐惧,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