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腰椎病

本词条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2(关节外科) 陈亮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腰椎病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导致的腰椎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椎间孔、椎间隙狭窄,腰椎椎体滑脱、腰椎失稳以及腰椎周围软组织的急性及慢性损伤等一系列疾病群。腰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手术等多种治疗方式,预后尚可。

就诊科室
骨科、神经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lumbar discherniation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肢体瘫痪、马尾神经综合征
治疗周期
视病情而定
临床症状

腰痛、坐骨神经痛、大小便障碍、腰部活动受限

好发人群
驾驶员者、从事体力劳动者、长期坐位工作者
常用药物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X线平片、造影检查、腰椎CT、腰椎MRI、肌电图
疾病分类

膨出型腰椎病

纤维环有部分破裂,但表层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这一类型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突出型腰椎病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但后纵韧带仍然完整。此型常需手术治疗。

脱出型腰椎病

髓核穿破后纵韧带,形同菜花状,但其根部仍然在椎间隙内。需手术治疗。

游离型腰椎病

大块髓核组织穿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完全突入椎管,与原间盘脱离。需手术治疗。

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腰椎病

前者指髓核经上下软骨板的发育性或后天性裂隙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后者是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和椎体之间的血管通道向前纵韧带方向突出,形成椎体前缘的游离骨块。这两型临床上无神经症状,无需手术治疗。

病因

腰椎病的病因包括椎间盘退变、积累损伤、妊娠等,使椎间盘发生劳损,好发于驾驶员、从事重体力劳动者。此外,急性外伤、半弯腰持重物等情况也可能会诱发该病。

主要病因

椎间盘退变

是根本原因,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运动和负荷中承受巨大的应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在退变的基础上,劳损积累和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发生破裂,髓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严重者压迫神经产生症状。

损伤

积累损伤是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反复弯腰、扭转等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

妊娠

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而腰骶部又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应力,增加了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遗传因素

有色人种本病的发病率较低,小于20岁的青少年病人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

发育异常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和关节突不对称等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使下腰椎承受异常应力,均会增加椎间盘的损害。

诱发因素

急性外伤

突然急性外伤,使得腰椎承受异常应力,髓核在突然外力的作用下,容易突出到椎管,引发腰椎病。

半弯腰持重

半弯腰持重物,可使原本发生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在受外力作用下,突然突出到椎管,引起腰椎病。

突然扭腰动作

突然扭腰,会让弹性较差的椎间盘受到外力作用,突出至椎管,引起腰椎病。

流行病学

腰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于20~50岁的病人,男女比例约(4~6):1,常见部位是L4~L5及L5~S1间隙。腰椎疾病发病率正逐年增长,且发病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好发人群

驾驶员

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易导致腰椎病。

从事重体力劳动者

因过度负荷,导致承受异常应力,增加椎间盘的损害,易导致腰椎病。

长期坐位工作者

比如经常使用电脑的公办室人员,长期处于坐位工作,易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易导致腰椎病。

症状

腰椎病患者的症状主要包括腰痛、坐骨神经痛、大小便障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腰椎侧凸及腰部活动受限。此外,腰椎病还可能并发肢体瘫痪、马尾神经综合征等疾病。

典型症状

腰痛

腰椎病的病人,绝大部分有腰痛。腰痛可出现在腿痛之前,亦可在腿痛同时或之后出现。发生腰痛的原因是椎间盘突出刺激了外层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疼痛为放射性,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跟部或足背。有的病人为了减轻疼痛,松弛坐骨神经,行走时取前倾位,卧床时取弯腰侧卧屈髓屈膝位。坐骨神经痛可因打喷嚏或咳嗽时腹压增加而疼痛加剧。在高位椎间盘突出时(L2~L3,L3~L4),可压迫相应的上腰段神经根而出现大腿前内侧或腹股沟区疼痛。

大小便障碍

中央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可伴有鞍区感觉异常。

其他症状

腰椎侧凸

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具有辅助诊断价值。如髓核突出在神经根的肩部,上身向健侧弯曲,腰椎凸向病侧可松弛受压的神经根;当突出髓核在神经根腋部时,上身向病侧弯曲,腰椎凸向健侧可缓解疼痛。

腰部活动受限

几乎所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是由于前屈位时进一步促使髓核向后移位并增加对受压神经根的牵张之故。

并发症

肢体瘫痪

由于压迫神经,可能导致神经所支配肌肉,失去神经营养作用,逐渐萎缩、肢体瘫痪、无力,影响患者运动功能。

马尾神经综合征

压迫马尾神经神经,导致早期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排尿不畅、尿潴留、大便障碍,晚期括约肌松弛,出现大小便失禁。

就医

腰椎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当患者出现腰部酸痛、僵硬、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于骨科,通过体格检查、X线平片、造影检查、腰椎CT、腰椎MRI、肌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 对于从事重体力工作者或坐位工作的人,应警惕腰椎病发生,出现机体任何不适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当患者出现腰部酸痛、僵硬、腰部活动受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 当患者出现腰痛明显、坐骨神经痛、大小便障碍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部分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

  • 当患者出现肌肉萎缩、肢体瘫痪、感觉异常等神经严重受累并发症时可就诊于神经科。

医生询问病情
  • 发病之前是否有诱因?

