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心源性晕厥

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 李力卓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排出量突然降低引起脑缺血和短暂的意识障碍,从而诱发晕厥,后果较严重,甚至会造成死亡。引起心源性晕厥的病因很多,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心源性晕厥均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绝大多数突然发病,自限性较差。全部病例均以晕厥为首发表现,多于立位、坐或卧位等在改变体位时发生,以卧位发作更支持心源性。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人居多。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ardiac syncope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治疗周期
视病情而定
临床症状

突然眩晕、突然晕厥、意识障碍、抽搐、大小便失禁、面色苍白、青紫、潮式呼吸

好发人群
有心脏病史、频发晕厥者、中老年患者
常用药物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普罗帕酮、胺碘酮
常用检查
心电图、心脏彩超、电生理检查
疾病分类

心律失常相关心源性晕厥

报道显示心律失常性晕厥的发生率是27%,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可诱发晕厥,当心率加快超过180~200次/分时,心输出量就会下降,引起脑灌注压下降而发生晕厥,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来势速猛,易发生猝死。

急性排血受阻相关心源性晕厥

如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当运动时左室流出道梗阻加重,可引起心排血量急剧减少或中断,易发生突发性晕厥与猝死。

心肌病变相关心源性晕厥

如急性心肌弥漫病变、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均可使心肌广泛缺血、坏死、泵衰竭,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使心排血量急剧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引发晕厥,甚至猝死。

长Q-T延长综合征相关心源性晕厥

本综合征主要与心室交感神经张力增强,或与延迟后除极所致的触发活动有关,易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

病因

心源性晕厥主要见于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排血受阻及心肌缺血性疾病等,如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的某些类型,以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急性心肌梗死、原发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

主要病因

心脏流出流入通道异常

  • 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心排量由于瓣膜狭窄而降低,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进一步恶化可导致晕厥。多在用力后数分钟内发生,体检相应瓣膜区有明显杂音,X线、心电图和心超可发现左室肥厚或右心室肥厚及瓣膜病变。主动脉瓣狭窄除风心病外,成年人以先天性二尖瓣畸形多见,需要心超仔细检查才不易漏诊,老年以退行性损害为主。肺动脉瓣狭窄以先天畸形多见,常伴随其他瓣膜损害。

  • 心室流出道梗阻,以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常见,在流出道肌肉肥厚基础上,运动时收缩加强及漏斗效应,梗阻严重可引起晕厥。患者常有家族史,晕厥多发于30~40岁时,体检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较粗糙喷射性收缩期杂音,β受体阻滞剂或蹲位可使杂音减轻,含硝酸甘油使之增强,心电图上有多种变化并存,心超和心导管检查有助于诊断。

  • 主动脉夹层瘤,5%主动脉夹层瘤急性发病时表现有晕厥,可能与动脉瘤破裂、疼痛或心包填塞有关。

  • 心房黏液瘤、球瓣样血栓黏液瘤或球瓣样血栓嵌顿于房室瓣口,可造成心脏急性暂时性排血障碍,进而导致晕厥。

  • 心包填塞、外伤、介入、手术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急性心包填塞时血液回流心房受阻、心排量减少,可发生晕厥。

疾病因素

  • 心肌病变包括心肌炎、心肌缺血梗死等,可影响心功能引起晕厥。心肌炎严重时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可反复发生晕厥。急性冠脉综合征常可发生晕厥,心绞痛严重期发生的晕厥可伴有脉缓或消失。

  • 肺心病晕厥,见于各种肺动脉高压,多发生在用力时。

  • 先天性心脏病,某些由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哭叫或体力活动时可发生晕厥,以法洛四联症较为多见。

  • 心律失常,过快或过慢的心率都可导致晕厥。

诱发因素
  • 在应激状态下或者剧烈运动、精神刺激、创伤、饱食等,可能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心源性晕厥。

  • 长期卧位使回心血量减少,容易发作心源性晕厥。

流行病学

心源性晕厥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占住院患者的1%~6%、急诊患者的1%~3%。引起晕厥的病因繁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即神经介导的反射性血管运动失调,最为多见,约占晕厥总病例数的40%左右,还有直立性低血压,占20%以上,还有心源性晕厥,比较少见,占10%~20%。心源性晕厥虽然比较少见,但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心源性晕厥常可引起致命后果,一年死亡率可高达18%~33%。

