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手足癣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皮肤科 陈静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手足癣又被称为脚湿气、鹅掌风,是指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手足浅表皮肤的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有水疱、浸渍糜烂、鳞屑角化、瘙痒等。手癣主要累及指间、手掌,严重时可波及手背及腕部。足癣好发于脚趾间、足底、足跟及足侧缘。临床上针对本病的治疗以西药为主,治疗及时不会导致严重并发症,但容易反复发作。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Tinea Manus and Tinea Pedis
疾病别称
脚湿气、鹅掌风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甲癣、股癣、体癣、继发细菌感染、全身癣菌疹
治疗周期
2~4周
临床症状

水疱、浸渍糜烂、鳞屑角化、瘙痒

好发人群
有明确的接触史的群体、免疫力低下人群、不讲究个人卫生的人群、居住环境潮湿以及炎热的人群
常用药物
酮康唑、萘替芬、水杨酸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真菌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
病因

手足癣的病因主要是皮肤癣菌感染所致,常见的是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个人卫生不良以及个人体质。好发于有明确的接触史的群体、免疫力低下人群、不讲究个人卫生的人群、居住环境潮湿以及炎热的人群。此外,肥胖、多汗、损伤也可能引起手足癣的发生。

主要病因

接触传播

接触未经治疗的手足癣病人、使用手足癣病人的鞋袜和日常生活用品,共用澡盆、澡池、毛巾和拖鞋都会引起传播,从而导致传染手足癣。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的人长期服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使正常菌群失调,真菌大量繁殖而导致手足癣的发生。

个人卫生不良

不注意个人卫生,长期不换鞋子和袜子,不爱洗手,均会使真菌繁殖和传播,从而导致手足癣。

个人体质

当患者自身体质较差,容易出现手足心出汗者,更易患手足癣。

诱发因素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也会诱发手足癣,主要与皮肤抵抗力降低,并发皮肤真菌感染有关。肥胖者会导致指(趾)间潮湿、浸渍易诱发间擦型手足癣。足跖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使表皮呈白色浸渍状,尤其以趾间最为明显,严重多汗可引起水疱、糜烂或角化过度,很容易继发真菌感染,引起足癣。

流行病学

手足癣为临床的常见病,好发于活动量多、多汗的中青年或体力劳动者,足癣的全球自然人群发病率在10%以上,欧洲的平均发病率约14%,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发病率为18%~39%。足癣占皮肤浅表真菌感染疾病的1/3以上。我国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多发,好发于夏季。

传播途径

手足癣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如皮肤直接接触手癣患者的患处或直接搔抓患处可引起传播。间接传播是与患者共用毛巾或手套等物品。

好发人群

有明确的接触史的群体

手足癣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有密切接触手足癣病人的人群易患此病。

免疫力低下人群

如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导致物质代谢紊乱,皮肤含糖量增加导致抵抗力下降,易受真菌感染导致手足癣。免疫力低下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使皮肤正常菌群失调,也会增加足癣的易感性。

不讲究个人卫生的人群

不注意足部清洁卫生和鞋袜的情况,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场所,部分人喜欢用手抠脚,足癣容易传染至手上,从而形成手足癣。

居住环境潮湿、炎热的人群

夏季温度高,脚上的汗腺分泌增多,脚底湿润,居住在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繁殖生长,易患足癣。

症状

手足癣的典型症状是水疱、浸渍糜烂、鳞屑角化、瘙痒等。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寒、发热等症状,常并发有甲癣、股癣、体癣、继发细菌感染、全身癣菌疹等。

典型症状

水疱

皮损初期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壁比较厚而发亮,不易破溃,水疱散在或群集,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糜烂面,水疱经数天后干涸,呈领圈状脱屑。

浸渍糜烂

多见于手足多汗、长期浸水者,夏季多发,尤其见于三、四指(趾)间,主要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并露出潮红糜烂面及渗液,常伴有裂隙。

鳞屑角化

常累及掌趾,表现为皮损处干燥,角质明显增厚,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冬季易发生皲裂,甚至出血,可伴有疼痛。