  • 平时做什么工作?

  • 是否腰部受到外伤?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 是否到其他医院进行过治疗?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通过让病人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可检测出患者直腿抬高试验是否为阳性。通过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再被动背屈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检测患者加强试验是否为阳性。

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

通常作为常规检查,一般拍摄腰椎正、侧位片,若怀疑脊椎不稳可以加照屈、伸动力位片和双斜位片。

造影检查

脊髓造影、硬膜外造影、椎间盘造影等方法可间接显示有无椎间盘突出及程度。由于这些方法为有创操作,有的存在并发症,有的技术复杂,所以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少,在一般的诊断方法不能明确时才慎重进行。

腰椎CT

能更好地显示脊柱骨性结构的细节,CT还能观察椎间小关节和黄韧带的情况。

腰椎MRI

能清楚地显示出人体解剖结构的图像,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有极大帮助。MRI可以全面的观察各椎间盘退变情况,也可以了解髓核突出的程度和位置,并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

肌电图

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并可以推断神经受损的节段。

诊断标准

病史

病人多有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首次发病常在半弯腰持重或突然扭腰动作过程中发生。

症状

腰痛、坐骨神经痛、大小便障碍。

体征

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腰部骶棘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感觉异常、肌力下降等。

X线、CT、MRI

X线、CT、MRI显示患者腰椎部出现病变间隙、突出物、神经受压等情况。

鉴别诊断

腰椎病通过体格检查、X线平片、造影检查、腰椎CT、腰椎MRI、肌电图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暂无需与其他部位疾病相鉴别,只需注意腰椎病中各类型疾病之间的鉴别。

治疗

腰椎病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对于腰腿痛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半年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中央型突出有马尾神经综合征,应行手术治疗。初次发病,病程较短的病人;不能实行手术者应采取卧床休息、非甾体抗炎药物、牵引疗法、理疗等。

治疗周期
腰椎病的治疗周期需要视具体类型和病情而定。
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

一般严格卧床三周,带腰围逐步下地活动。

牵引疗法

外部牵引按摩可以将外力施加于身体患处,帮助患者缓解神经压迫的症状。

推拿

可以缓解患者肌肉痉挛,使气血通常,达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效果,另外推拿在调节关节功能、松紧粘连,提高腰椎肌肉和筋膜的代偿能力等方面作用明显,可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物

比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可以有效抑制局部炎症反应,缓解患者腰腿疼的症状,但要注意该药物可能会引起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副作用。

肌松药物 

可有效的缓解因肌肉痉挛所致的腰痛症状,但此类药物有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有循环系统疾病者需根据具体病情遵医嘱使用。 

营养神经药物 

可减缓压迫所导致的神经损伤,如甲钴胺、神经妥乐平等,但会有过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具有诸多优点,该术式中冲洗液具有止血作用,临床医师可以辨别视野,降低出血量;术中刺激神经较少,软组织损伤小,腰椎结构没有破坏;高倍视野使手术更加彻底。

开放手术

包括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以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开放手术常采用开窗、半椎板切除及全椎板切除联合内固定等术式,因开放手术可在直视下操作,疗效显著。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该术因能实现靶点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也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逐渐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主流技术。创伤小、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体现了微创理念,也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治疗的原则,即便治疗结果不满意,仍可行二次开放手术治疗。当然,内镜下视野有限,操作范围有限,存在术后症状不缓解或复发风险,所以术前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中医治疗

熏蒸

具有热疗和药物的双重作用,通过适当的温度使局部皮肤毛囊和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药物的渗透,使药效充分发挥作用。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可镇痛、调节气血、舒筋活络,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中药

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具有通络止痛、舒筋活血、驱风祛湿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

预后

腰椎病通过积极保守及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可以缓解,但是疾病可反复发作。对于病情比较重,髓核突出明显,神经压迫时间较长的腰椎病患者,可能疗效欠佳。

能否治愈

对于病情较轻,神经压迫时间较短,神经稍微发生变性坏死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经过早期积极治疗症状缓解的患者,如果没有进一步发生感染、神经坏死等并发症,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后遗症