好发人群

有心脏病史者

心源性晕厥均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阻滞、恶性心律失常等,所以该类疾病患者容易发生心源性晕厥。

频发晕厥者

心源性晕厥可反复发作。

中老年患者

心源性晕厥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人居多。

症状

心源性晕厥突出的表现为突然晕厥,轻者只有眩晕后进而意识障碍,重者意识完全丧失,常伴有抽搐及大小便失禁、面色苍白,进而青紫,可有鼾声及喘息性呼吸,有时可见潮式呼吸。

典型症状

晕厥

全部病例均以晕厥为首发表现,多于立位、坐或卧位等在改变体位时发生,以卧位发作更持支心源性,无头晕、眼花、耳鸣、视物有旋转感等症状,晕厥一般持续数秒或2~5分钟后意识清醒。晕厥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人多见。晕厥可频繁发作,但每次发作时间短暂。

叹息性呼吸

部分患者可有鼾声及喘息性呼吸,有时可见潮式呼吸。

抽搐发作

病情严重者有意识丧失、肌张力紧张度消失或抽搐,还可伴有大小便失禁、面色苍白,进而青紫。

原发病表现

如大部分晕厥发作均有心律失常发生,患者会有心悸、气短、胸闷、黑蒙等症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以发现心律失常特征性改变,电生理检查可以诱发出心律失常。

就医

心源性晕厥发作重者意识完全丧失,常伴有抽搐及大小便失禁、面色苍白,所以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就医指征
  •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等检查。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心脏基础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病等,应及时就医。

  • 已经发作过晕厥的患者,应立即就医,查明晕厥病因,对因治疗。

  • 心梗或心律失常患者,如果出现头晕目眩、站不稳、恶心、忽冷忽热、视物模糊、听力减退等情况,应怀疑为晕厥的前兆,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抢救时期。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心内科或急诊科。

  •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视物模糊、肢体活动障碍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眼科、神经内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 既往晕厥发作时间及次数?

  • 晕厥发作前诱因和症状?(如心悸、气短、胸闷、抽搐,面色苍白、青紫等)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乏力、头晕、肢体麻木、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心电图检查

能发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或心肌梗塞,对诊断心源性晕厥很有价值。

超声心动图检查

能发现心包积液、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心房黏液瘤、瓣膜病变等情况,对鉴别心源性晕厥的原因有一定帮助。

脑电图或CT脑扫描检查

对鉴别中枢性晕厥有帮助。

动态心电图监测

是诊断晕厥原因的一种有效方法,能记录24小时以上病人在活动或安静时的心电图改变,有助于发现间歇发作的心律失常,更重要的是能正确评价心电图表现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如果晕厥发作时能记录到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晕厥的诊断往往可以确定。

电生理检查

对确定不明原因的晕厥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结传导时间,发现窦房结功能紊乱,通过希氏束图,发现房室传导原因,通过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速率极快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持久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来辅助诊断。如果诱发心律失常时出现晕厥发作,则诊断可确定。

植入式心电记录器

用于检测心律失常的皮下监测装置,常用于评估病因不明的心悸或晕厥。

诊断标准

凡遇到晕厥、紫绀、无心音及动脉搏动或有严重心律失常者,应考虑为心源性晕厥。如果发作时有心电图记录或心电示波,则诊断将一目了然。大多数心源性晕厥发作是在医院外,医生很少目睹发作,诊断依据如下:

  • 了解患者晕厥发作前是否有心悸、心律紊乱史;晕厥发作的诱因、与体位的关系,心源性晕厥虽可发生在任何体位时,但卧位时发生的晕厥则大多是心源性的,还要了解发作持续时间;了解意识状态,如眩晕、瘾症发作、椎动脉缺血的跌倒、发作性睡病的猝倒症均无意识丧失;了解用药史等均有助于诊断。

  • 特别注意心脏、大血管、神经系统检查。心率、心律、心音、心血管器质杂音和心脏大小的异常发现,是心源性晕厥诊断的重要线索,但器质性心脏病也并不都是晕厥的真正原因。

鉴别诊断

单纯性晕厥(血管抑制性晕厥)