瘙痒

有水疱时瘙痒明显,浸渍糜烂时一般无明显瘙痒,浸渍糜烂时有明显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有臭味。

其他症状

部分感染严重者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等。

并发症

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或蔓延至腹股沟、大腿等可导致甲癣、体癣,感染严重者可并发丹毒、蜂窝织炎。另外,当手足癣感染灶出现明显炎症时,手足部的皮肤会出现多形性皮疹。

就医

出现一侧或双侧手或足部出现水疱、鳞屑、角化过度或指间糜烂时,应及时前往皮肤科就诊,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体格检查、真菌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本病还要和手部湿疹、掌跖角化病、汗疱疹、掌跖脓疱病进行鉴别诊断。

就医指征
  • 有与手足癣患者的接触史,并且出现一侧或双侧手或足部出现水疱、鳞屑、角化过度或指间糜烂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手或足部出现水疱、鳞屑、角化伴剧烈瘙痒,对自身工作、社交及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时及时就医。

  • 若合并感染,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流水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大部分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什么时候第一次出现皮肤症状的?

  • 是一只手或脚先受累吗?

  • 是否瘙痒、疼痛?

  • 之前有手足癣或其他真菌感染?

  • 家人有类似疾病吗?

  • 日常是否会长期浸水或接触碱性洗涤产品?

  • 日常手足是否多汗?

  • 有其他基础疾病吗?需不需要长期口服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广谱抗生素?

  • 自己都用过什么药,效果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视诊观察患者的手足是否有裂痕、脱屑、红斑、水疱等。医生还会仔细检查患者指(趾)甲及其他部位有无真菌感染的表现。

真菌显微镜检查

医生会取少许皮损,然后以氢氧化钾作为辅助溶液制作切片,之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显微镜下如果有菌丝或孢子即考虑为阳性。

真菌培养

医生取部分皮损组织进行培养,然后观察培养结果。此方法对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确定致病菌、了解病原菌流行趋势、筛选敏感抗真菌药物均具有重要价值。一般需要在培养基中培养2~4周才能获得结果。

诊断标准
  • 具有手足癣的症状,如水疱、浸渍糜烂、鳞屑角化、瘙痒等,并伴有与手足癣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 体格检查见手足有裂痕、脱屑、红斑、水疱等,真菌显微镜检查和真菌培养均为阳性。

鉴别诊断

手部湿疹

手部接触外界各种刺激的机会比较多,所以湿疹的发病率高,但是很难确定确切的病因。多数起病缓慢,表现为手部干燥,出现暗红色斑,局部浸润肥厚,边缘较清楚,冬季常形成裂隙。真菌显微镜检查阴性可与手足癣鉴别。

掌跖角化病

多幼年发病,表现为手掌、足底皮肤对称性角化和皲裂。皮肤损害没有水疱,真菌镜检阴性,由此与手足癣鉴别诊断。

汗疱疹

多发生在手掌、足底和指(趾)侧缘。皮损表现为深在的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水疱,里面含有清澈或浑浊浆液,水疱可以相互融合形成大疱,干涸后形成衣领状脱屑。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烧灼感。真菌显微镜检查没有菌丝或孢子与手足癣鉴别。

掌跖脓疱病

皮损为群集分布的小脓疱,疱壁较厚不易破裂,可融合形成“脓湖”。患者常伴有指甲顶针样点状凹陷能与手足癣鉴别诊断。

治疗

手足癣的治疗原则是清除病原菌,快速解除症状,防止复发。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以外用药物为主,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口服药物。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西医治疗主要为外用抗菌药物治疗,一般为疗程2~4周。但有的患者因为不能坚持用药,容易造成病情反复,进而无限延长治疗周期。
药物治疗

酮康唑

具有抗真菌的作用,常用酮康唑乳膏涂抹于手足癣患者的患处。局部偶有皮肤烧灼感、瘙痒、针刺感等不良反应。对本品过敏者、疱疹、水痘、孕妇、哺乳期、1岁以下孩童禁用。

萘替芬

属于抗真菌药,主要有抗真菌的作用。常外用涂抹患处,适用于敏感真菌所致的皮肤真菌病手足癣,少数患者有局部刺激,如红斑、烧灼及干燥、瘙痒等感觉,不宜用于眼部及黏膜部位、急性炎症部位及开放性损伤部位。