部分患者会遗留肢体瘫痪、感觉异常、肌肉萎缩等后遗症。

复诊

腰椎病一经确诊,保守或手术治疗后,应遵医嘱按时复诊,可每3~6个月复诊一次,进行X线、CT、MRI检查,监测腰椎间盘突出情况。

饮食

腰椎病患者饮食上应均衡营养、清淡饮食、保证营养供应,有助于增强患者抵抗体,防止并发症,同时有利于神经恢复。

饮食调理
  • 宜进食优质蛋白和富含钙元素的食物,如鸡蛋、肉、奶、鱼等,对骨质密度增加的益处。

  • 宜进食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神经吸收营养物质。

  • 对于大便排便障碍的患者,宜进食松软、易消化的食物,禁忌辛辣、油腻食物,保证大便通畅。

护理

腰椎病病程较长,对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包括心理、生活等角度进行护理,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专门的护理措施,提升患者的治愈信心,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患者需要了解非甾体类抗炎药、中药等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药物。

体位护理

体位的科学摆放和改变有利于疼痛的缓解以及肢体功能的康复,一般在急性期采取制动,建议平卧硬板床休息。平卧位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腰椎受力、加快消肿,但卧床时间上限为一周,以免肌肉萎缩;晨起,交替进行站立和侧卧位,以减轻腰椎受力,避免坐位;睡眠时,自然弯曲腰部和胸部,以小软枕垫在腰下,并屈曲髋关节、膝关节,身体呈放松姿态。若腰腿疼痛难忍,可在小腿部或者膝关节处放置软枕加以缓解。

康复护理

通过慢跑、练习打羽毛球、向后挥绳、练习跳绳等动作自编运动康复操,在准备、体育、放松环节播放适宜的音乐,患者动作应平稳、缓慢,避免发生意外。

病情监测

进行X线、CT、MRI检查,监测腰椎间盘突出恢复情况,并可以与之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心理护理

腰椎病直接影响患者的劳作能力且可反复发作,常令患者陷入焦虑情绪中。治疗期间家属应关爱患者,使患者接纳疾病,并通过良好的自我管理改善病情的负面影响。合作可通过深呼吸法、移情法、音乐疗法等转移注意力;强化患者康复信心。

特殊注意事项
  • 在初次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现象时,应该严格遵守卧床休息的规定,即便是大小便也不能起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卧床超过三周后,患者可以在佩戴腰围的情况下下床活动,但是要注意的是,在三个月的时间内都不宜进行弯腰或其他剧烈动作。

  • 帮助患者按摩缓解肌肉痉挛时,要注意力度,切勿对患者的腰部再次造成损伤。

预防

腰椎病作为一种以退行性病变为基础的骨科疾病,能做的就是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用腰习惯。在每天处理完了繁忙的工作之后,一定要让自己的腰部得到放松和休息,这样才能预防腰椎病的发生。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平时睡觉应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太软会使得腰部始终保持弯曲,不利于腰肌的放松;过硬则会增加腰肌的负担。与此同时,睡觉时可以选择横向侧卧,以此减少对腰部的压力。做好腰腿部的保暖工作,根据天气的变化而增减衣物,以便减少对腰腿部的刺激。此外,吸烟过多也能发生腰背痛,这是因为烟叶中含有的某些化学物质能够使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血管缺血缺氧,进一步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罹患风险。因此,为了远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困扰,专家建议应该戒烟。

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

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而且还能改善骨骼肌肉系统,从而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和适应性,进一步降低腰椎损伤的发生率。为此,应该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散步、太极拳、健美操等,从而延缓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进程,进一步降低腰椎疾病的发生率。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

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和劳动的效率,而且能防止腰部肌肉劳损,延缓腰椎间盘退变,从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对于长期坐位工作者或重体力劳动者来讲,应定时伸腰、挺胸,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从而减少对腰椎间盘的压力。对于站立劳动者来说,应不时将髋、膝关节微屈,以15°左右为宜,使骨盆前倾、腰椎变直,从而减轻腰椎负担。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要注意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针对青少年来说,定期的健康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脊椎是否存在先天性或特发性畸形,以便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争取在降低治疗难度的同时,也能确保青少年的健康发育。而对于那些从事剧烈腰部活动的人群来讲,除了要做好检查工作以外,还要加强对腰背部的保护,从而减少损伤,进一步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615-1623.

[2]戴子一,张翔,朱一洲等.运动康复结合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7):584-587.

[2]贺浚洮.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特点与选择[J].特别健康,2020,(17):31.

[3]汪琬莉,张洪安,王东洋.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健康大视野,2020,(12):294-296.

[4]王洪.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J].科学养生,2020,23(3):120-121.

[5]王岁娟.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护理[J].健康大视野,2020,(16):156.

[6]张葛,姜宏.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概述[J].颈腰痛杂志,2020,41(3):363-364.

[7]张文武,柳申鹏,刘睿等.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伴后方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J].临床骨科杂志.2020,23(3):348-351.

[8]张一博,彭凡岭.不同手术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研究[J].健康大视野,2020,(10):262.

[9]周隽强.推拿牵引及药物联合运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J].健康必读.2018(23):174-17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