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肺炭疽

本词条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侯凤琴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肺炭疽为吸入炭疽杆菌的芽孢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占炭疽病的5%。炭疽杆菌在自然界环境中以芽孢的形式存在于土壤和水中,可感染食草动物如马、牛、羊等。人类感染炭疽主要由于皮肤接触感染动物或感染动物制品如皮、毛、骨、肉等制品而患皮肤炭疽或食用未熟的肉类引起胃肠型炭疽,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粉尘而患肺炭疽,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民和牧民。肺炭疽致死率高,易继发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脑膜炎。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pulmonary anthrax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脑膜炎
治疗周期
2~6周
临床症状

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口唇发绀

好发人群
畜牧业从业人员、居住在疫区的人群
常用药物
青霉素G、环丙沙星、多西环素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胸部CT、痰液涂片、痰液培养、血液检查
病因

肺炭疽主要由于人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粉尘或气溶胶引起原发性肺炭疽,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而引起继发性肺炭疽,炭疽杆菌主要通过产生荚膜和外毒素而致病。

主要病因

人吸入炭疽芽孢进入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芽孢后,移行到纵膈和肺门淋巴结,在此芽孢发育成炭疽杆菌并繁殖,产生荚膜和外毒素而引起感染部位的组织细胞坏死和水肿、血管损伤及血浆外渗和出血。炭疽芽胞杆菌入血可引起严重败血症、甚至感染中毒性休克、由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死亡。皮肤炭疽细菌经由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引起肺炭疽。

诱发因素

免疫力降低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经淋巴管或血循环扩散,形成败血症和继发性各型炭疽。

流行病学

目前全球炭疽病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常见于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肺炭疽易在牧区呈地方流行性。我国仅有个别案例,多发在新疆、贵州、甘肃等地,2012年以来炭疽的年平均发病率约200~300例。肺炭疽较少见,但致死率较高。女性发病人数略高于男性。

传播途径

患病的草食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人类因接触病畜(牛、马、羊、猪等)或其排泄物以及畜产品而被感染。炭疽病人的痰、粪便以及病灶分泌物均有传染性,以接触传染最为常见,也可因炭疽芽孢尘埃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或经消化道感染。患病的牛、马、羊等草食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皮毛含有细菌,形成气溶胶、尘埃后,人吸入可引起肺炭疽。

好发人群

畜牧业从业人员

相关从业人员存在职业暴露风险,更易接触病畜、污染的畜产品、土壤或用具,可能吸入炭疽杆菌的芽孢,导致肺炭疽。

居住在疫区的人群

吸入含炭疽芽孢的气溶胶、尘埃等机会增加,存在风险。

症状

肺炭疽起病急,感染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即可出现症状,早期表现为高热、寒战、干咳、头痛、全身不适等类似流感的非特异性症状。症状持续数小时至3天后,病情进展,易并发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或脑膜炎死亡。

典型症状

皮肤炭疽

此型最多见。多发生于面、颈、肩、手、脚等裸露部分,在感染处出现痛性丘疹,形成小泡,周围组织硬肿。第3~4天中心区出血坏死,周围有成群小泡,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7天形成溃疡,血性分泌物结成黑色干痂,成为炭疽痈,1~5cm,周围水肿区5~20cm不等,不痛、稍痒、不化脓。可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形成而迅速发展为恶性水肿,全身毒血症状明显。

肺炭疽

多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初期为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低热、干咳、肌痛。数天后病情急骤加重,表现为高热、寒战、呼吸急促、喘鸣、发绀、咯血样痰、大汗和心率增速,颈、胸部可有皮下水肿。肺部可闻及散在的细湿啰音和捻发音,可有大量胸腔积液。

并发症

败血症

肺炭疽易并发败血症,细菌在血中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导致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是肺炭疽的主要致死原因。

感染中毒性休克

肺炭疽感染严重者,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感染中毒性休克,进而出现酸中毒、弥散性血管内凝,可直接导致死亡。

脑膜炎

病原菌随血液循环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主要表现为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部强直,可伴有烦躁、抽搐、嗜睡、昏迷等意识改变。

就医

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干咳、全身不适、恶心、食欲减退等类似流感症状时,及时就诊呼吸科或感染科,通过血常规、胸部CT、痰涂片及培养等确诊,本病还应与大叶性肺炎等疾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

与草食类动物有接触史,或动物制品加工者,突然高热、畏寒、食欲减退、恶心、全身不适、干咳、胸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血性痰、胸闷可到呼吸科就诊,严重者可到急诊科就诊。

  • 如患者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部强直,伴或不伴神志改变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有什么症状?

  • 症状持续多久了?

  • 是否接触过马、牛、羊或相关制品加工?

  • 是否接触过牲畜骨粉或不明来源粉制品?