临床最常见,多见于年轻体弱的女性,常有明显诱发因素,如剧痛、情绪紧张、恐惧等,天气闷热、空气污浊、疲劳时更易发生。晕厥时血压可下降,但心音、脉搏并不消失,亦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现,可资鉴别。

颈动脉窦晕厥

亦称颈动脉窦过敏。当颈动脉窦感受器受刺激时(如颈部突然转动、衣领过紧)反射性的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致晕厥,指压颈动脉窦试验可诱发。

体位性低血压

由于机体对血压的反射性调节机能不全,身体从卧位突然起立时血压下降而晕厥,对比患者卧位与立位的血压有助于诊断该疾病,以此与心源性晕厥进行鉴别。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由于受损的脑血管不同,症状也多样化,晕厥的患者常伴有偏瘫、失语、肢体麻木及其他神经定位体征,心源性晕厥常不伴有以上体征,可以进行鉴别。

癫痫小发作

突然意识丧失,停止活动不超过三秒,一般无晕倒,这一点与本病不同。常发生于儿童,脑电图出现每秒三次棘慢波或尖慢波。

癔病发作

青少年、妇女多见,发作多有明确的精神因素,发作有癔症色彩,并非真正的意识丧失,常在有人在场的情况下发作,暗示疗法有效。

咳嗽晕厥

多见于成年男性患者,常在长时间剧咳之后立即出现晕厥,诊断不难。

排尿性晕厥

常发生在青年男性,多发生于夜间熟睡中醒来直立排尿时,患者突然晕倒、意识丧失,1~2分钟后自行恢复。

治疗

不同病因引起的心源性晕厥治疗方案不同,明确心源性晕厥的病因后,应针对病因治疗,如恢复正常心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改善心肌缺血等。此外,应注意某些急需抢救的疾病,如脑出血、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和主动脉夹层。

治疗周期
心源性晕厥根据病因进行短期治疗或长期间歇治疗。
一般治疗

发现晕厥患者时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头低足高位,并将患者的衣服纽扣解松,头转向一侧,以免舌后坠堵塞气道,在晕厥发作时不能喂食、喂水。

病因治疗
  • 心源性晕厥要对因治疗,如心肌梗死引起的心源性晕厥,要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行支架置入术治疗。

  • 如肥厚型心肌病引起左室流出道梗阻,可能发生心源性晕厥,首选β受体阻滞剂,保持心率在60次/分左右,可防止晕厥的发生。

  • 如伴发房颤、非持续性室速,可加用胺碘酮。

  • 对顽固性病例,安放生理性双腔起搏器,可能会改善流出道梗阻,也可考虑室间隔部分切除。

药物治疗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常用于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所致晕厥。此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速)所致晕厥,禁忌使用延长复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禁用所有Ⅰa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通常应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

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包括频发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室颤等可选用诸如利多卡因、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行电复律。

手术治疗

人工起搏器置入术

可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如果是由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引起,则应置入人工起搏器。也可用于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速)所致晕厥,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使用。

植入自动复律除颤器

室速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左室功能不全者尤为危险,目前主张对此类患者安放ICD(植入式自动复律除颤器)。

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对多数房扑患者疗效比较满意,目前对房颤的疗效还不理想。

预后

心源性晕厥常可引起致命后果,死亡率可高达18%~33%。大多数的心源性晕厥如能找到病因,经过积极处理可获得有效的治疗结果。

能否治愈

心源性晕厥根据病因不同,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心源性晕厥根据病因不同,预期寿命不同,心源性晕厥中有18%~33%的患者死亡。如能找到病因,经过积极处理,可获得有效的治疗结果,对寿命影响不大。

复诊

心源性晕厥恢复后要定期复查,明确病因后使用药物或手术治疗,至少每1~3个月复查一次。若病情控制较好,可根据情况6~12个月复查一次。若病因不明,则需要密切观察病情,一旦有不适立刻就诊。

饮食

心源性晕厥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同时注意膳食多样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合理控制总热量,避免不规律进食和辛辣、油腻、刺激饮食,以及暴饮暴食等。

饮食调理
  • 限制钠盐的摄入,低盐饮食,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都是盐敏感型的高血压,所以高盐饮食会导致患者血压增高,不容易控制。高血压患者每天摄入的钠盐要小于6g,要少吃腌制品、味精等。