水杨酸

属于外用角质剥脱剂,可联合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角化过度的手患者,大面积使用吸收后可出现水杨酸全身中毒症状,如头晕、神志模糊、精神错乱、呼吸急促等。本药物的禁忌症尚不明确。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 

预后

手足癣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如长期不规范用药,治疗不彻底,则病情容易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能否治愈

大多数人可治愈,但如长期不规范用药,治疗不彻底,则病情容易迁延不愈,容易复发。

能活多久

手足癣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后遗症

手足癣的皮疹会影响手的美观,还可能会引起瘙痒、疼痛等不适,影响自身的工作和日常做家务。不及时治疗,可出现癣病扩散。

复诊

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1周复诊一次,可采用体格检查观察手足癣皮损的恢复情况,用真菌显微镜检查或真菌培养观察是否还存在真菌,评估治疗效果。

饮食

手足癣患者的饮食上,应保持营养均衡,不需要过度忌口,应摄取大量的生鲜蔬果、鱼及鸡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忌吃油腻难消、油炸、酸性食物,避免进食饮料、谷类、加工食品、糖等食物。

饮食调理
  • 建议进食生鲜蔬果、肉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食物,补充维生素,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 避免进食油腻难消、油炸、酸性的食物,饮料、谷类、加工食品、糖等食物都会加重手足癣的病情,使其恢复困难。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姜等能影响交感神经的相对平衡,加速汗液的排泄,造成手足多汗,这种潮湿的环境有利于浅表霉菌的生长繁殖,加重病情。

护理

手足癣容易复发或再感染,因此患者应遵医嘱正确和足疗程用药,并做好日常生活管理。通过真菌检查监测病情。

日常护理

药物护理

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坚持按疗程用药,不要随意中断,避免治疗不彻底或复发。

日常生活

勤洗手、洗脚,洗脚或洗澡后,擦干脚趾间的水分。避免手部长期浸水,避免频繁接触清水或碱性产品,如肥皂、洗洁精等。患处避免搔抓、热水烫洗。住所通风、干燥、防潮,保持脚部干燥,避免处于潮湿污染环境。患者用过的毛巾、鞋袜、洗脚盆、浴盆等物品,宜用沸水烫过或阳光暴晒后再使用,经常消毒。穿尺寸合适、干松透气的鞋袜。尽量使用流水洗手及洗脸,洗脸盆与洗脚盆分开使用。

病情监测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采用真菌显微镜检查或真菌培养监测手足癣的恢复情况。

特殊注意事项

外用药膏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预防

手足癣的预防可以从避免接触手足癣病人的物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糖尿病者积极控制血糖,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着手。

早期筛查

当患者与手足癣患者接触后,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筛查。

预防措施
  • 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特别是甲癣和足癣),避免用手搔抓患处。

  • 与患有癣病的宠物玩耍后用注意洗手,并积极治疗宠物癣病。

  • 避免与手足癣病人共用生活物品。

  •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勤洗手、洗脚,沾水和出汗后立即擦干。

  • 避免将手长期浸泡在水中,同时避免刺激性物质对手部皮肤的损伤,尽量避免接触水、肥皂、洗衣液等碱性的物质。

  • 穿透气性好、干净的鞋袜,脚汗多时可使用抑汗剂。

  • 不赤脚在更衣室、游泳池等公共场所行走,酒店内尽量使用一次性拖鞋,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

  • 有糖尿病者积极控制血糖。

  • 避免不合理的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 科学锻炼,提高免疫力。

参考文献

[1]张兴.手足癣的中医药辨证治疗[J].家庭医学,2019(08):52.

[2]王美华.手足癣常见病原性真菌及其检验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9):2764-2766.

[3]卜彬彬.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和手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3):126-127.

[4]刘晓娟.2%的硝酸舍他康唑乳膏联合复方酮康唑乳膏治疗手足癣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4):144-145.

相关问答