  • 是否食未熟透的肉类食品?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查看神志、皮肤外观、生命体征、双肺叩诊、听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胸部CT

查看胸腔、肺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纵隔增宽、胸腔积液等特征表现。

痰液涂片及培养

痰涂片可见革兰阳性粗大杆菌,痰培养出炭疽杆菌可确诊。

血液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降钙素原升高。有条件可进行炭疽杆菌核酸检测。

诊断标准
  • 有草食类动物接触史或相关制品加工等流行病学史。

  • 临床起病初期类似流感症状,后期表现为呼吸困难、血性痰、发绀等表现。

  • 痰涂片及培养观察到革兰染色阳性、竹节状排列的粗大杆菌,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患者表现为高热、胸痛、咳嗽、与该病类似,但咳铁锈色痰,很少有血性痰。胸部CT无纵膈增宽的特征性表现,可以有少量的胸腔积液但不为血性。多发生在淋雨、着凉、劳累及醉酒等诱因后,没有接触草食动物等流行病学史,通过痰涂片及细菌培养可区别。

其它出血性肺炎

如肺鼠疫、钩端螺旋体肺出血型均咳血性痰,伴呼吸困难,但流行病学史及胸部CT有差别,肺鼠疫有鼠疫患者的接触史,钩端螺旋体有野鼠的接触史,胸部CT一般没有纵膈的增宽,病原学检查可帮助鉴别。

治疗

肺炭疽起病急,感染后数小时至数天即可出现症状,病情进展较快,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应用抗菌药物,短期持续性治疗。

治疗周期
本病需进行2~6周抗感染治疗。
药物治疗

青霉素G

目前仍是治疗肺炭疽的的首选药物,目前我国炭疽杆菌对青霉素尚无耐药,但国外已出现耐青霉素菌株。治疗肺炭疽需要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可以2-3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环丙沙星

当患者出现青霉素过敏情况时,可采用环丙沙星治疗。

四环素类

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对该菌敏感,可以与青霉素或环丙沙星联合使用,一般不单独使用。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被证实对炭疽致死毒素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一般不单独使用。

其他抗菌药物

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对本菌也敏感。

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抗炭疽血清治疗

病情危重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可采用抗炭疽血清,皮试后静脉注射,帮助机体清除毒素。

对症治疗

静脉补液,扩容。出血严重者适量输血,有循环衰竭者,抗休克治疗,皮肤恶性水肿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控制局部水肿的发展及减轻毒血症有效,可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如水肿导致气道阻塞须采用保持气道通畅的措施。

预后

肺炭疽病死率极高,如病情轻,治疗非常及时,少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一般不留后遗症。但多数患者即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善预后。

能否治愈

本病病死率极高,能够治愈的患者为少数。需要及时就诊、尽早应用抗菌药物,贻误病情,极易死亡,死亡率高达80%以上。如果并发败血症病死率可达90%,预后非常差。

能活多久

肺炭疽患者若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往往因严重并发症导致多器官衰竭,仅能存活数天。经过有效治疗痊愈的病人,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患者治愈出院后如果无其他不适,无需复诊。

饮食
饮食调理

本病患者需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补充水分、维生素,多食蔬菜、水果。

护理

肺炭疽病死率高、预后不良,患者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合理治疗,同时注意自身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控制病情,帮助尽早恢复健康。

日常护理
  • 应规范用药,不听信偏方,不随意使用保健品。

  • 出现不适时及时就诊。

  • 饮食多样化,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证食品安全。

病情监测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关注咳痰、咯血、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无加重。如果病情有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心理护理

肺炭疽具有传染性,需隔离治疗,患者容易产生恐慌、焦虑和孤独感。医护人员应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帮助建立科学认知,减轻疑虑,使患者配合治疗。家人、朋友也应给予患者足够情感支持,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特殊注意事项

隔离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禁探视和陪护,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必须外出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个人物品做好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预防

肺炭疽的预防主要依靠疫苗,对于炭疽疫区的人群、密切接触牲畜的人群均应定期接种疫苗,对病畜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焚烧,以从源头上杜绝传播。

预防措施
  • 严格管理传染源,病人和病畜都应隔离治疗,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应消毒,病人尸体须火化,畜尸须焚烧。

  • 对从事畜牧业收购、加工的工作人员、兽医务人员和疫区人群,均为感染高风险人群,可用无毒活菌苗接种,保护期约1年。

  • 畜牧工作人群工作时要穿戴工作服、帽、口罩,严禁吸烟及进食,下班时要清洗,皮肤受伤后立即用2%碘布鲁氏菌病的预防酊涂擦。

参考文献

[1]李娜.偏远乡村皮肤炭疽患者的整体护理及防疫管理[J].当代护士,2019,26(33):108-109.
[2]抗炭疽毒素的小分子药物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2011,35(1):67-72.
[3]赵永才,陈明智.对玛曲县一起肺炭疽疫情控制的反思[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1):56-58.
[4]杨海,刘继峰,曾令城.“肺炭疽”误诊原因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6):33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