  • 忌辛辣、油腻食品,减少膳食中的脂肪,补充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

  • 补充钾和钙,可以食用绿叶蔬菜、牛奶、豆制品。

  • 忌烟酒,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且烟酒能刺激交感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同样含酒饮食如酒酿、药酒等均不宜饮用。

  •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高粱、芡实、蜂蜜、韭菜、牛奶等。

护理

对于心源性晕厥的护理,要从用药、生活管理等方面入手,家属要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管理,同时积极与患者一起学习疾病知识。

日常护理
  • 积极参加轻松、愉快的活动,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紧张或焦虑。

  • 规律服用口服药物,注意服药剂量和服药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应注意定期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筛查器质性心脏疾病。

预防

预防器质性心脏病的发生是防止心源性晕厥的重要措施,需要定期评估心脏的功能,若出现晕厥应立即采取各种治疗措施,并且高度警惕猝死的危险。

预防措施
  • 对于有心脏病或晕厥病史的患者,避免不适当减药、停药和其他诱发因素,避免诱发晕厥发作。

  • 定期评估心脏功能及疾病控制情况,并采取相关有效干预措施。

  • 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饮食,三餐规律,控制体重,定时、定量进餐。

  • 改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避免生活压力过大或情绪焦虑、紧张,保持心态平和。

  • 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要密切监控血压,保持平稳。

  • 有心梗史的患者要避免过于劳累、情绪波动,注意休息。

参考文献

[1]张文博,徐文香,李翠香等.心源性晕厥的新近观点[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28(6):431-435.

[2]张璇,王劲风,王德国等.心源性晕厥[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028(006):420-423.

[3]刘文玲.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11):949-955.

[4]陈永红,杜军保.心源性晕厥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001):7-8.

相关问答
心源性晕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源性晕厥主要见于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排血受阻及心肌缺血性疾病等,如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的某些类型,以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急性心肌梗死、原发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 一、主要病因 1、心脏流出流入通道异常: (1)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心排量由于瓣膜狭窄而降低,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进一步恶化可导致晕厥。多在用力后数分钟内发生,体检相应瓣膜区有明显杂音,X线、心电图和心超可发现左室肥厚或右心室肥厚及瓣膜病变。主动脉瓣狭窄除风心病外,成年人以先天性二尖瓣畸形多见,需要心超仔细检查才不易漏诊,老年以退行性损害为主。肺动脉瓣狭窄以先天畸形多见,常伴随其他瓣膜损害。 (2)心室流出道梗阻,以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常见,在流出道肌肉肥厚基础上,运动时收缩加强及漏斗效应,梗阻严重可引起晕厥。患者常有家族史,晕厥多发于30~40岁时,体检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较粗糙喷射性收缩期杂音,β受体阻滞剂或蹲位可使杂音减轻,含硝酸甘油使之增强,心电图上有多种变化并存,心超和心导管检查有助于诊断。 (3)主动脉夹层瘤,5%主动脉夹层瘤急性发病时表现有晕厥,可能与动脉瘤破裂、疼痛或心包填塞有关。 (4)心房黏液瘤、球瓣样血栓黏液瘤或球瓣样血栓嵌顿于房室瓣口,可造成心脏急性暂时性排血障碍,进而导致晕厥。 (5)心包填塞、外伤、介入、手术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急性心包填塞时血液回流心房受阻、心排量减少,可发生晕厥。 2、疾病因素: (1)心肌病变包括心肌炎、心肌缺血梗死等,可影响心功能引起晕厥。心肌炎严重时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可反复发生晕厥。急性冠脉综合征常可发生晕厥,心绞痛严重期发生的晕厥可伴有脉缓或消失。 (2)肺心病晕厥,见于各种肺动脉高压,多发生在用力时。 (3)先天性心脏病,某些由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哭叫或体力活动时可发生晕厥,以法洛四联症较为多见。 (4)心律失常,过快或过慢的心率都可导致晕厥。 二、诱发因素 1、在应激状态下或者剧烈运动、精神刺激、创伤、饱食等,可能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心源性晕厥。 2、长期卧位使回心血量减少,容易发作心源性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